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超 西南醫科大學體育學院
經統計發現,在53屆世界乒乓錦標賽過程中,男子單打前八選手在第五板處理球技術時,使用正手回擊球次數比反手要多。正手使用次數為184次,反手使用次數為131次。男子八強選手正手使用中得分數為52個,最終得分率接近三成,反手回球過程中最后得分個數是26個,得分率為兩成,在第五板回球過程中無論是使用情況還是最終得分率方面,正手技術都有一定的優勢。從世乒賽男子八位運動員的第五板回擊球情況可以發現,正手使用時的失分情況要高于反手的使用,正手使用時失分次數為61次,失分率大約是三成多一點,反手使用時的失分次數是37次,失分率是28.24%。從這屆世乒賽的比賽視頻可以看出,隨著比賽進行到第五板時基本全是出臺球,這也符合乒乓球比賽的一般規律。從數據上看,第二板到第五板正手類技術的失分率呈現出逐步增加的現象,隨著比賽的進行正手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的使用率增加,正手臺內控制技術在減少,且在弧圈球時代選手們在應對正手位出臺球時一般都使用正手搶拉技術。從數據統計數據也可以看出,臺內控制技術的失分率要明顯低于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這也是為什么正手類技術失分率逐步增加的一個原因。
從進攻和防守兩個角度看,這屆乒乓球比賽男子八強選手第五板技術使用情況表現為,進攻性手段的使用的次數大大超過了防守性技術的使用次數。其中進攻性手段使用次數是221次,控制性手段使用次數是13次,防守性回球使用次數是81次。值得注意的是第五板回球進攻性手段的使用情況與前幾板相比較有了顯著的增加,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進入第五拍為相持階段。從這屆世乒賽八名選手第五板得分情況看,進攻類技術的得分數是69個,占總得分的88.46%,得分率是31.22%,控制類技術得分率是15.38%,防守類技術的得分率是8.64%。這說明第五板得分數基本都是來自進攻類技術,通過對八強選手第五板進攻和防守類技術的使用情況統計分析發現,進攻性手段的使用情況最高,且明顯高于前幾板的使用。對比得失分情況可以發現,第五板使用進攻性手段回球時比賽效果要好于第四板。控制性技術相比于前幾板出現使用情況較低和失分情況較高的極限反差表現,并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防守性技術的使用情況相比于第四板在使用率和失分率都出現了一定的降低,并且得分率有所增加,這就說明第五板防守性技術的比賽效果好于第四板防守性技術。
前八強選手第五板主要技術的使用共有九項。第五板回擊球使用的主要技術以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為主,使用率占第五板總體主要技術的66.35%,是前五板中使用搶拉出臺/半出臺技術最多的一板,且從第二板接發球到第五板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的使用率呈現出逐步上升的情況。在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中正手強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的使用個數是142個,占總體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的67.94%。第五板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得分率是31.58%,與第四板相同都低于第二板和第三板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的得分率,說明前五板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的得分率在逐步降低。第五板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的失分率為25.36%,比第四板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的失分率低。第五板回球時,主要技術使用情況排第二的是減力推/擋技術,使用率是24.44%,得分率是7.79%,失分率是49.35%,與第四板減力推/擋技術相比出現使用率降低、得分率升高和失分率降低的現象,這說明第五板減力推/擋技術的總體比賽效果好于第四板。第五板回球時,主要技術使用情況排第三的是擺短技術,使用率是2.54%,相比于前幾板使用率最低且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擺短得分率是25%,失分率是12.5%。反手擰拉技術、劈長技術和扣殺高球技術的使用率都是1.59%,在第五板主要技術使用率排名并列第四。其中反手擰拉的得分率是0,失分率是40%,對比前幾板的比賽,進行到第五板時反手擰拉技術的比賽效果非常差。第五板劈長技術的得分率是0,失分率是20%,與前幾板相比第五板使用劈長技術的比賽效果較差。第五板正手挑打、放高球以及削/切技術的使用率都是0.63%,作為參考不適合用來對比分析。
在第五板技術中,正手技術的使用率比反手多,正手技術的得分效果好于反手。第五板進攻技術的使用率明顯多于控制和防守技術,前五板中進攻技術使用最多的就是第五板。主要技術方面,第五板以使用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技術和減力推/擋技術為主,且搶拉出臺/半出臺球比賽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