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關鍵詞】 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布局;教材;補寫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38—01
語文教師都知道,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是寫作的根基,寫作能夠進一步促進閱讀。閱讀就像蜜蜂采花,寫作就像蜜蜂釀蜜,閱讀和寫作兩者相輔相成,智慧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實現提高。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呢?
一、理清脈絡,謀篇布局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篇章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訓練學生通過閱讀來提煉提綱的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列出文章的小標題,知道文中寫了哪些事,每件事之間的聯系,以及開頭和結尾是怎樣寫的,它們之間又有什么聯系,這些都是布局謀篇的訓練要求。如果要解決實質性的問題,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多“讀”,通過朗讀課文明確:作者主要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如,《詹天佑》一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概括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第二部分闡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起因,第三部分按照施工的順序,從線路的勘測、隧道的開鑿到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將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闡釋出來,第四部分講詹天佑提前兩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對其的贊揚和懷念,表達出事件的意義,徹底回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蔑視。這篇課文的結構緊湊、清晰,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提煉提綱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按照文章的寫作思路試著介紹一個人,以讀導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實現讀寫轉換。
二、把握教材, 有法可依
教材中的詩歌、散文、記敘文等,都是經過仔細篩選才錄入的,這些文章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學生寫作的典范。于是,在教學一些經典文章時,教師應該把課文中常見的典型段式介紹給學生,或者分析某一篇課文的譴詞用句、構思立意和謀篇布局,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到寫作的方法。如,《翠鳥》這篇文章的單元習作內容是:引導學生寫一種自己喜歡的或是飼養過的鳥。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著重讓學生體會作者把翠鳥寫活的手法,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來寫的。之后教師還應讓學生結合生活環境,在習得方法之后有所思考,觀察身邊常見的麻雀進行寫作。在上課時,筆者在課件上展示了一只可愛的麻雀,學生們看到活靈活現的小麻雀驚喜不已。之后筆者安排學生模仿《翠鳥》一課的寫法,說說麻雀的外形和活動特點,有據可依,學生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就連往日不善于發言的學生都能踴躍參加,講了一個自己在草叢中發現麻雀窩和小麻雀的故事。這種久違的課堂氛圍深深打動了筆者,不僅有喜悅和激動,還有濃濃的成就感。
三、激趣想象,練習補寫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針對文中的某個標點,某個詞語,某一句話和情節等,通過合理的想象去補寫。補寫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文章中有很多,那么找準“不確定”或“空白點”進行補就非常重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標點符號處、教學突破點、情節高潮點、主題深化點等地方進行補白,實施過程中要避免簡單、粗淺地寫,而應多為學生創設練筆的情境。如,《最后的戰象》一文中,江灘上嘎羧回想往事的情景十分感人。“他久久地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他站在江灘的卵石上,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嘎羧內心的感受,“久久凝望”里嘎羧會看到怎樣的景象,為什么會對那塊礁石“親了又親”,然后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隨著學生寫出戰爭的悲壯和深刻的內心情感,學生更加深切地感悟出嘎羧的善良和忠誠。正是有這樣的補寫訓練,才能使學生把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更深層次地把握文本,感受、體驗、積累,從而提高了讀寫能力。
總之,閱讀和寫作相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傳統精華,也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讀寫結合運用得好,能夠實現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