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箴
(江西上饒玉山縣冰溪鎮初級中學 江西 玉山 334700)
當前流行的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不光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活動中進行自己看法的表達,同時還可以鍛煉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而且采取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從小就鍛煉合作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和集體責任感,并且通過組員之間的優勢互補,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上更加高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1.1 未能正確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初中音樂教學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尚未得到很好的發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很好地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使其僵硬并且不靈活的被應用于課堂教學。嚴重影響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在音樂教學中效果的發。
1.2 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在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是基于學生的相互配合。由于教師在教學課程安排上不是很科學,導致一些學生的熱情低落。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很容易導致分組之間的合作分配不均,使一些學生難以跟上其他同伴的步伐,也使得小組合作失去了原本的有效性。
2.1 豐富學習內容活躍課堂氣氛。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沒有興趣的支持學好任何東西都是十分困難的。在音樂教學研究中,學生總是對表現有強烈的渴望。這時候如果老師可以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開展音樂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效果。當教師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時,學生可以進行小組間的表演活動,不僅可以激活課堂氣氛,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團隊精神。當教師安排小組表演時,他可以嘗試讓學生在音樂結束后自己安排舞蹈或歌曲,然后在課堂上表演。例如,在學習“梁山伯與祝英臺”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讓每個學習小組安排自己的舞蹈,從而激發學生情感,深刻體會樂曲中人間真情的可貴。同時良好的表現不僅激活了氣氛,也豐富了主題內容。
2.2 從日常的教學點滴起滲透合作意識培養。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學習團隊合作如何進行,學習人際關系如何相處。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許多能力仍處于啟蒙階段。因此,為了使小組合作能夠正常有序地進行,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就應當滲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在培養學生群體合作意識時,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的某一點上進行滲透工作。例如,在七年級的音樂教科書中,在歌曲“祝福祖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演唱。這樣的歌曲必須由學生協調配合才能成功唱歌。然后老師老師開展一個歌唱比賽,看看那一組的學生們在歌曲演唱配合上做的最好,這樣可給學生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帶來啟蒙教學。
2.3 促進了音樂教學的有效開展。除了學習團隊精神培養集體榮譽感,讓學生更加擅長交際之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還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個性。并且在團體之間的比賽和競爭中充分活躍了課堂氣氛,確保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探索的精神不斷發展。在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為學生安排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小組合作任務與目標,促進集體協作分工配合,才能共同完成任務。例如,在歌曲“西西里舞曲”的教學中,小組組長可以組織小組成員來學習歌曲的節奏。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困難,團隊可以求助老師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很好地演奏這首歌,完成教學任務。一方面使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總體而言,作為新教育改革環境下誕生的新教學模式,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互相交流方面,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都有很好的優勢。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初中的音樂課程當中可以對音樂課程的教學效率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在這個模式下,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改變角色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并且主動開展學習活動,學生們在團隊中互相取長補短,思維交流并且發散善于創新,這對音樂的品鑒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大有幫助。老師應當積極探索如何將小組合作模式更加高效的應用于音樂課堂當中,讓初中的音樂教學散發出更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