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揚州市職業大學
鄭曉明在其《“就業能力”論》一文中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描述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單純指某一項技能、能力,而是學生多種能力的集合,這一概念是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全面包含?!逼浒藢W習新知識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應聘工作能力以及適環境適應能力等。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是就業能力的基礎;獨立思考能力是價值觀甄別能力、堅守世界觀的體現,是大學畢業生思考問題是否成熟體現;實踐操作能力是大學畢業生結合所掌握的知識結合所處環境和現實所具備的條件合理運用的能力,是就業環節中自我知識結構和運用知識能力的體現;環境適應能力是處于不同的工作和社會環境自我調節心理及生理的能力,是大學畢業生轉變身份角色的能力。
處于前幾位的是綜合能力(100%),思想道德品質、實踐經驗、專業技能(92.31%),責任感(84.62%),個人潛力(61.92%)等,這說明學生在校期間不但要學好專業技能,還必須要提高綜合能力以及道德品質。大部分企業認為困擾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是專業實操能 力差(84.62%),其次是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在以往招聘的學生中出現的問題依次是眼高手低,不踏踏實實工作(100%),人際交往困難(61.52%),專業能力不足(53.85%),學習能力不足(46.15%)。企業在招聘高職院校大學生時,看重的是職業院校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76.92),吃苦耐勞精神(61.52%),但普遍認為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較差(76.92%)。多數企業還是愿意花時間培養畢業生成為公司所需要的人才(69.23%)。[1]由此可見,企業需要的是“專業化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在具有較高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要求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
在開展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因人施教,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以及不同的需求,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創造性,培養其不斷的進行自我完善,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等素質。
體育活動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環境,讓學生享受純粹的體育活動,在體育運動和競技中與人、與物之間的對抗交流,可以培養大學生獨立能力、創造能力、判斷能力等。在體育活動中,被體育規則束縛的競技體育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在裁判法則的指導下形成公平競賽的體育競賽規范,能幫助學生形成遵守法律法規、保證行業道德的基本職業道德,從而讓學生具備良好的社會道德和行為習慣,能幫助學生在以后的求職和工作時面對激烈的競爭正確面對,獲得完善的人格和社會意識。
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學生滿足個人體育愿望,感受運動快樂,在運動過程中對身邊的共同參與者的溝通和交流,使自身變得積極主動,通過于其他參與者的溝通交流,對自我的思想從而進行完整和修繕。
校園體育活動可以培育學生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還能培養學生的道德認識與信念,如公平、法律、規則、紀律、尊重、合作、民主、競爭等,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個性意志品質,如勇敢、頑強、對挫折的承受力、對困難的忍受力等。[2]
相關研究表明,在有氧運動過程中,人體的腦垂體腺會分泌大量的內啡肽,這是一種能有效緩解人體緊張情緒和不良心理,并使人產生愉悅感受的激素類物質,長期的、有規律的有氧運動能使人體持續釋放內啡肽,從而使運動者長期保持良好心態,這一作用能幫助人建立強大的自信心和長久的滿足感、幸福感,提高人在面對困難、挫折時的抗打擊能力和復原能力。體育鍛煉對人的人生觀和社會心態也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具有陶冶情操、發展情商的正面意義。[3]
思想是用來指導行動的,人的社會行為、道德觀念以及行為準則等都是其思想內涵的外化和顯現。人的思想是人的態度和行動所依據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這就是思想的本質特點。形成思想的能力就是思想能力。[4]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則在他的著名體育論文《體育之研究》中表示,"體育之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育活動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導向功能,經常組織體育文化活動,可以間接對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根據調查,用人單位在選聘人才時,把是否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作為重要指標。在體育活動中均需要學生直接參與,他們有些時候畢業在相對困難的外部環境如高溫或嚴寒中,練習具有一定強度的運動行為和不斷重復的訓練行為。在這些相對困難的環境中能磨練學生意志品質;培養毅力和直面困難的性格;在不斷重復的訓練過程中,培養了他們堅定的信念和不放棄的信心。
當前就業市場的競爭中,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提出除了必須擁有專業素質,還應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在高校體育競技活動中,往往是在校內的競爭,很容易讓學生理解“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觀念,使其樹立公平競爭的正確思想,共同進步的價值取向。
在參與體育競技比賽的過程中,無法回避的方面就是要挫折和失敗,這是對于大學生來說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只有在經歷挫折和失敗之后,并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才能提高心理上的抗挫折能力,學會如何從失敗中重新樹立信心。
學校內的體育活動很多情況下是以團隊的形式出現,參與者都必須為團隊去拼搏。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能增強團隊凝聚力,培育學生的團隊精神。
體育活動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并要求參與者堅持不懈,長期不懈的體育運動能促使大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激烈的體育活動能幫助大學生培養奮勇拼搏的精神。
體育活動使得學生會參加一些競技性質的比賽,讓他們在對抗中,運用合理的技術動作,施展所能。在緊張的競爭中,學生逐步消除懦弱、猶豫、膽怯等一些不良品質。在比賽中,團結協作、勇猛頑強、拼搏進取的精神和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長期進行體育活動的大學生相較于不常參與的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更為積極、向上,心態更加自信,這些優良品質對學生的求職、就業起著十分關鍵的促進作用。
體育競技活動是高職院校中受到學生廣泛認可的一種教育形式。根據體育競技活動的特點及優勢,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自信心,磨練自身的意志力,從而促進全面發展機油重要作用。讓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提高心理素質,使其具有良好的身體及心理狀態投入到求職過程中去。增強其信心,磨練其意志力,促進其個性發展,特別是對大學生適應性的培養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
總之,內容和形式各異的校園體育活動,是學校對大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不論是身體或是心理以及綜合能力的發展均具有重要的的作用,讓大學生為成為“四有青年”有積極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在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確立人生理想,養成強身健體的習慣,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學生通過參加學校內舉辦的各種類型體育活動,能充分感受到團隊協作和相互競爭的聯系,培養出團隊合作的意識。在體育競技競賽的過程中,加強對遵守比賽規則和公平競爭的認識。積極面對的體積競賽結果,讓學生可以充分體會到成功和失敗,從而提高自己面對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參與體育競賽活動的組織,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面對突發的問題,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以及對崗位責任感的培養。
體育活動對高職學生思考、辨識能力的提高、情感道德品質的完善、在各種復雜的環境中調整心理和生理三個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而提高高職學生就業能力,減少在初始就業的過程中遇到的困惑,促進畢業生積極適應工作、融入社會,并最終達到完美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