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朝輝
摘 要:千百年來,以瓷業為生存發展的景德鎮有許多陶瓷相關的行業,這些行業已成為景德鎮的重要文化產業。經濟與文化從來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和發展,二者是相互作用,經濟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景德鎮瓷畫便是我市陶瓷文化的一支重要生力軍,是重要組成部分,為弘揚傳播、發展景德鎮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瓷畫;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先進文明對話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下,景德鎮政府積極響應國家宏觀戰略,結合景德鎮歷史現狀提出了“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旅游城市”偉大戰略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座城市乃至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上述戰略背景,千百年來以瓷業為生存發展的景德鎮有許多與陶瓷相關的行業,已成為景德鎮的重要文化產業部分。經濟與文化從來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和發展,二者是相互作用的,經濟的發展最終還是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景德鎮瓷畫便是我市陶瓷文化的一支重要生力軍,是重要組成部分,為弘揚傳播、發展景德鎮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的歷史時期,景德鎮瓷畫在發揮與世界對話中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的歷史積淀。
1 景德鎮瓷畫具有“道路自信”的優勢
歷史上,早期景德鎮瓷畫是以紋樣裝飾為特征。元代景德鎮成功地燒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紅瓷,青花瓷成為對外貿易的大宗產品,這兩種極具特色的名貴品種,發色穩定,永不褪脫,風格典雅、素凈、秀麗。光潤透亮的青花釉與素雅明凈的瓷胎巧妙組合,相互襯托,具有鮮明中國水墨畫特征。元青花層次多,畫面滿,以彩繪為主,以裝飾紋樣為特征,為我國瓷畫藝術開辟了新途徑。著名的過億元繪有“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灌是這一期間代表作之一。器形以紋樣裝飾逐漸演化延伸至“瓷上彩繪”,到清代,彩繪已是景德鎮瓷畫盛行了,呈現出題材內容豐富、技巧嫻熟、畫面濃郁的東方民族文化氣息。在古代絲綢之路、海上絲路的貿易交往中,景德鎮瓷畫上大量繪有反映不同宗教地域文化的畫面,這是典型的經濟與文化相互作用的影響。景德鎮的著名琺瑯瓷、粉彩瓷、新彩瓷,都是對外經濟貿易產生的結果,這些材料技法都是清代源自歐洲,被我們吸收利用了,說明我們在不斷交往中,有向前發展,緊跟時代,與世界先進文明對話的傳統。新中國成立后,景德鎮先后成立了陶瓷學院、陶瓷職工大學、陶瓷工藝美院、景德鎮學院等與瓷畫相關的學校,另外還建立了十大瓷廠之一的藝術瓷廠。改革開放后,瓷畫進一步繁榮,傳統瓷畫與現代瓷畫,珠山八友瓷畫與老藝人瓷畫,交相輝映,爭奇斗艷。近20年來,景德鎮的瓷畫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來自全國高等院校,國家、省、市級畫院,職業畫家,以及當代著名的油畫家、國畫家等眾多美術專業人員參與到景德鎮瓷畫中來,使瓷畫的時代性、當代性、學術性、格調品質都進一步得到發展,在美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景德鎮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重要名片。
2 景德鎮瓷畫具有“文化自信”的歷史基礎
景德鎮瓷畫是襯托在博大的陶瓷歷史根基上,逐步發展壯大的。瓷器是中國的重要文化象征之一,景德鎮的瓷畫更是瓷器的最佳代表,景德鎮的瓷畫是景德鎮瓷器的重要組成部分,號稱“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景德鎮瓷畫的發展與進步和瓷器的工藝發展密不可分,是瓷器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人的精神世界產物。據《浮梁縣志》記載,景德鎮“新平冶陶,始于漢”,因制瓷聞名;北宋皇帝宋真宗,賜年號“景德”,改昌南鎮為景德鎮;至明清兩代,中央政府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專門為皇室燒造大量各種特貢瓷器。毫無疑問,這代表了當時的最高制瓷水平,在北京,臺北兩地的故宮博物院,以及世界著名博物館和大收藏家,皆有大量的中國景德鎮瓷器。這種至高無上的榮譽,為景德鎮的瓷畫提供了榜樣力量。在古代,皇帝經常拿瓷器賞賜給功臣;嬪妃使用的日用瓷器,皇室祭祀大典的瓷器都有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許多瓷器的畫面,甚至直接由宮廷畫師提供樣稿。清代景德鎮著名的督陶官“唐英”,是皇室為督造瓷器而專門設置的官員。
督陶官唐英潛心鉆研陶務,身體力行,傳說唐英甚至令夫人親自學粉彩瓷。唐英62歲時奉旨編成了《陶冶圖說》,唐英對景德鎮的瓷畫影響之大,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
經上文分析,代表景德鎮的瓷器從宋開始,制瓷水平領先全國各地窯場,至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頂峰,在中國的陶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也足以說明,這是中國與世界對話中景德鎮瓷畫的“文化自信”的歷史基礎。
3 結語
景德鎮的“瓷畫”概念是近幾年被廣大瓷畫工作者、愛好者、學術界提出的。其實,從原始彩陶至陶瓷,它一直都是瓷器的組成部分,反映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人們提出“瓷畫”是基于主流美術界,瓷畫是為適應主流美術界的一種行業劃分。景德鎮與世界對話,吸引世界的當然是陶瓷,而瓷畫作為陶瓷的重要成員,它的發展理論自信,來自上述的道路自信與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