管艷花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24—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閱讀教學已經成為語文學科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重視閱讀教學,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是因為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學好語文學科,能夠幫助學生吸收知識,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以及綜合素質。
一、當前我國閱讀教學的現狀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通過閱讀教學,能夠給學生傳授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但是就當前我國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現狀來看,情況并不樂觀。首先,教師沒有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師仍然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在教學中沒有重視閱讀教學,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上,由此導致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意識,造成高分低能的現象。其次,創新流于形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能會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采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比如互動教學、情境教學、小組合作等新穎的教學方法,出發點是比較好的,但是由于過分地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沒有顧及學生的個性思維,使得這些創新的教學方法流于形式,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最后,傳統的教學方法仍然盛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一時難以轉變教學觀念,在閱讀教學中仍然是采用劃分層次、分析詞句、手法等方法,雖然這些也是教學的重點,但是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閱讀主觀能動性,無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
1. 轉變閱讀觀念,將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傳統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教師仍然無法轉變教學觀念,在閱讀教學中擔心學生學不到更多的閱讀技巧,在課堂上總是滔滔不絕地講,導致學生只是學到理論知識,并未得到實踐,閱讀能力不強。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閱讀課的興趣不高,甚至是不喜歡上閱讀課。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更應該順應新課程改革,轉變閱讀教學的觀念,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將學習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專心閱讀即將要學習的文章,并且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做的就是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的每一個步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思考,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所要表達的意思,不斷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感受閱讀課的樂趣所在。實踐證明,只有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會感受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閱讀課的學習中,進而逐漸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2. 有效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基本上都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卻沒有重視教師的引導,忽略了教師的主導地位。相關教學經驗表明,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有效引導學生,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得到提高。為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不能盲目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要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比如,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1)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2)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濟南的冬天的?(3)學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在一定意義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3. 強化學生交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初中階段學習的科目比較多,學生學習的壓力比較大,學生學習的能力十分有限。另外,一節課僅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開展閱讀教學,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閱讀能力的效果,也是十分關鍵的。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強化學生課堂交流的方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共同培養并提升全班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教學朱自清的《春》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講解這篇文章的主旨,然后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并且給學生半節課的時間互相交流讀后感,以及自己的一些收獲。有的學生閱讀了這篇文章之后,對于寫景的部分很有啟發;有的學生閱讀之后,對這篇文章的語言有很大的感觸等。先讓學生互相交流,然后教師做個簡單的小結。整個過程教師都擔任主持的角色,確保閱讀課有效開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