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春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由于網絡不受空間限制的特性和交換信息的互動性,網絡上各抒己見的行為也越來越普遍。大學生作為網絡中最活躍的群體和國家發展的人才后備軍,更應理性地進行網絡意見表達。以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為研究視角,多維度探析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影響因素,從而構建更加理性的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方式。
關鍵詞:網絡意見;理性化;互聯網;大學生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引發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給大眾帶來了意想不到的便捷,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生產生活方式。當今社會,網絡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網絡上暢所欲言的情景早已司空見慣,但網絡意見表達同樣受法律和道德的制約。而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網絡使用媒體的主力軍,更應該在網絡意見表達時規范自身言行。本文主要對大學生群體的網絡意見表達進行研究,分析其主要影響因素,并探析大學生網絡意見理性化表達的關鍵路徑。
一、大學生的網絡意見表達現狀
2018年8月2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為網絡意見表達提供了契機,互聯網日益成為人們表達觀點的聚集地。近年來,網絡意見理性表達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針對大學生關于網絡輿情的理性表達問題,許多學者都給出了不同意見。
大學生作為網絡的主要受眾群體,又處在個性鮮明且不成熟,情感豐富又過于單純的年齡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尚未成熟,對于事物的把握和判斷還不夠成熟和透徹。由于網絡中存在著各種問題和復雜信息,大學生在進行價值判斷時易受干擾,從而做出非理性化的判斷。據統計研究發現,基于大學生在各類網絡平臺發表言論頻度,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會發表個人評論或意見,其中,約有1/3的學生經常發表言論,大學生社交溝通與表達的需求也在逐漸凸顯。從發表途徑來看,大學生通過微博、微信、QQ等新興的社交媒體發表言論頗多,即大學生在社交表達的途徑上具有偏好性。而從大學生網絡輿論表達的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能夠正確認知到網絡非理性表達會破壞網絡秩序,導致網絡信息失真等問題。但是針對于網絡上存在的非理性表達行為,僅有少數學生表明會進行勸解和阻止,大部分學生對此持事不關己的態度,會縱容網絡非理性表達現象的發生。在是否會參與網絡非理性化表達的調查中,存在半數的大學生表明可能會實施非理性表達行為。由此可知,當前大學生在網絡意見表達中非理性化的現象較為嚴重,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意見表達教育十分必要。
二、影響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因素
在互聯網時代浪潮的沖擊下,網絡意見表達發展迅速,當代網絡的復雜性和抽象性,使得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受大學生個體因素、高校教育、社會網絡大環境以及政府監管等諸多因素影響,具體影響因素如下。
(一)大學生個體心理及行為偏差
由于目前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塑造尚未完全,在對周圍的事物進行判斷時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相較于其他群體大學生群體更易會受到網絡言論的不良影響。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受個體思想理念以及行為影響,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和多元化思想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塑造起到了雙向作用 。大學生在網絡上表達自身言論時,自身認知的不成熟以及從眾心理的存在,并不能真正或完全地表達自身真實的想法,從而導致網絡意見表達的偏差。
(二)高校課程及教育體系不完善
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行為規范整肅的主陣地,對于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理性培育有著重要不可小覷的作用和影響。當前我國部分高校對于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重視程度不夠,一些高校的課程及教育體系并不完善,甚至一些高校并未設置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相關課程,這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理性方式的構建。
(三)網絡環境及網絡法規不健全
我國網絡和互聯網技術在近幾年爆發式發展,使得網絡法律建設進程比較緩慢,從而導致網絡環境的形成復雜且網絡法律建設并不十分完善。網絡的虛擬性可能會使部分網民認為并不需要對在網絡中發表的言論進行負責,也不會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約束。由于大學生目前的價值觀尚未成熟,網絡環境的復雜性會對當代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產生影響。網民基本素質和網絡法律意識是引導網絡言論理性化的基石,對大學生的網絡意見理性化表達具有重要意義。
(四)政府監管及懲治力度未趨嚴
由于政府對非理性的網絡意見表達監管及懲治力度不嚴,使得非理性網絡意見表達行為未從根本上杜絕。大學生在網絡上發表言論時,往往會存在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對于網絡意見表達的理性化方式構建產生負面影響。政府對于網絡意見表達監管機制以及對非理性網絡意見表達行為的懲治力度,影響著大學生理性網絡意見表達的形成及發展。
三、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理性化的構建路徑
大學生是我國人才發展的有力后備軍,我國高校已逐漸對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理性化構建展開了研究及探索。基于上述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影響因素,為使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更趨合理化和理智化,有針對性地構建出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的理性化路徑,具體方式路徑如下。
(一)大學生群體層面
規范自身言行,加強自我約束。大學生群體應自覺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網絡道德規范,認真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自覺規范自己言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在面對網絡上出現的問題時,應當注意做到言行有據,不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另外,大學生應當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認知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能夠堅定立場和明確觀點,在網絡上能夠理性地進行表達,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監督。
(二)高校教育層面
1. 完善課程體系,多維思想培育。復雜的網絡環境對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高校應當增強以政治思想課程為依托,通過課堂系統式教育強調網絡語言使用的規范性、理性性。開設網絡意見表達理性化和網絡法律道德規范的專題教育,發揮網絡的積極影響力,加強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培養,提升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引導學生在網絡意見表達中做到謹言慎行、自覺遵守法律法規。
2. 加強溝通交流,重視道德培養。除了開設政治和專題課程之外,高校應密切關注學生社交網絡的使用和網絡意見表達的理性性,不斷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從而對癥下藥,從根本上引導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高校還應采取多渠道的傳播形式,向學生傳達網絡意見表達理性化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和風氣,做好與社會文明溝通的橋梁。
(三)社會及網絡層面
1. 樹立社會秩序,形成良好風氣。新時代,新思想。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應當將網絡意見的理性表達作為一種人人認可并自覺遵守的社會秩序。在此背景下,大學生及社會應當自覺承擔起屬于自己的社會責任,在網絡的虛擬環境下,自覺約束網絡行為,提升網絡語言的規范性,用實際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凈化網絡環境,實現網絡語言的高標準、高要求。
2. 增強職業道德,理性引導輿論。當今社會,網絡言論逐漸成為引導社會言論的風向標,作為網絡言論的管理者和監督者,網絡工作者肩負更嚴峻的責任。為了構建理性化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網絡工作者應不斷提升職業道德,發揮旗幟作用,不斷提升網絡內容審核標準和信息服務的質量,傳播網絡意見表達理性化的重要意義,努力提升網絡新聞的真實性、可信度,發揮發揮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
3. 增強自我約束,強化他人監督。身處網絡虛擬社會大家庭,有責任也有義務去約束自身的言行和理性地表達自身的想法,勇于對自身言論承擔責任,從而保證虛擬社會的穩定性。同時,也有義務對他人的網絡言行進行監督,確保網絡環境的清凈。
(四)政府層面
1. 健全監管機制,完善法律法規。對于網絡大環境的改變,離不開政府的有力監管以及法律法規的約束,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雖受主觀因素自身以及高校教育的影響,但對于網絡理性意見表達,政府部門的監管也十分重要。健全網絡文明以及網絡理性意見表達監管機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網絡意見表達意義重大。
2. 加強懲治力度,杜絕法不責眾。由于一些非理性的網絡意見表達行為未受到嚴厲的懲治,助長了法不責眾心理的出現和發展,政府部門應加強對非理性網絡意見表達行為的懲治力度以及相應的違法犯罪行為,杜絕法不責眾以及盲目從眾心理的出現,使網絡意見表達更趨理性化。
參考文獻:
[1]李佳.大學生在網絡輿論中非理性表達的現狀、危害與對策研究[D].重慶郵電大學,2016.
[2]楊麗英,郁有凱.網絡輿情引導與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培育[J].人民論壇,2014(32).
[3]甘忠濤.大學生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J].學理論,2012(19).
[4]黃廣發.大學生群體網絡輿情管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培育研究”(課題編號:J17ZZ19)的階段成果。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