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珂

【摘 要】 目的:探討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58例,采取數字表隨機分組方法進行分組,對照組29例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29例應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質量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腰椎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下床時間和住院治療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隨訪復發率6.9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1.03%,觀察組護理滿意率86.2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1.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顯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縮短住院時間,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醫護一體化;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程度;生活質量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纖維環破裂后髓核突出而壓迫神經根出現腰腿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的疾病,腰腿疼痛會給患者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的還會導致殘疾或者勞動能力喪失[1]。本院近些年采取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應用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上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現對相關研究資料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58例,采取數字表隨機分組方法進行分組,對照組29例,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49歲,平均年齡為(34.85±2.55)歲;L4-L5間盤突出12例,L5-S1間盤突出9例,L4-L5間盤突出8例。觀察組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50歲,平均年齡為(34.51±2.14)歲;L4-L5間盤突出13例,L5-S1間盤突出10例,L4-L5間盤突出6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放射性痛、下肢麻木。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即根據醫囑實施藥物注射、臨床體征觀察等護理干預;觀察組應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如下:1)患者入院后建立醫護一體化護理小組,由醫生組長、護士組長、主治醫生、管床護士組成,小組成立前經相關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方面應用的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2)對該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方案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宣導,對患者存在的疑問進行及時講解;3)患者住院治療期間,小組成員共同進行查房,醫生、護士對治療、護理方案進行及時的溝通,對患者的進一步治療方案進行確定、實施,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循序漸進健康教育宣導,出院前由小組成員對患者腰椎康復情況進行評估,對出院后康復治療方案進行指導。
1.3 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腰椎功能、康復(下床時間、住院時間)情況以及隨訪復發率及護理滿意率情況。腰椎功能評價使用日本骨科協會(JOA)下腰痛評分,總分29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腰椎功能越好[2]。疼痛情況根據視覺模擬量表(VAS),0~1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疼痛情況越嚴重[3]。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為SPSS 19.00,其中計量資料用(±s)的形式表示,比較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用%的形式表示,比較采取χ2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疼痛及腰椎功能評價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腰椎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康復情況
觀察組下床時間和住院治療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隨訪復發率及護理滿意率
觀察組隨訪復發率6.9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1.03%,觀察組護理滿意率86.2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1.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腰間盤突出癥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患者會出現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臨床癥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極容易導致血管損傷、周圍神經損傷等后果[4]。“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是以醫生、護士共同組成診療小組,共同為患者提供治療、護理、康復一體化的服務模式[5],該護理模式的有利之處是改變了傳統醫生、護理工作的平行模式,進行交叉工作,護士、醫生和患者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護士和醫生共同參與治療,特別是對于腰椎間盤突出這種護理康復為主導的疾病而言,醫護一體化模式就具有更加巨大的優勢。首先,更加明確了護士在整個治療、護理過程的重要性,護士和醫生雖然工作各有側重點,但通過交流、溝通,護士可以更好地將日常和患者的溝通細節向醫生進行傳達。其次,通過該護理模式的實施大大增加了護士的專業能力,醫生和護士的治療護理步驟更加統一,對于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
從本文研究結果可以看出:1)觀察組患者疼痛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腰椎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2)觀察組患者更快進行下床活動,康復時間更短;3)隨訪觀察組患者復發率更低,觀察組患者對于本院護理滿意度更高。分析認為:1)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的實施,更加專業化,共同查房,醫生可以給出更權威的康復意見,而護士可以通過日常對患者的了解給予更加個性化的方案調整,為患者早期康復提供了寶貴的時間,提高了患者的康復速度,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小了患者家庭的經濟壓力;2)醫護一體化針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健康指導意見更具有專業性,醫生和護士的配合度更高,患者對于治療護理方案的信任度更高,會更好地配合治療,消除不良心理影響,患者在護理中遇到的專業問題也可以得到及時的解決,顯著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3)相關研究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復發率較高,由于觀察組患者在院期間得到了更加細致的健康教育指導,對預后自我康復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加理想,所以出院后仍可以做到持續的自我護理,并且觀察組患者在出院后仍可以得到醫護小組的隨訪指導,及時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反饋也很好地降低了病情的復發率。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應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對醫護一體化模式方案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導意見,方便臨床推廣實施。
通過此次調查研究發現,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顯著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例如通過醫護聯合查房,護士和醫生更加明確自己負責的側重點,醫生給予更加簡明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知識分析,提供權威性康復方案,而護理可以更加及時地反映患者的實際情況,給出可行性護理意見,醫護之間對患者的康復建立共同的目標,通過對患者整體狀態的分析,提高患者自我護理水平,發現治療風險,促進醫護信息的共享[6],讓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更加細致的康復指導,在出院后得到及時的隨訪,不但有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復,還有利于避免病情的再次復發。綜上所述,給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顯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縮短住院時間,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曹向輝,馬文輝,劉芳宏.單側椎弓根內固定椎間融合術治療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0):141-142.
[2] 陳曉霞,杜貴鵑,徐艷華,等.臨床護理路徑在椎間孔鏡技術治療極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正骨,2017,29(06):79-80.
[3] 趙冬梅,阮海軍.三維正脊復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預見性護理[J].中醫正骨,2014,26(07):72-73.
[4] 馮秀燕,郭貴春.射頻熱凝與臭氧介入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2016,06(02):46-48.
[5] 吳迎春,楊群,甘俊.太極拳聯合辨證施護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醫藥導報,2018,24(05):123-126.
[6] 范艷芳.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6,12(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