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要方向正確,就算旅途再遠都可以到達,由此可見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對每個人的重要性。從小學到大學,思想品德課程一直伴隨著我們的學生時代,如同一盞指路明燈,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讓思政課成為學生喜愛的一門課程,提高其課程參與度,引導他們在自己人生道路上找準方向并繼續努力,格外重要。
關鍵詞:方向;教學;模式
1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三尺講臺迎冬夏,一腔熱血譜春秋。如今,筆者參加工作已經有兩年,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筆者回望來時路的時候,依然能清楚地記得自己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負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最初自己非常有信心,但開學一段時間后,發現學生們的聽課狀態開始變得散漫,參與度也不是很高,這讓筆者百思不得其解。剛剛參加工作,筆者自己還在探索和學習中,還需要經驗的積累,思考再三,筆者決定從學生那里尋找答案。
筆者利用周五下午的時間召集各班級的課代表,專門召開了課代表工作會議,一方面,總結大家近期的工作,另一方面,聽聽大家認為本門課程的教學有哪些需要改進的方面。根據學生們反饋的信息,筆者得出了結論,也找到了自己心底的答案,純理論教學是學生聽課積極性下降的重要原因。理論教學要獲得鮮活的生命力,要能夠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必須與當下對接,和新時代緊密結合,做到接地氣,同時要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為此,筆者一方面學習理論知識,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開始搜集大量素材以輔助教學。筆者開始借助微視頻、微電影、紀錄片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輔助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人生的青春之問”這一章的開始,筆者為大家播放了央視節目《經典詠流傳》中的《明日歌》,讓學生們懂得了:珍惜大學時光,開啟人生新篇章,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在弘揚中國精神的章節,筆者用古典詩詞開啟中國精神的篇章:在我們的古典文化里,既有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一份質樸,也有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一份探索,既有著“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雄心,也有著“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從容,這是文化的味道,是民族精神的味道。學生們聽后掌聲雷動,課下有的學生來到講臺旁,對筆者豎起大拇指:“老師,感覺您讀過很多書,真的很棒!我從來不敢想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可以被講得那么生動和形象。”學生們學到了知識,升華了情感。
學生的肯定讓筆者備受感動,對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高校教師充滿了信心。愈是學習,愈發覺得自己還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和困惑,就越發激勵自己去探索、去創新。
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
筆者深知,要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僅僅是教師的分享和傳授還遠遠不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要和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才會發揮其最大的價值。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修養,使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充分體現,做到知行合一,這才是本門課程的初心和目標所在。
所以,在思政課教學中,應適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筆者在課前安排演講,演講內容有詩詞、歷史、文學等,首先讓演講學生課下搜集材料,制作好課件,準備好演講稿,課前預留3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學生們的參與度和熱情都很高。
在教學進行到一半多的時間,教學即將進入道德和法律專題章節,筆者專門拿出一節課的時間做模擬法庭的實踐課,讓學生們自己查閱資料,統籌安排,進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然后模擬法庭的開庭審理。整個過程中,教師們在一旁作觀眾,并在本次實踐教學活動結束后予以指點和點評,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法律常識,增強法律意識。模擬法庭結束后,教師們對學生的表現感覺十分滿意,同時也提出了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在課下的作業布置中,通過拍攝“赤子初心”的微視頻,讓學生們通過朗誦、歌唱的方式表達對國家的熱愛,讓他們領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真正內涵,通過拍攝“我們都是追夢人”為主題的微電影,讓學生明白,個人的理想要融入對家國的熱愛之中,個人的理想要與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和擔當緊密結合在一起。微視頻、微電影的拍攝,讓學生們能夠用心去感受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品味自己的人生,同時增強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實踐課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讓思政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思政課,重在立德樹人,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筆者能夠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對于他們今后的人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曾寫下宏偉巨制《白鹿原》一書的陳忠實先生,曾經講述了自己學生時代的一件事。他在讀書的時候,因為家庭貧困,面臨休學一年的窘境,他在辦理休學手續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位之前在學習工作中并沒有太多交往的老師,可是就是那位老師的溫和與美好,使他在多年之后仍歷歷在目,感動不已。可見,教師的舉手投足、對學生的關懷和愛,甚至是一句鼓勵和溫暖的話語,都會影響學生的整個人生。
3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與專業課實訓疊加的教學模式的探索
高職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每年都會有實訓課程,然后到大學三年級,都會根據本專業的特點進入企業實習。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輸送優秀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校企合作已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首選方式和重要途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新時代的國有企業更加注重培養青年國企人,不斷加強年輕人理論結合實際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尤為重要。“現在20歲左右的大學生,到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時,還不到40歲;到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剛過50歲,當代大學生是民族復興偉大進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生力軍。”[1]
社會是一個大舞臺,大學生在企業學習的實際操作中,能夠總結工作經驗,在大學畢業之前能夠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符合實際的定位,比如自己的專業更加適合從事什么類型的工作,還可以通過實踐學習到新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因此,實現思政課實踐教學與不同專業結合的疊加教學,不僅有助于促進不同專業的實訓與實習工作任務的順利開展,而且有助于充分利用企業單位提供的頂崗實習實踐教學平臺和機遇,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補充和輔助。
思政課的理論也可以在大學生專業實訓和實習過程起到導向作用。首先,大學生可以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和升華,積累知識與經驗。其次,在工作中,思政課中的與人溝通、合作,文明禮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道德修養,為學生在各行各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 結語
作為一個青年教師,擔負著為新時代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責任,在工作崗位上,筆者會繼續堅持學習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涵養,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為學生們展現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筆者將不忘初心,以“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赤誠為人民教師行業添彩,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奏響時代強音。
參考文獻:
[1]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3.
[2] 王麗紅.思政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智庫時代,2019(8):99-100.
[3] 陶仲庸,王國峰,朱仕平.高校思政課“事實”教學的建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J].才智,2014(4):144-146.
作者簡介:薛妍(1990—),女,山西陽高人,碩士研究生,助教,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課專任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