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雯
◆摘 ?要: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部門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數字故事運用于數學課程中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能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內容。筆者基于豐富的教學經驗探討了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提供給相關教師借鑒意義。
◆關鍵詞:數字故事;小學數學課堂;應用研究
數字故事屬于可視化的教育敘事模式,具有直觀性、情境性特征。教師應基于學情充分發揮數字故事的優勢,為學生知識的遷移理解創設一個趣味性強的平臺,通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來挖掘數學知識中的人文價值,從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一、運用數字故事創設問題情境,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設計數學故事時,問題內容體現在三類主題中:生活實際問題、故事情境問題、游戲問題。在數字故事中創設問題情境通常運用于課程導入環節,能增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譬如在《認識周長》一課中,教師創設的故事為:小明由于肥胖開始減肥計劃,在跑步中打算連續一周繞著操場跑,沿著操場跑線開始跑,但是并未跑完完整一圈。一周后小明體重也沒有減輕。問題:小明是否按照計劃跑步。按照長期的教學經驗,多數學生未能理解周長的概念。小學階段設定的周長定義為封閉圖形的一周程度。在教學期間,教師鼓勵學生描出圖形邊線時,先嘗試從不同的起點開始,最后繞到起始點即可,收尾相連為圖形的周長。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常常忘記關鍵點為“圖形的邊線、首尾相連”。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教師講述了小明跑步減肥的故事后,再次講解周長概念知識。數學故事時間較短,教師在視頻播放時,大多數學生都能提升學習積極性,認真關注數字故事內容,也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程,教師通過科學引導發揮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數字故事了解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的文化魅力
小學數學領域中涵蓋很多數學知識,譬如分數線的演變歷史、乘號的來歷、小數的讀寫法。這些常識點可以通過數字故事來講述,使學生在枯燥的數學知識點中發現趣味元素,增強對課程的喜愛,同時也能有效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幫助學生充分認識數學發展史。數學常識運用于課堂導入環節中,能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中的人文價值,譬如在“幾分之一”課程中,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分數的讀寫法,可以用視頻展現“分數線的演變歷史”動畫故事。在故事中學生了解了阿拉伯的書寫習慣,能記住分數線表示方法。數學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關注故事中提到的人物、地理名詞等信息,同時在課堂中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認真關注生活中的事物,一方面強化了學生的記憶能力,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數字故事需要明確主題,數字故事由于短小精悍的特征,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性。為了明確故事主題,教師應先設置有趣的標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標題可以為數學知識點名稱,也可以是提煉的故事內容。多位教育者指出數字故事需要堅持下列原則:故事為主,畫面為輔。一個好的數字故事具有飽滿的情感,建立在情境化的氛圍中,有趣味性的元素能增強學生的印象。通常情況下,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一個數字故事中涉及的數學知識點有且只有一個,時長限制在三分鐘。
三、運用數字故事復習課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授新知識點的方式不僅可以采用創設情境法,還可以采用“復習課程重難點導入法”。在復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回顧舊知識,達到“承上啟下”的目的。依據筆者的經驗,教師在課程導入中采用的教授模式包括:語言描述法、板書演繹法。這兩種先進的教學模式都能確保復習有效性。但是兩者在時間、空間描述上抽象性較強,學生難以深入理解。教師可以將重難點進行提煉,將其制作為簡單的數字故事。這些故事可以運用于學生反復學習中,是自學中的良好資源。依照復習知識點的數字故事來設計時,教師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需要關注下列幾個要素:知識定義、知識性質、教學規則。在數字故事復習課程中,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力,確保知識遷移的有效性。當數字故事講解結束后,教師還可以設置“練習”環節,讓學生在題目中溫故知新,同時也能使教師及時發現學生不懂的問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整個環節需要控制在十分鐘內,數字故事可以運用于課程導入中,也可以用于復習課程中。除了上述幾點要素外,豐富的背景音樂也能吸引學生的視線,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資源的優勢,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積極思考,使思維更加清晰。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素質教育環境中,教師將數字故事運用于課堂中豐富了教學模式,提升課堂參與積極性,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能使學生了解到數學中涵蓋的人文知識,從而愛上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左達超.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故事的策略與效用[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7(6):96.
[2]石紅.數學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7(9):156-157.
[3]肖傳勇.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故事的策略[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7(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