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訓 鄧明

摘 ?要:對游泳運動員來說踝關節的柔韌性、靈活性特別重要,打腿動作效果主要取決于踝關節。運動員足部的柔韌性保證腳向后下方(爬、蝶泳)或向后上方(仰泳)有較好的對水面,以便更好地向后推水,從而使打腿效果更好。所以腳向下打水時足背屈至最大程度,是踝關節訓練的關鍵因素。本文主要的研究問題是通過實驗對比不同的柔韌性練習方法的效果,探索提升踝關節柔韌性更加有效的方法,為游泳運動員今后的柔韌練習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練習方法 ?柔韌性 ?踝關節 ?練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861.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0(a)-0043-02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兩種不同柔韌性練習方法效果的研究進行比較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國知網查閱數據以關鍵詞為搜索內容,然后根據研究的需要進行分析整理相關資料。
1.2.2 數理統計法
運用Microsoft Excel 2012進行數據處理,對研究中需要解釋分析的數據、運用統計學方法進行處理,對實驗所得到的數據進行數理統計,然后進行比較與分析。
1.2.3 實驗法
以西安體育學院12名教育學院學生為實驗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通過對兩種不同練習方法的比較,用于討論對柔韌素質提高的差異程度的影響,區別出主動性練習與被動性練習的效果優劣。
(1)實驗對象。
西安體育學院12名教育學院學生。
對抽取的12名實驗對象進行分組,將12名受試者按身高體重的基本身體條件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6人。隨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基本身體條件進行相關性檢驗,保證兩組受試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2)實驗步驟。
①在開始實驗之前對12名學生進行踝關節韌帶拉伸程度的測量,記錄原始數據。
測量方法: 坐姿,腿伸直用力繃直腳面,用特制量角器測量腳底與水平地面的最大夾角。
②將12名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人。實驗組采用俯臥式壓腳練習;對照組采用仰臥跪壓腳練習。
③每周練習3次,每次3組,一組時間為1min,間隔30s。
2 ?結果與分析
2.1 實驗組俯臥式壓腳練習方法的變化分析
實驗組的學生采用俯臥式壓腳練習方法,一名實驗學生俯臥在海綿墊上,兩小腿向后折疊貼于大腿上,后腳跟盡量貼于臀部,腳面做蹦腳狀態,由另一名學生用雙手對實驗學生的腳面向下按壓,使腳踝做伸直狀態,在進行輔助練習時,應做到緩慢按壓,避免用力過度導致實驗學生腳踝受到損傷,在向下按壓過程中,當實驗學生感受都疼痛時,應提示輔助的學生停止用力按壓,并保持狀態維持60s,再緩慢地收回力量進行放松。間歇30s后再重復練習2組。
實驗組8周練習的變化分析如下。
由表1可知,經過8周的練習,6名學生每周測量的數據差值不大,實驗最后與原始數據相比,差值在5°~7°之間。平均差值5.83°。有2名學生的差值大于平均值,4名學生的差值小于平均值(經t檢驗,結果顯示P<0.05,運動員的腳踝韌帶拉伸程度在統計學中存在顯著性差異)。
2.2 對照組仰臥跪壓腳練習方法的變化分析
對照組的學生采用仰臥式壓腳練習方法,一名實驗學生彎曲膝蓋跪坐于海綿墊上,腳尖繃直腳面貼于海綿墊,臀部坐在足跟上壓裸,然后上半身后仰慢慢躺平在墊子上,調整身體平衡,讓整個身體重量都落在腳背上,當實驗學生感受到疼痛時靜止,并保持狀態維持60s,再起身進行放松。30s后再重復練習2組。
2.2.1 對照組8周練習的變化分析
由表2可知,經過8周的練習,6名學生每周測量的數據差值不大,實驗最后與原始數據相比,差值在3°~5°之間。平均差值為4.14°。有3名學生的差值大于平均值,3名學生的差值小于平均值(經t檢驗,結果顯示P<0.05,運動員的腳踝韌帶拉伸程度在統計學中存在顯著性差異)。
2.2.2 對照組的實驗結果分析
經過8周的仰臥跪壓腳柔韌性練習后,每位同學的腳踝柔韌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說明這個練習方法對改善腳踝柔韌性是有作用的。這8周練習中,通過對數據分析發現,這個練習方法在前期有較為明顯的效果,在后期效果變化較小,不明顯。
2.3 兩種練習方法練習8周后的變化對比分析
由表1、表2可知,兩組在實驗前測的原始數據的平均數差距為0.51°,經過8周的不同方式練習后,實驗組測的數據反超了對照組,兩組的差距為1.18°,實驗組的方法練習效果要明顯的優于對照組的方法練習效果。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實驗組和對照組所有學生的腳踝柔韌性拉伸程度均得到了的改善。實驗組的學生腳踝韌帶拉伸改善提高程度大于對照組的學生。說明被動性練習的效果優于主動性練習的效果。
(2)實驗組的學生通過有隊友的輔助練習,每一次韌帶拉伸程度的提高,都會使實驗學生的疼痛點在下降,通過外力一次次的達到最強的疼痛點,這樣加強了實驗學生的練習效果,使實驗學生練習時能更好地保持韌帶拉伸程度的提高。
3.2 建議
(1)學生在游泳進行韌帶拉伸練習時,要量力而行,適而可止,防止因過度牽拉而導致韌帶撕裂受傷,影響正常的訓練計劃。
(2)學生應提高自身素質,科學、合理、有效地掌握各種練習手段與方法,不應該只局限于傳統的練習方法,應該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韌帶拉伸練習,使得我們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柔韌素質,達到成績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健生.游泳運動中的柔韌訓練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81-82.
[2] 劉建福.柔韌性素質練習的方法[J].體育教學,2010(10):57-58.
[3] 呂輝,寧魁.談青少年游泳運動員關節柔韌性訓練[J].游泳季刊,2008(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