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訓通 吉林體育學院
協同學也可以稱為協同論或協和學,其創立者是著名物理學家哈肯。1971年他提出協同學的概念,發表了協同學導論,還著有高等協同學等書籍。協同學作為研究不同系統共同特征及其協同特征的綜合學科,自提出以來得到了眾多研究學者獲得了廣泛的應用。經過對大量的科學研究,哈肯形成了自己的系統認知:系統形成一個有序穩定的結構,是在其控制參量達到一定的穩定狀態,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通過相互作用產生協同現象,使系統形成一定穩定的特點的自組織才能出現,從而將自己的科學研究轉移到了系統如何自組織地從無序走向有序的內在機理上并創建了協同學。同時,哈根認為:協同與競爭是開放系統的本質屬性,一個穩定的系統各子系統之間通過相互作用產生了穩定的協同與競爭關系,從而推動了系統整體的不斷發展與演化,這也是協同學的主要思想。
協同學作為新興學科,但在眾多學科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協同學的應用可以讓教師在多方面去進行教學工作上的安排,給一線的體育教師教練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把體育教學看作一個系統,其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都是這個系統的子系統,這些子系統之間的協同是在系統內部不穩定條件下通過子系統的相互作用并通過非線性加以放大,從而占據優勢的支配地位,形成序參量,產生支配作用的,引導系統整體的演化。所以通過協同學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探索體育教學學科的教育方法,對于體育教學方法的發展與創新有著重要意義。
體育教學是一個系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科學,在這個系統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眾多子系統構成了體育教學系統的完整性。體育教學作為一個整體,它所表現按出來的總體特征和規律與其各個子系統的特點不同,也與其各子系統特點的簡單相加有較大的差異,它真正表現出來的是其各個子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協調關系。
1.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整體性
哈肯的協同學是在科學的研究了整體與部分的基礎上,認為系統存在整體性,整體能夠表達出部分或者個體不具有的特點,描述一個整體必須與其部分區別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受教育的對象,對于學生個人和學生群體而言,不能說學生群體大于學生個人,但是對于授課教師來說,學生個體固然重要,但是保證學生群體的教學質量更加重要,而且學生本人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照顧到每個學生個人的學習情況,了解整個學生群體的學習情況,更要注意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關聯以及學生之間變現出來的共性。從協同學思想分析,學生個體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從整體,以辯證的全面的角度使學生整體得到全面的進步。
2.體育教學中知識技術的整體性
體育課程從授課內容的性質上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在以往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一般將一些知識點分成若干點教學或者把某個技術動作分解以后在進行教學,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知識技術本身的整體性,將知識技術分解開來破壞了其本來的整體性,因為從協同學分析,一個系統并不是其子系統的簡單的相加,一個系統的整體性是建設在這些子系統之上,但是又不能歸結到某一個子系統之上,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所有子系統不具備的宏觀主導參量。因此,在體育教學中,一個優秀的老師一節優質的體育課并不僅僅是某單一技術動作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這一技術在整體技術體系中的所占的比例,了解動作的基本原理以及理論知識,以便學生學習完以后能夠更好地應用這些技術。
協同學是指各子系統間通過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某種特定的協同與競爭關系,是推動系統的自組織不斷演化的源源不斷的動力,是協同學思想的最精華思想。通過大量的研究,哈肯指出:系統的本質屬性是協同與競爭。競爭和協同同時存在才會促進系統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在體育教學系統中這樣的競爭是一直存在的,直到達到一個臨界點使得某一個子系統或者多個子系統獲得支配地位,系統才會趨于穩定。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正是系統本身包括的子系統的不斷競爭與合作推動了系統的不斷發展,競爭離不開合作,合作也依賴于競爭。
首先體育本身就競爭性,在一些集體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項目中更是離不開隊員們的團結合作。然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的合理的科學的利用競爭與合作來進行教學一直是一線教師以及教育科研工作者密切探討的問題。相互競爭,共同進步一直是教師想達到的教學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過多的將競爭加入教學中,可能會導致學生過激的行為,導致教學難以控制。所以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合作教學在體育教學中占有較大的比例。
哈肯的協同學,在科學的角度上解讀了,正是因為協作與競爭的不斷矛盾,才導致了系統結構的形成與演化。教師所做的教學研究,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課,離開了學生、特定的文化背景、學校環境,都是不成立的,沒有任何的價值。教師本身、學生、受教育的背景、學校環境之間仙湖協作、相互作用,教師參與進來的同時也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形成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其實,在以體育游戲教學法為代表的體育教學法中不難發現,將學生分為若干組,那么組與組之間自然就形成了競爭,而通過自己組員之間相互合作達到一定得目標,既是完成了合作。作為目前較為前沿的體育教學法,體育游戲教學法得到了教師們的廣泛認可,其在一定程度上將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調整到了一定得平衡狀態,相當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合作的媒介,促使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從而達到了整體的協同,也達到了教師的教學目標。
1.協同學作為一個新興的理論思想,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尚未廣泛,但其先進的系統論為體育教學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體育教學系統是一個開放型的系統,參與其中的教師、學生、教育背景、學校環境等都會對其產生不可描述的影響,這些子系統之間的競爭與協同關系是導致體育教學系統不逐漸趨于穩定、實現從無序到有序或從有序到更高層次有序的自組織演化的源動力。
2.而作為教師應該掌握這些子系統的聯系,并能正確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教學的對象有可能是固定的,但作用于對象上的因素是受相關大量因素、系統影響與支配的。只有掌握了這些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我們才能在一個相對正確的角度和高度來進行教育方法研究。
1.利用協同論觀點進行分析研究,合理的運用這些同層次的實用方法及不同層次的方法,將體育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找到更加高效實用的教學方法。
2.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系統的整體性,體育教學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應該注意系統的完整性,對于學生而言要讓學生更多的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