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冠俠


摘 要:基于產業及經濟方式變化,分析了縣域農商產業鏈的特點和需求,指出電子商務在縣域經濟產業鏈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問題,提出了縣域農產品產業鏈提升的策略。
關鍵詞:產業鏈;縣域農產品;發展策略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6-0023-03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1 ? ? ? ?文獻標志碼:A
縣域經濟是推進農村發展、農業進步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從全國范圍來看,近10年電子商務發展極大助推了區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發展越來越需要電商和物流經濟活動,越來越需要專業化的人才。
1 ?網絡經濟成為經濟發展重要方式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非常迅猛。如表1所示,從整體看,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10年間增長了10倍;從網絡購物交易額(個人電商消費額)來看,10年間增長55倍。從“雙十一”個人消費額來看,2017年比2009年增長了3 200多倍,電商物流活動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前所未有[1-3]。
電子商務成為整合產業經濟發展的推動力量。隨著互聯網發展,電子商務逐漸成為商務活動的重要交易手段。交易活動越來越互聯網化,各地區域特色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網絡營銷。發展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的區域產業集群,能夠消除傳統商務活動中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時空障礙,提高農產品追溯能力并降低風險。將農業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建立云服務式的農業產業全覆蓋的產業鏈,以文化產業、旅游商貿支撐農業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有助于實現農村振興[4-6]。
2 ?縣域農村電商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高度相關
自2014年商務部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建設以來,截至2018年已有1 016個縣成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從全國推廣效果來看,該工程對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和農村脫貧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貧困戶+合作社+電商”的農業產業集群融入方式,與“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形成互補,推進了區域農業產業集群的發展[7-8]。
結合表2數據,與全國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情況相比較,可以看出區域電商發展與區域產業集群發展有極大相關性。通過電商示范縣建設推動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創新之路。
3.1 ?電子商務人才缺乏
產業集群的發展必須依托上下游各個企業的協同努力。農業種植養殖、基地管理和農產品開發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地方區域經濟中的農業產業集群,由于生活條件艱苦、工資待遇不高等原因,很難留得住高水平人才。
目前電子商務人才缺乏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高端人才,特別是缺乏能夠整體規劃區域電子商務發展戰略、產業與電子商務同和發展戰略的人才。二是缺乏真正懂得網絡營銷、視覺營銷和戰略營銷的人才,現有人才對網絡營銷新領域和新形態的掌握不夠。三是對移動電商、跨境電商和社交電商等電商模式滲入不夠,不能夠形成集聚效應,形成多模式共振的營銷格局。
3.2 ?品牌建設滯后
品牌是企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電子商務環境對地方農產品品牌發展帶來巨大機遇。網絡空間的無邊界貿易,對品牌形成和保護都帶來了重大變革。由于產量不高、產品開發能力有限等,區域農產品很難產生知名的、集中度高的明星產品,存在大量品牌知名度不高、低價競爭、同質化的產品,部分農林產品甚至沒有流通許可證。
線上交易非常重視信用建設,線上交易欺詐行為少于線下交易的欺詐行為,這為品牌創立和保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正在加速轉型的縣域經濟,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思維,重構經營模式,重塑以新消費群體為中心、以文化傳承為故事的區域品牌內涵,打造以消費者為主導的產品和服務應用場景,進一步提升地方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電子商務環境使得商務行為擴散化。網絡擴散有利于電子商務對中國品牌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網絡效應,加速品牌價值傳播;二是平臺集聚,加速社會資源整合;三是數據沉淀,加速社會信用形成;四是無邊界化,加速品牌價值沉淀。
3.3 ?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后、運營水平較低
伴隨著“四好農村路”建設要求,我國大多數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水平得到了提升,但與城市相比還有差距。農戶生產大多是小規模生產,農村物流運營水平較低,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區域內交通一體化建設落后。首先,城鄉公交一體化滯后,導致人流不暢、交易信息相對閉塞、思維落后、缺乏創新能力。其次,物流網絡建設滯后。電子商務發展與快遞物流相互影響,電子商務水平不高使區域三級網絡體系建設滯后。主流快遞品牌在很多鄉鎮沒有聯網運行。物流低效和網絡不發達導致電子商務發展滯后,無法支撐農業產業集群的創新發展。
4 ?區域農產品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機制和人才建設,關鍵在于培養對接產業鏈的物流電商一體化人才。應從以下方面提升區域農產品產業鏈發展質量。
4.1 ?機制建設引領,推進農村電商及物流發展
提升政府站位,高位引導、低位幫扶,進一步推進機制建設。建立產業集群融合發展的機制并應用推廣,在融合發展機制下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政府高位引導、企業積極響應、產業協同發展的示范效應,推動縣域范圍內農業產業鏈融合發展格局。
4.2 ?多種方式聯動,加快電商專業化人才培養
人才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企業普遍存在電商人才匱乏問題,企業應通合作培養人才、合作研究課題等措施,與高等院校加強聯系,做好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4.3 ?市場環境建設帶動,培育產業融合發展
培育產業融合發展市場環境,推進產業融合。要跳出農業看農業,將農業上下游企業充分融合。將不同的產業要素融入到集群里面來,將商業、旅游業等與農業緊密銜接起來,形成農、林、文、商、旅等不同產業的融合。以電子商務為基礎,推進農業觀光、特色農產品商貿,發揮電子商務線上傳播廣、傳播快等特點,推進農業產業集群創新發展。
4.4 ?電子商務服務業化,創新發展與推廣方式
根據縣域電子商務發展實際情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推廣。
一是提高農業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產品的開發力度。開發線上產品,特別是爆款產品,形成以爆款產品帶動產業發展和帶動產業融合的新格局。
二是加大網絡營銷力度。通過視覺、聽覺、VR、AI等新技術,以傳統電商、社交電商等網絡呈現方式,提高農業產業集群的綜合競爭能力。
三是推進電子商務服務業發展。以電子商務為服務平臺,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全要素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產業集群與其他產業集群相互帶動、相互呈現、相互宣傳的新路徑。
5 ?結束語
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區域經濟產業鏈發展需要新的動能來推動。發展網絡經濟,恰逢其時。對于網絡經濟欠發達地區,應從電商和物流兩個方向推動網絡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時炳艷.電子商務視角下的農業產業區域品牌創新塑造[J].電子商務,2017(8):15-18.
[2]陳永富,方湖柳,曾億武,等.電子商務促進農業產業集群升級的機理分析[J].浙江社會科學,2018(10):66-68.
[3]許開錄.甘肅農業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當代經濟,2016(5):66-68.
[4]李麗娟.甘肅省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的實現路徑研究[J].當代金融,2018(12):63-65.
[5]彭迅一.我國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困境與實現路徑[J].農業經濟,2019(2):15-17.
[6]文玉春.我國產業創新的模式與路徑選擇研究[J].經濟問題,2017(1):1-10.
[7]焦晏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及對策選擇[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3):82-84.
[8]韓旭.“互聯網+”農業組織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7(6):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