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 江蘇省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程才能順利進展,效果才能有所保障。初中是培養學生產生在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的最好階段,既能促進其身心成長又能為其拓寬發展途徑。學校和教師進行能引導學生參與,突出實際意義,提升課程效率,擴大教學成果的課程改革已刻不容緩。
學生主動參與初中體育教學不僅對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利,而且有益于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為我國的課程改革探索方向積累經驗。高效的體育教學需要教師的循循善誘積極引導,才能保證學生獲得體魄上的鍛煉、樹立積極進取的心態、緩解日常文化課學習中產生的壓力,達到放松身心、寓教于樂的目的。富有團隊精神的體育項目教學還能加深學生間的交流,增強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最終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和價值觀,以飽滿和進取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課業學習當中去。
課程改革的方向體現了我國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要求體育課程能夠引導全員學生參與,增強學生貼近體育生活的主觀能動性;在課程設計方面要以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體育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學生的發展推動社會和國家的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飽滿的最好詮釋,在體育課堂上更是如此,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興趣,再由興趣引導學生深入課堂學習更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學生對體育知識和體育課的向往就會越來越強,體育教育的參與度也就有了保障[1]。第一教師應該秉承著因材施教的理念,體育教育有著較為明顯的特點,因為每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一定的差異,所以課程內容的設置既要標準化又要人性化,還要了解每位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讓學生最大地體會到體育的樂趣,激發其對體育學習的興趣。第二教師應該發現設置問題和情景的教學方式的優勢性,它可以增強課程的帶入感,如設置賽跑的起跑姿勢對比賽的影響、不同類型的賽跑比賽對運動員的要求有哪些區別等問題,并組織學生通過實踐得出答案,加深學生對體育實踐的體會,逐漸主動參與到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中,還能讓學生的興趣不只停留在課堂,最終形成終身健身的意識,不斷地鍛煉自身的體質,形成一股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我國體育事業實力的強大推動力。
初中體育教育要明確:學生是知識的吸收者和利用者,是教學的主體,要將學生放在教學中心上,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十分必要。因此應該對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放大體育自身“參與與合作”的特點,解開“重老師輕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束縛,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而不是延續所有課程內容,甚至是在體會和經驗上都來自于教師的講述和傳授的教學形式。如有關于籃球的教學,教師可以著重教授籃球的規則和基本知識,然后以學生的摸索和體驗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進行籃球運動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錯誤和失誤進行糾正和指導,最后組織舉辦小型的籃球賽,讓學生作為球員和裁判,并對籃球賽進行總結,給所有學生以鼓勵,并讓學生親身體驗到體育競技的魅力。這種由教師引領和管理,學生自主學習和體驗,設定實際目標驗收成果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有著極大的幫助,使教學成果獲得很大的提升。
初中學生有著多彩的視角、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單一的教學內容和形式會降低學生的學習動力甚至使學生出現厭學的情緒。因此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也是教學任務當中的主要內容。可以吸取競技體育的訓練模式,增強教學形式的真實性和競爭性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足球教學中,可將學生兩兩分為一組,一名學生由己方球門向敵方球門帶球前突,另一名學生對其進行防守,突破成功則進攻球員得分防守成功則防守球員得分,然后互換身份進行競賽,最后不斷晉級產生最佳進攻和防守球員[2]。這樣的教學設計摒棄了傳統自由散漫娛樂式的足球教學形式,切實地鍛煉了學生的足球能力,提高了對足球運動的熱情。
在對學生的評價上,不應該只重結果不重過程,而是要結合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課堂參與度和理解力以及身體素質等因素來綜合評價。科學而全面的評價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來。教師應該看到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長,對于綜合成績有待提高但某方面能力突出的學生,給于鼓勵并且指導其揚長避短,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學習將對學生的體育道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應該肯定進步的學生,幫助其樹立自信心,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在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和運動能力是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的。但陳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弊端,制約了體育教學的發展。學校和教師應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認識到學生是教學主體,用豐富的教學形式和科學的評價機制,讓學生愛上體育運動,讓體育運動成為每位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