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文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在推動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過程之中,我國明確提出了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只有保障青少年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夠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保障我國綜合軟實力的穩定提升。在落實大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之中,老師需要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體育技能為基礎和原則,通過對學生的簡單引導來實現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是長期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一部分老師無視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難以滿足新時代背景之下體育教學的新內容、新要求和新標準。對此,老師需要以終生體育為原則,以培養綜合性的體育人才為目標,不斷的將創造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融入體育教學之中。
盡管我國素質教育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體育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大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不足,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相對較差,因此體育老師的恰當引導顯得尤為關鍵。與其他階段的體育教學相比,大學體育除了需要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和體育文化素質。因此,為了積極踐行這一教學目標,老師需要注重自我提升,積極學習與其他同行的優秀做法和經驗,樹立終生學習以及創造性的教學觀念,關注終身體育的實踐要求及具體策略,掌握新的體育理論知識,提高個人的體育技能,在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互動的過程之中積極傳授科學有效的體育理論及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之中主動的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實現個人體育素養和水平的綜合提升。
在人類文明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體育老師需要注重個人的創新以及提升,了解不同階段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核心要求,將主體精力和時間放在教學改革之中,關注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培養情況,將內容改革過程改革形式改革落到實處,讓學生能夠產生良好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比如在乒乓球教學的過程之中,老師可以學習奧運會中教練的訓練方式,了解我國乒乓球的發展史以及傳授技巧,在自主分析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之中掌握這一教學方法的核心要求,針對性的調整后期的乒乓球教學策略及方向。
為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老師必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創造型的教學模式與學生的自主實踐相聯系。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直接以老師為教學中心,老師根據教學計劃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這種較為簡單機械的教學模式盡管能夠保證教學進度并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但是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難以加深學生對體育的理解和認知提升,極少有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終生體育鍛煉意識和行為習慣以及理念。因此,在推動新課改的過程之中,體育老師需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的選擇權和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實踐方式,老師只需要以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互動,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注重對學生的啟發以及引導,通過小組合作式的教學模式來讓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比如在學習乒乓球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育水平設置相應的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控制在4~6人左右,鼓勵學生實現優勢互補和以優帶劣,讓學生都能夠意識到個人的乒乓球水平,從而主動的學習他人的優點,真正的實現揚長避短。這種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實踐形式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對構建高效課堂意義重大。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老師必須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調整體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向,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其中課外俱樂部與選修體育課之間的結合尤為關鍵,老師需要在課外與學生做朋友,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體育鍛煉水平,讓學生在個人興趣的指導之下實現自我調整和自我教育。比如男生非常喜歡籃球,而女生喜歡乒乓球羽毛球,老師需要盡量避免簡單的一刀切,而是需要針對學生的性別興趣來進行相應的調節,設置針對性的體育學習項目,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主動學習和分析的過程之中對體育學習有一個客觀的認知,將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放在體育鍛煉上,實現個人綜合素養以及體育能力的綜合提升,老師只需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保障學生堅持正確的學習和行為方向,盡量避免學生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