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欣
我們國家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從古至今,我們國家一直就推崇師德:“身教重于言傳”、“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強調的就是師德、師風。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也在健康、蓬勃、快速地發展,高等學校作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場所,高等學校擔負著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以及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艱巨使命。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高等教育的行列并成為高校輔導員,加強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性和緊迫感也隨之加強。
高校輔導員面對的對象是具有各種不同思維活動的學生,這就需要輔導員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然而,由于受到社會上諸如名譽、金錢、地位等影響,當前部分高校輔導員正在偏離他們應該具有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主要體現教師的責任感不強,缺乏職業奉獻精神;師生關系的疏遠與冷淡,師生關系的實用性與功利主義,師生關系的對立與沖突。
要當好一名具有高尚職業道德修養的大學輔導員,首先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志存高遠。職業道德的培養要求我們端正自己,加強自身修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心正才能身正,心修才能身修。也就要求高校輔導員應時時做到內省自律,加強自身的修養,謹言慎行。
面對市場經濟所帶來的各種誘惑和利益。作為當代大學輔導員,要正確處理好個人的“義與利”,在各種誘惑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忘記自己的職責和道義。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不能與假、惡、丑同流合污,要一身正氣,給學生傳遞正能量。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全面、更加穩固地提升和完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內涵和水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是當代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修養實踐中很關鍵的一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正確、科學地確定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義”與“利”:作為高校輔導員,最大的“義”就是愛自己的學生、愛教育事業,擔負起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最大的“利”就是培養出大量地有益于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出更多的對人類的進步發展和歷史傳承有重大價值的時代青年。在社會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前提下,高校輔導員應該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在心中建立起科學的價值觀,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修養才能不斷升華。
熱愛自己的學生是教師的基本職業要求。老師對學生的愛是人世間最純潔無私的大愛。老師要從心底里把每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護,去培養。對教育事業和學生的熱愛,是高校輔導員所必需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教師心中如果有愛,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輔導員也就能夠更好地從事育人工作,為培養教育高素質學生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
“終生學習”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點,當今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類社會生活的快速發展變化,各種新問題、新事物的不斷出現,社會發展的多元化,個人發展的多元化,面對上述現狀,只有不斷提升高校輔導員的自身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工作的要求,進而將此內化為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實現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修養的不斷提高。
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對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深遠。且加強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修養對社會進步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要通過加強高校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以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引導、影響、教育當代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