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唐天廣
目前,汽車維修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主要通過以下2種形式開展,一種是在實訓室內借助總成拆裝或診斷臺架來完成,另一種是在實訓車間借助整車完成拆裝或診斷。這2種模式都是合理的,能有效提升汽車維修專業的教學質量。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是發現了諸多問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效率和技能指導率的問題。
我校汽車維修專業每個班級人數均在48人左右。在專業課教學中我們的做法是,由2名專業課教師分別承擔不同的專業模塊教學,把1個班級的學生一分為二。在半個學期中,其中1名專業課教師承擔一半學生的部分專業模塊的教學任務,另外1名專業課教師承擔另外一半學生的其他專業模塊的教學任務。半個學期之后,兩部分的學生對調,從而每個學生1個學期即可完成所有專業模塊的學習。這樣的安排使得每個專業教學模塊的教學時間有所壓縮。在課堂組織上,形成了1名教師在實訓室內利用4個~6個工位組織24名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現狀。
汽車維修技能是以拆裝和檢測為主,每個工位其實1次只能有1名學生動手操作。而且需要教師親自示范指導,學生才能有效掌握操作技能。這樣就帶來了“其余工位學生無人指導或指導不充分”和“同1工位上1名學生操作,其余學生無所事事”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安排不能操作的學生看維修手冊或播放操作視頻讓學生自學。但是對于主動學習意識不強的中職學生來說,這些做法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改進和效果。
以發動機缸蓋這個教學項目為例,該項目包括缸蓋拆裝和缸蓋分解與檢測兩大任務。以往的做法是每個學生完整做完一個任務,再過渡到下一個學生來完成,導致每個學生操作耗時太長,一次課只能有幾個學生能動手操作。無法做到在一次課中讓全部學生完成一個教學任務,下一次課還需重復上次課的內容,教學進度無法保證。
以發動機機械維修實訓室為實驗樣本,我們構建了一種“多任務同步推進”的教學方法,即每個工位同時開展3個~4個教學任務,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有事做。首先,我們對《發動機機械拆裝模塊》的所有教學項目進行梳理和細分,把一個大的教學任務分割成可獨立實施的子任務。經過重新梳理、細分和整合,最終分成拆卸正時皮帶、對正時、缸蓋拆裝、氣門組拆裝與檢測、凸輪軸拆裝與檢測多個子任務,每個任務的操作時間控制在40 min內,形成了可同時開展的任務群。其次,對實訓室工位按照多任務模式進行改造。將諸如氣缸蓋、活塞連桿組、曲軸、氣缸體等獨立出來,并配備相應的工量具和操作設備,形成了以發動機整機為主工位,各個分總成為輔工位的結構。整機工位只做拆裝,分解和檢測可以在輔助工位上做,這樣可以分擔原先整機工位的實訓強度。這樣在實訓室一個大工位內形成若干個子工位的環狀工位布置結構,使得學生完成一個任務后可以輪轉到下一個工位進行操作,為“多任務同步推進”教學創造了硬件條件。
通過這種方法,成功地把教學任務的單線推進變成了多點推進。在實訓的時候,學生既可以先做拆裝,再做分解,最后做檢測,也可以先分解最后拆裝,形成多種組合。把按工藝順序為主的技能訓練轉變為以掌握技能點為主的技能訓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基本可以保證一次課全體學生完成一個教學任務。
有了教學思路和教學硬件環境的支撐,還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這樣教學效果才會真正得到提高。在增加這么多子任務的情況下,一位教師已經無法承擔全部的教學,更無法保質保量。為此,我們借鑒了“導生制”,即每個班培養4名學生作為“導生”,每次課有保證2名學生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導生”通常來源于課堂表現好,有一定的吃苦精神,熱愛汽車學習,技能的掌握水平較高,具有較強的執行能力的學生。專業教師將他們集中起來組成第二課堂,下午
2節課后由專業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單獨輔導和練習,使他們能較熟練地掌握各項任務的操作技能。這樣在進行正常教學的時候,教師指導一部分工位,導生指導一部分工位,各個工位可以同時開展教學。這大大緩解了教師的工作壓力,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在實訓室巡視,保證實訓秩序,督促和指導學生操作練習。對學生來說,他們感受到了良好的實訓氛圍并獲得更有效的指導,使“多任務同步推進”教學有了可靠的人力保證。
通過在皖江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汽車維修專業實施“多任務同步推進”教學,師生都能明顯感受到實訓室的實訓秩序大為改觀,玩手機和到處亂跑的學生少了,埋頭認真實操的學生多了。同時,由于有了更多的專業指導,以往經常發生的諸如工量具損壞,零部件拆壞的情況也相應減少,提高了各個實訓室的設備完好率,降低了實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