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程華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據此,文章分析了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順應素質教育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提升小學生寫作的深度。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文;重要性;策略
一、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提高寫作能力,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引導學生涉獵各種各樣的課外書籍,在符合學生閱讀情趣的基礎上幫助其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而學生能通過課外閱讀學習課本中沒有的知識,鍛煉通讀、精讀能力,進而感悟文章的情感表達技巧以及必要的寫作方法[1]。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外讀物不同于語文教材讀物,其包羅萬象,種類豐富,總有一款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多樣化的寫作思路。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不高,他們一般在寫作時使用比較簡單的語言,文采不夠。但是,提倡課外閱讀使得學生在閱讀課外讀物的過程中,對有趣的故事情節、激動人心的寫作方法以及思維表達都能提供必要的素材積累,滿足好奇心。
(三)開闊學生眼界,陶冶學生情操
首先,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本身就是汲取生活經驗、品味美好人生的最好方式,可以開闊眼界,懂得更深、更廣;其次,優秀的課外讀物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藝術因子,學生長期涉獵這些課外讀物,自然而然地會陶冶情操,提升寫作的深度。
(四)彌補課堂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
學生的閱讀興趣普遍不高,主要是因為課堂閱讀教學氣氛壓抑,學生帶著任務閱讀,樂趣自然便少了幾分。課外閱讀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完全是自由閱讀,是閱讀的主人,在沒有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學習興趣會有所提升[2]。
二、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基礎和前提
1.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課外閱讀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閱讀意愿是影響其閱讀質量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師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讓學生掌控整個閱讀過程,做到自主、自愿閱讀。只有這樣,課外閱讀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2.保障課外閱讀環境的穩定性和開放性。穩定、開放的閱讀環境能幫助學生快速進入閱讀狀態,甚至可以鉆進書中,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感悟寫作的情感表達。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和啟發作用,同時加強閱讀教學管理,為學生創設穩定而開放的閱讀環境,保證閱讀品質。
3.建立“閱讀角”,組織課外閱讀活動。“閱讀角”可設置在教室之中,是學生自主閱讀的主要場所。積極提升“閱讀角”的趣味性,吸引學生自主閱讀。教師也可適當定期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或者“主題”化閱讀,設置每日、每周、每月“閱讀之星”,挖掘課外閱讀的真正價值。
(二)推進課外閱讀、提升寫作質量的方法和策略
1.教師推薦,確保閱讀材料的質量。小學生沒有很強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自己選擇閱讀材料。為確保閱讀材料的質量,筆者認為應采用“教師推薦”的方式,即教師先向學生廣泛征集閱讀意見,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搜羅課外閱讀素材并加以整合、篩選和分類。例如經過廣泛征集閱讀意見,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漫畫書和動畫片,此時就應以“漫畫書”和“動畫片”作為關鍵詞,從圖書館、網絡中搜集閱讀素材,積累一定量之后,再將所有的閱讀素材進行二次加工,裝訂成閱讀冊。
2.學生自主選擇符合自己興趣的讀物。只有符合學生學習興趣的閱讀材料才是真正適合他們的閱讀材料。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賦予了學生選擇和拒絕的權利,即學生有權利拒絕那些自己不喜歡的閱讀材料。所以教師在讓學生選擇閱讀材料的過程中,需格外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閱讀材料選擇應以學生的選擇意愿為主,適當降低教師的干預程度,杜絕教師強制分配,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輕松、自由。
第二,有的學生不喜歡任何一種閱讀素材。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尋找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心底里對閱讀產生興趣,或者可以從旁指導,讓學生擺脫厭讀心理。
第三,有的學生喜歡多種閱讀素材,因而教師可將多種閱讀素材相融合,供其閱讀。例如A學生喜歡生活類和科技類的閱讀素材,教師就可以摘取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生活中的小發明等內容,制作新的閱讀冊供其閱讀,使學生在面對各樣的寫作內容時可以得心應手。
(三)互動交流,幫助學生解惑答疑
互動交流的過程即引導學生深度閱讀的過程。由于閱讀素材的多樣化,而且沒有閱讀任務,很多學生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不認識生字,不理解文章主旨等。對于這些問題,教師應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及時幫助學生解惑答疑。教師在解惑答疑的過程中需格外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發揮自身的引導和啟發作用,即幫助學生梳理閱讀思路,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是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主要策略。
第二,教師并非對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解答,要解答的疑惑必須是有一定價值的。例如上述中提到的不認識字、不理解文章主旨等問題屬于學習問題,是有價值的;而不會閱讀、不想閱讀屬于學生的個人學習心態問題,不需要解答,只需要引導和教育。
(四)適時應用,引導學生寫讀后感
在課外閱讀中,教師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體現閱讀成果。筆者認為,以寫促讀是非常好的方式,即在實際的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對應閱讀素材設計若干個寫作主題,當學生閱讀完后,讓其根據寫作主題和閱讀內容寫一篇讀后感[3]。以生活類閱讀素材為例,教師可設計以下幾個主題:“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應如何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是哪些可愛的人,帶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具有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提升文章質量,鞏固語文知識,提升學生寫作高度,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文章解析能力以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的人格等重要作用。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課外閱讀漸漸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為進一步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素質教育,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婧.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8(04):49.
[2]劉瑾.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5):136.
[3]朱雪靜.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J].好家長,2015(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