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道林
【內容摘要】物理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物理實驗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價值。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此,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其進行創新,不斷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本論文以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策略
物理屬于一門探索性的學科,其中含有大量的實驗研究。同時,針對初中的學生來說,由于其剛剛接觸物理知識,在學習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基于此,教師再開展初中物理教學中,必須要認識到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強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一、物理實驗教學重要性和現狀分析
實驗教學作為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集中體現在:(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中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鑒于物理學科的特殊性,一部分學生學習興趣比較低。而通過物理實驗教學,可借助物理實驗將物理現象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其學習熱情;(2)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等均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并且使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認識到了物理知識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升了物理知識的運用能力,進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但就目前而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尚未對其形成正確的認識,片面地認為物理實驗教學僅僅是浪費時間,對其重視程度不夠。甚至部分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片面地重視結果,忽視了整個實驗學習過程。還有部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僅僅是采用口述的形式,讓學生地實驗過程進行記錄,并對實驗結果進行記憶等。另外,在具體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是按照教材上的步驟一步步進行,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無法真正達到實驗教學的預期效果①。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有效策略
1.提高實驗趣味性,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引領學生進行物理知識學習的源動力。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提高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并借助神秘的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物理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喚醒其求知欲望。
2.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演示實驗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演示實驗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鑒于以往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師在改進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可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這一有效的形式,將物理實驗過程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積極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參與到實驗學習中,進而促使學生的演示實驗過程中,了解物理知識、物理規律等。例如,在進行“聲音傳聲與傳播”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就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了一個敲鼓過程中鼓面震動的視頻,并借助這一視頻,向學生講述聲音產生的過程。如此一來,不僅達到了演示實驗教學的目的,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②。
3.改進實驗內容,促使實驗更加科學、合理化
部分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的時候,常常將教材作為權威,不敢在實驗過程中假如一丁點兒自己的想法,更不敢對實驗過程進行質疑。針對這一現狀,在新課改下,教師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打破這一現狀,對物理實驗內容進行更新,對實驗過程進行改進和豐富,進而達到開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4.增加課外實踐活動
物理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且多數物理實驗都來源于社會生活。因此,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與生活相關的實踐活動中,激發實驗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并實現物理思維的拓展,真正達到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
5.實驗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物理實驗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必須要改變以往不愿意將實驗主動權交給學生的現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驗過程中。據此,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以先將實驗的要點、注意事項等進行明確,進而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使其在實驗的過程中,完成物理現象的觀察。接著,針對實驗中的物理現狀,引導學生采用小組的方式對其進行討論和探究,最終完成物理教學目標的要求③。
結束語
綜上所述,鑒于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教師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并在具體的教學中,切實結合新課改下的要求,改變傳統物理實驗教學的方法等,采取多種措施,全面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注釋】
① 向穎. 試論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A]. 教育理論研究(第十一輯)[C]. 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② 侯瑞玲. 新課改下做好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J]. 中國農村教育,2019 (20):255.
③ 郁建軍.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在新課改下的改進[J]. 華夏教師,2018(24):37-38.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