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文 常熟高新園中等專業學校
作為中職教育學校,學校在培養人才上更加注重學生專業技術的培養,也就是說學生在學校對職業技能是否掌握、掌握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從中職院校畢業之后,能不能憑借這一技之長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這讓學生學習形成了較大的思想包袱,再加上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特殊階段,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不利于身心的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對中職體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心理康水平做系統探究。
就目前而言,年齡處于15歲-18歲的中職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家庭生活條件非常優越,父母長輩的溺愛更容易讓他們形成依賴心理,心理承受能力也會較差,由于沒有兄弟姐妹,他們很容易形成一種自我為中心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自私人格,被家庭過度的保護讓他們缺乏對社會的認知,心智極其幼稚,實踐能力較差;另外他們驕縱的性格,很容易在遭遇困難時產生激烈的情緒,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逐步走向病態化。基于這一現狀,中職學生的人才培養和心理健康問題得到了國家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中職院校也針對這種情況也實施了多項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案策略。
處于中職段的學生,思想價值觀正在不斷的完善和成熟,以技術學習為重點的中職教育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思想的正確引導,就容易讓學生在自我意識下走向歧途,從而形成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體育教育這種遠離教室的特殊課程設定,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去配合教師去做一些可能有些難度的動作,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個運動負荷的量,教師與學生的直接活動性也表現出較強的狀態,這樣就很容易造成在相處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摩擦增多,問題一旦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就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問題,另外體育課程不光是一個心理成熟培育的過程,也是一個鍛煉體能的過程,所以學生不具備吃苦的精神,在體育鍛煉中就會產生抱怨和不能接受的心理,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繁雜的課程之余,上一節體育課,可以起到釋放壓力,放松心態的作用,如果教師善加利導就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發展。
素質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切實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學生學習和思想上的引路人,深入了解班級男女生比例,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身體素質、心理狀態、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針對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在進行體育活動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體育訓練,把相同愛好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來進行系統的教學,例如男生可能更喜歡籃球、足球短跑等運動項目,而女生可能喜歡一些運動強度較小的活動項目如羽毛球、排球等。體育活動照顧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忙碌的文化課學習之后,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去進行身體的鍛煉,這會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愛,從而在運動中得到身心愉悅的體驗,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教育心理學上,強調一個較為重要的理論即注意。注意又分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有意注意是一種自覺的、有目的、有意識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無意注意則是一種自然條件反射,不需要人為的意志努力,像教室里正在上課的學生,這時候如果門被突然打開,學生就會無意識的看向門口,這就是無意注意。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只要稍加利用,都會對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助力。體育教學活動一般都是在室外進行,室外情況較為復雜,具有多種干擾因素,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產生無意注意,從而分散過多的精力,不利于體育鍛煉的有效開展。也因此教師更應該進行及時的引導,讓學生對體育鍛煉有個積極的認知,從而更愿意在教師的指導下規范自身的鍛煉行為動作,把無意注意轉化為可以長時間保持的有意注意,從而推動學生進行充分的體育訓練,促進學生抗干擾能力提高和身心健康發展。
積極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能夠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教育者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規律,建設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使得這種體育文化內化于學生的身心,促使中職學生的心理狀態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學校可以定期舉行體育競賽活動,把校園體育文化融入到具體的實踐當中去,在學校體育文化的熏陶下,中職學生就會逐漸對體育運動產生激情,并在體育課上及競賽當中表現出熱血沸騰的積極狀態;另外體育精神也會逐漸深入學生的內心,像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等積極向上的精神,它們會成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工作及生活中的強大支撐,對學生的終身性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學生積極、健康心理狀態的長久保持。
在心情壓抑的狀態下進行體育運動,能夠讓心理亞健康狀態下的人在運動的同時把不良情緒一起釋放出去,從而減輕束縛,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中職學生的課程呈現出較繁重的現象,這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更大的壓力,而體育課在這時候就充分發揮了它獨有的效力,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在奔跑中可以充分的釋放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積攢的緊張、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從而促使學生得到身心健康、愉悅發展。體育活動結束之后,學生獲得了體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學生身心得到積極地引導,對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起到營養補充的作用。這樣學生別的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效率就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體育活動是較為豐富的課程活動,它具備多種功能特點的同時,活動方法也表現的多樣多彩,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體育課程具備的優勢特征,并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通過多樣的活動內容方案,促進學生形成頑強拼搏、互幫互助、公平公正、團結聚力等健康思想。在教學中應及時的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心情狀態差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讓他們在體育鍛煉中把情緒主動的發泄出來,從而保持心理健康的發展狀態。教師最大限度的利用運動優勢因素引導學生主動去學會自我調控,增強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過程中,要主動把體育知識和技能轉化到生活過程當中去,不斷的促進自我意識的完善和發展,推動個性的成長。另一方面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不能僅僅依賴于自我的力量,學生應該在體育活動中加強與教師和其他學生的交流互動,這樣就會慢慢的鍛煉自己的語言情感表達,增加師生、生生之間的親近感,從而促使學生在保持一種身心和諧狀態下去更加追求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教師基于學生訴求,應該在教學環節設計更多的活動,充分利用多種心理輔導方法,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因勢利導,尤其是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更應該多加關注。
在中職教育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工作中必須要堅持下去的。它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更加耐心、細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有個全局的掌控,把培養積極向上的學生作為工作的重點目標之一。其實,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培養,不光要在體育教學中去培養,更應該把它滲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充分的保障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