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澤?郭承龍
摘 要:針對當下城市停車難問題,應該從本質考慮問題,政府應當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結合城市未來的發展戰略,在法律法規的制定、停車用地的合理規劃、公共交通的發展等方面系統地提出解決方案。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地建立停車設施,限制專用的私家泊位數量,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關鍵詞:城市規劃;可持續化;公共交通
0 引言
自20世紀末,我國開始設置城市停車位,但隨著我國私家車持有量呈指數倍的增長,我國停車位缺乏的問題日益顯著。據數據統計,2018年,我國汽車擁有量已經沖破2億大關,較2017年增長10%,2020年預計將突破3億輛。汽車擁有量的飛速增長造成了當下停車難的困境,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都面臨著停車位需求缺口。據保守估計,全國停車位需求缺口已經超過20%。可見,解決停車問題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城市停車建設與管理現狀
每天,城市的絕大多數車輛都是處于停止狀態,核心區域內,每三輛車就有一輛在尋找停車位。當前,白天城市商圈、辦公樓、醫院等地的停車位一位難求,而到了晚上卻空了不少。反過來,白天酒店、小區等場所的停車位基本上閑置,但到了晚上便要考驗駕駛人插空停車的技術了。此外,城市修建的專門停車場按時計費,但路邊空地都無須收費,加上當前出臺的政策對違章停車的處罰力度并不大,導致現在很多道路兩側的車道被變成了臨時停車位,再加上大城市用地匱乏,地價高昂,而停車場又是一個資金回籠周期很長的項目,所以幾乎沒有企業家愿意修建停車場。種種如是,讓改善城市停車狀況變得十分重要。
2 城市停車可持續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城市停車位規劃建設落后,重視程度不足
目前,很多城市公共停車場是政府多年前規劃的結果,[1]很多年前對機動車保有量增長的預估明顯不足,加上各城市政府對停車位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其放在城市規劃的一個重點項目上,導致現在城市停車位供不應求。
2.2 城市停車管理不順,政策制度不完善
城市停車管理多頭化。政府層面上涉及公安交警部門、市政建設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線下又由一些物業公司進行管理,導致管理混亂,[2]沒有專門的部門有針對性地解決當下問題。收費標準不同,再加上很多人認為公共停車位是公共事業的專屬停車位,導致收費停車場閑置,道路兩旁扎堆停放。另外,我國對違法停車的處罰力度不大,缺乏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限制亂停亂放,很多車主已經習慣日常隨意化、違規化停車,加重城市負擔。
2.3 公共停車空間被擠占
對于大城市來說,城市用地可謂寸土寸金。按照目前政策來看,土地一般由政府進行招標拍賣,開發商通過競標獲得土地的開發權。但如今,最火爆的、經濟利益最大的還是房地產行業,房地產開發商都能賺得盆滿缽滿,所以開發商在購買地皮后會盡可能將地皮商業化,將泊位按個銷售出去,成為私家專屬車位,這樣即使泊位空閑,也不允許其他社會成員使用。[3]同時,一些單位為滿足職工停車需求,也會租用或購買附近地皮,建造成單位停車場,這樣公共泊位就轉化為了單位專用泊位,外來車輛便不能使用,造成公共停車的空間大大縮小。
3 城市停車可持續化發展的對策
3.1 加強我國私家車的未來發展研究
解決城市停車問題不能只借鑒一些歐美發達國家成功的經驗,因為人口密集、城市土地匱乏的程度不同,[3]沒有像國外那樣可以擴展的郊區,各個地區應該根據現有城市土地資源和空間資源,堅持效率優先兼顧效益的準則,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發展方案,在低碳環保中制定相應的政策。
3.2 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事業
發展公共交通是解決城市泊車問題的最有效的解決措施。當下,公交車、地鐵可以查看具體到站時間,政府需要拓寬城市交通網,讓公共交通網絡覆蓋城市大部分地區。因此,政府應積極發展公共交通,鼓勵私家車車主將汽車停放在城市核心區外,再通過公共交通去核心區各處。同時,限制私家車的使用范圍,減少車輛的使用,改變城市用車結構。
3.3 科學合理規劃停車用地
通過互聯網+停車的思路,將分散的數據整合起來,通過頂層架構的設計,運轉系統的建設,適當調配停車指標,[4]加強城市公共停車位的建設,根據道路容量、人口密度等調節城市停車位的分布,確保城市擁有足夠的停車位。同時,對新建的樓房提前合理規劃停車用地,在特定時間開放部分不影響他人的停車位供公眾使用。此外,因地制宜,在城市CBD核心區采用地下停車庫和多層三維停車庫相結合的模式,[5]通過技術充分利用空間優勢,減少占地面積,而對于人口密度相對較小的區域可建立地上平鋪式停車場,增強成本競爭力。
3.4 加強立法,統一管理
雖然目前我國出臺了一些關于道路安全的法律,城市交管部門也出臺了相關的規范性文件,但涉及具體停車的還是少之又少,違法停車僅處罰50元,讓道路隨意停車變得“正常化”,政府應盡快推動與停車相關的法規的出臺和實施,由一個部門牽頭管理,[6]規范城市停車行為。同時,對停車區域的收費價格進行管理,提高停車位緊缺地區的收費額度,讓大家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緩解停車難的壓力。
4 結語
城市停車可持續化管理是當下城市規劃的重點項目,而發展公共交通事業是緩解壓力的基礎。政府應當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出臺實施辦法,同時考慮地區未來的發展和規劃預留用地,社會公眾應遵守規定,堅持綠色出行的方針,從而系統地解決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 翟國宇,王妹.城市由資源經濟向生態經濟轉化經驗啟示——以徐州市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9(05):73-77+160.
[2] 《中國城市停車場建設和停車管理問題研究》課題組.中國城市停車場建設與停車管理[J].綜合運輸,2002(04):6-11.
[3] 高克躍.停車位的供需矛盾及其解決方略[J].城市問題,2011(04):79-83.
[4] 馬婭,自強,許敬茹.昆明市智慧城市發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電子商務,2019(05):24-26.
[5] 彭宏勤,張國伍.停車規范編制與智慧停車——“交通7+1論壇”第四十五次會議紀實[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17,17(01):2-7+249.
[6] 許文敬,王虹.平臺經濟時代網約車出行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電子商務,2019(06):40-41.
作者簡介:黃文澤(1998—),男,江蘇南京人,本科生。
郭承龍(1976—),男,安徽合肥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農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