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偉
(吉林省榆樹市秀水鎮中心小學 吉林 榆樹 130400)
小學數學課堂植入教學畫圖策略能夠有效引導小學生步入數學學習課堂之中,以此具備強烈的教學價值和教學意義。而小學數學畫圖策略主要是通過對抽象數學概念進行直觀形象轉化,從而達到數學教學質變,以定量關系來表達數學圖形之間的轉變,進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價值。
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對于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使得很多小學生無法真正對數學課程產生足夠了解,進而影響了自身數學學習效果。而隨著現代化小學生對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方面的培養,使得小學生能夠更為具體地去理解小學數學學科價值與意義,進而開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在小學數學課程之中教師植入畫圖策略,以此調動小學生學習興趣,并通過畫圖內容將課程復雜知識點轉化為簡單化,以此培養小學生科學數學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并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與水平。而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則無法在教學本質上達到質變,以此使得小學生無法真正在數學課堂中放開自己,從而限制了小學生數學個性化思維發展,并難以產生直觀性思維習慣,使得數學課程在小學生眼中成為了不可逾越的鴻溝。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植入畫圖策略,能夠更好地配合數學教師開展教學計劃,并將復雜轉變為簡單、將抽象轉變為直觀,從而更好地實現數學課程對小學生思維能力上的培養,符合新課改素質教育理念對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需求。
2.1 畫圖教學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數學課程傳統化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小學數學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中心,進而開展屬于教師中心的課堂教學,讓很多小學生無法真正融入到教師思維之中,進而浪費了大量時間去糾正學生錯誤思維,減少了答疑解惑的課堂時間。并且,在長期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長期采取填鴨式與灌輸式教育,來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標,使得小學生無法在課堂中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難以及時得到疑問答案,錯失了最佳教育時間。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植入畫圖策略,能夠以小學生為中心,進而開展符合小學生內心深處的教學內容,并以此強化小學生學習主動性,并讓小學生感受數學課堂教學樂趣,以此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與活動中,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而小學數學畫圖策略的運用,可有效轉變小學生學習思維,并以此培養小學生數學圖形分析能力,進而實現以圖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與學習能力。
2.2 借助畫圖策略,解決大量實際問題。小學數學課堂之中畫圖策略的植入,能夠將許多生活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并且切入生活化內容可積極解決小學生日常生活所涉及的數學素材,進而盡可能抽象化轉變為直觀化,已達到化繁為簡的目的,使得小學生能夠將自身學習融入到生活場景中,達到小學數學生活化學習,切實完善數學教學結構,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比如,小學數學“鴨龜同籠”課程內容教學過程中:“鴨和龜一共有9只,腿有28條。求鴨和龜各有多少只?”,本課的解決問題教學策略教材上采用列表嘗試法。如果采用畫圖策略的畫圖法解,可以輕易地從畫圖法引出數量關系,列式解答。一共有幾個頭就畫幾個圓(表示動物的頭),然后每個圓下面加兩條線(表示鴨有兩條腿),剩余幾條腿就再添在小動物身上,每個添2條(原來的鴨就變成了龜)。這樣從圖上可知龜有4只,鴨有5只。引導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首先假設9只全是鴨,每只鴨身上長2條腿,共9×2=18(條)腿,還剩余28-18=10(條)腿,每加2條腿就增加一只龜,直到10條腿長完為止。這樣就得到龜子有10÷(4-2)=5(只),鴨有9-4=5(只)。由此不難看出:“數”“形”結合的過程,既是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協同運用、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更是問題解決的過程。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引入畫圖策略,能夠有效符合新課改素質教育理念與現代化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從而更深刻的對數學學科產生深遠理解,并能夠發現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一系列相關操作,使得小學生在無法產生認知過程中更容易借助畫圖策略開展理解學習,并能夠有效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出多樣化教學活動,幫助小學生發揮個性化與差異化,以此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進而強化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