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社旗
摘要:通過調查和收集相關資料,總結了成縣核桃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目前成縣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制約瓶頸,明析成縣核桃產業發展的優越條件,在此基礎上,從服務體系、技術培訓、經營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解決成縣核桃產業發展瓶頸的對策和良性措施。
關鍵詞:成縣核桃;現狀;瓶頸;對策
中圖分類號:$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249-02
1引言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核桃產業發展技術不斷提高,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遞增。核桃產業是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產業,是生態文明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之一,對增加山區農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近年來,成縣縣委縣政府調整生態農業建設與發展思路,全縣大規模發展核桃產業。成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山區中部,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年均降雨量639mm,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年均氣溫11.9℃,無霜期208d,日照時數1700.2h,相對溫度74%,干燥度1.1,境內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有丘陵、川壩、山區3種立地類型,最高海拔2337m,最低750m,相對高差1587m,本縣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犀牛江、青泥河、洛河、甸河,統稱“一江三河”。素有“隴上江南”之美稱的成縣,為發展核桃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但是各級鄉鎮在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必須明確現狀和探索對策,鑒于此,對成縣核桃的體質增效做簡單的淺析,并進行總結與分析,提出建議和對策。
2成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成縣核桃產業發展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通過歷屆縣委、政府領導艱苦努力,目前已發展到50萬畝,1100萬株,其中結果樹583.2萬株,幼樹516.8萬株,產業已覆蓋全縣17個鄉鎮245個村,實現了適宜區的全覆蓋,受益農戶20萬人,占農民總人口的95.3%,是目前全縣面積最大,受益人口最多,增收空間最大的優勢特色產業。目前成縣核桃以縣城為中心,形成了11條萬畝林帶,有豐產示范園34個,面積4萬畝;“品種化栽培,園藝化管理”示范村32個,農民技術員6000多人,專業技術員100多人,在品種培育、采穗園、示范園、綜合管理技術推廣下,產品加工和銷售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全縣核桃堅果產量突破2萬t,產值超過4億元大關,農民人均核桃收入達2000元、建成核桃專業市場一個,省級龍頭企業一個,營銷大戶40多戶,電商營銷核桃網店100多家。“成縣核桃”已完成“一注冊三認證”工作,2014年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評為“中國核桃之鄉”,“成縣核桃”已成獨立品牌,多次獲國家和省市獎勵,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3核桃產業發展存在的制約瓶頸
近年來,成縣按照省、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戰略,把核桃產業開發作為成縣的核心骨干開發產業。在工作開展中,遵循現代林業發展理念,以興林富民為宗旨,按照“遵守規律,擴大規模,強化科技,健全市場,打造品牌,提質增效”的總體目標,以實現核桃品種化載培,園藝化管理為方向,以綜合管理、病蟲防治、嫁接換優、科技培訓的落實為重點,以品種化栽培、園藝化管理、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為突破口,訊速推進核桃良種化普及進程,建立健全核桃樹管理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全縣核桃基地建設水平,確保全縣核桃產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但隨著產業的發展,表現出了影響核桃產業發展的制約瓶頸。
(1)全縣核桃產業開發技術力量薄弱,農民技術培訓難度大,本土農民技術員成長緩慢,縣鄉技術服務網絡沒有形成,各項管理實用技術普及率低,科技示范效應不明顯。
(2)核桃病蟲危害嚴重,結合生產實踐,成縣核桃病蟲害進行了專項調查研究,結果發現該縣核桃病蟲害共有10余種:其中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核桃黑斑病、核桃枝枯病和核桃腐爛病等4種;主要蟲害有核桃舉枝蛾、核桃云斑天牛.木檫尺蠖、銅綠麗金龜、舞毒蛾、核桃瘤蛾等6種,綜合管理技術落實不到位。
(3)核桃加工企業發展滯后,加工始終停留在初級階段,難以提高其附加值。
(4)核桃采收、脫皮、烘干技術落后,嚴重影響核桃商品價值。
(5)核桃產業的管理持續化、長效化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大多農戶還是延用傳統的不投入、不管理、產多少、收多少的栽植方法。
全縣核桃產業因管理機制不到位,嚴重影響了成縣核桃產業的品牌聲譽和品牌形象,降低了產品核心競爭力,每年直接經濟損失約占核桃產業總產值的30%。
4解決核桃產業制約瓶頸的對策
上述制約瓶頸嚴重影響著核桃產品質景、效益、市場競爭力和品牌聲譽。為消除制約瓶頸,做強核桃產業,提高產品質量,保障核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1構建新型核桃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引進經營和技術性人才
(1)建立健全的核桃產業各種社會化服務機構。在縣級核桃產業協會、核桃技術協會的基礎上,建立核桃產業研發機構,把各行業科技人材組織起來,從事核桃新品種研究、核桃綜合管理技術研究、市場調研等新技術開發,使核桃產業向更深、更高層次發展。
(2)建立縣級以下服務體系,成立鄉鎮核桃種植技術輔導站,定期組織種戶召開技術輔導溝通會,傳遞最新核桃產業種植、蟲病防災、核桃生產等技術指導,為保障核桃產業持續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3)從國內外引進一批經營性人才興辦核桃加工、營銷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加工、增值、創立品牌、創新技術、推動生產基地和流通體系的建設。
4.2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管理技能
通過縣級、鄉鎮核桃種植技術輔導站,開展優質核桃豐產栽培技術、嫁接技術、修剪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實用技術的培訓。提高農民的技能和管理意識,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帶動能力強的農民技術推廣隊伍,在全縣核桃產區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良種意識、科技意識、市場意識和經營管理意識,讓農民真正掌握現代農業生產先進技術,從而依靠科技知識提高農民的勞動技能,推動核桃產業持續發展。
4.3集約化管理。產業化經營
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引導、鼓勵核桃種植戶加入富民公司或專業合作社,讓他們把核桃資源變為股份,通過股份分紅增加農戶收入,有利于核桃產業集約化管理。在核桃產業管理工作上,實行政府統一領導,由龍頭企業、富民公司、專業合作社組織實施,行業部門配合,相互協作,依靠科技,全面落實核桃樹嫁接換優、整形修剪、施肥澆水、病蟲防治、老樹更新復壯、果實脫皮烘干等十項管理技術措施,徹底扭轉核桃產業的粗放管理的局面,提升果品質量,實現核桃樹的管理集約化、園藝化。建設龍頭企業,成立專業市場,創自主品牌,組建專業營銷隊伍和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生產鏈,實現核桃經營的產業化。
4.4做強做優是核桃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有市場就必須有質量,有質量才會有效益,這就意味著必須把產業做強做優。近年來成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核桃產業市場建設,積極創辦扶持龍頭企業,連續3年舉辦核桃產銷對接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產業發展的需要,還需繼續努力做強做優產業,拓展核桃市場,提高果品質量,增加核桃效益。只要全縣上下持之以恒,齊抓共管,一個大而強的、造福全縣人民的核桃產業將在成縣大地上崛起。
5結語
成縣核桃逐步成為富民強縣的大產業,在今后的發展中,成縣將以實現核桃產業規模效益最大化,堅定不移地走好“新型社會服務化體系、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三化之路,大力普及推廣良種良法,加快實施核桃提質增效工程,做大做強核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