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國治
【內容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人們也體會到網絡的便利性。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積極地獲取最新的知識信息,創新課堂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的欲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情,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實現對學生知識和人格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教學策略 ?探究
隨著教育改革逐步的推進,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成為學生走向社會的重要考核依據,信息技術越來越得到重視,信息技術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當前社會發生的轉變,積極地在創新教學策略,實現信息技術的高效教學。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善于組織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形式
在新課標下,初中信息技術除了充分利用教材開展教學外,還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學資源,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的“衣”、“食”、“住”、“行”、“玩”等多種生活場景,搜集那些集知識性、生活性、應用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生活化教學資源,生活化教學素材與知識結合后,抽象知識就會變得具體化,非常方便學生記憶。例如,在教學動漫知識內容時,我帶領學生了解動漫的基本理論,當講到視覺殘留知識時,我設計有趣的小實驗,方便學生理解,例如,我找出一些皮影戲的工具,通過一塊白布,通過皮影的暗影,做一些動作,學生這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動畫逐格拍攝的手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吃透教材,在教材中發現教學的理念,通過生活中的案例將教學理念形象化展示出來,學生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概念。
二、運用思維和方法的創新實現激勵
學生對網絡有充足的好奇心,學生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學生就會使用互聯網瀏覽網頁,不會參與到課堂中,這導致課堂教學目標無法完成。教師要懂得在教學中創造快樂,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比如,利用Flash將課堂內容做成動畫,使用動畫來增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的快樂。又如,教師將學生思維特點聯系起來,初中生思維異常靈活,他們的想法稀奇古怪。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能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應該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來為教學活動服務,比如說,對話式、演示式,這樣可以保持教學的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當學生學習“插入數學公式”的操作時,我將全班分為10個小組,我在黑板上寫了15個數學公式,每個小組派3名學生參賽,哪一組耗時最少即可獲勝。通過游戲化的方式,小組進行了分工,有的同學找公式的符號,有的同學負責參加比賽,整個小組忙的熱火朝天,每個人都學會了輸入公式。又如,在一位學生生日時,全班制作了一個電子賀卡,賀卡中有一些文字特效和簡單的動畫,為了給同學一份禮物,全班學生一起努力,在整個制作過程中每個人發揮了聰明才智,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增進了學生的感情。整個過程學生處在快樂中,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和溫暖。
三、吃透教材,重視教材而不唯教材
信息技術教材的編寫是逐步遞進的,從小學到高中,每一個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知識是不斷地提升。但是教材中有一部分知識內容是做一些較為乏味的操作,例如,word,excel。教師講一些軟件操作,學生因對信息技術課堂內容不感興趣、無心學習、被動地“玩”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信息技術學科對學生的培養,既有知識層面的,又有能力層面的。所以教師不應該讓學生關注某一款軟件如何應用,而是通過學到的知識,學生應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同時,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敢于大膽整合教材,這樣可以有效的節約教學的時間,也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熱情,發揮出學生主體性地位。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動“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到了熏陶。例如,學生學習了電子郵件,教師可以現學現用,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電子郵件的標準格式,向你喜歡的老師郵箱發一封電子郵件,郵件里寫上最想對老師說的話。又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設計動手實踐的環節,由難而易,比如說,從計算機硬件入手,教師教會學生識別電腦中的硬件,比如,講一些什么主板適合CPU,英特爾的CPU與AMD的CPU有什么差異等,這些都是基本的硬件知識,在硬件知識的基礎之上,讓他們自己動手組裝電腦,雖然教材中對此沒有要求,但是為了深化教材、這是一項非常好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措施。
總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得到有效應用,是實現新課程理念長期貫徹和落實的必然選擇,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對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貼近初中生現實生活和多樣性的學習需求,創設生活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學習興趣,加快學生信息化素質的養成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燕. 對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究[J]. 高考,2018(27):144.
[2] 曾麗麗.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研究性學習模式構建與實踐[D]. 揚州大學,2015.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州區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