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浩
(重慶市豐都縣平都中學校 重慶 豐都 408200)
1.1 地理學科的本質屬性。地理學科是一項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與地理人文現象的學科,其內容具有生活性與實踐性等諸多的特征,其學科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讓學生獲取一定的地理知識與地理技能,關鍵在于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養成宏觀的地理思維,能夠正確的看待地理活動以及人與地理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地理學科的本質屬性與初中地理核心素養暗自契合。因此在初中教學中將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目標,符合地理學科的內在發展需求。
1.2 初中生地理學習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初中生的培養也有了全新的認識,教師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關鍵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學生也就能夠獲取更加全面的地理知識。當代社會的競爭是素質人才的競爭,如果學生只是單一的具備應試能力,卻缺乏人地觀念、空間視角以及地理綜合思維,將會讓學生在日后的人才競爭中處于劣勢。因此為了滿足初中生地理學習需求,應該立足于初中地理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3 教學發展的必然選擇。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提出多年,教育部門、學校、師生、家長等多方面都在嘗試努力,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對于初中地理教師來說,如何開展全面素質教育成為了教學探索的關鍵。初中地理核心素養將地理核心組織教育更加清晰明了,教師根據核心素養要求開展教學,使教學的內容更加精準與高效。由此可見初中地理教學將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是初中地理教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2.1 實踐教學法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地圖技能。地圖技能是初中生學習地理核心能力之一,無論是從地理環境的認識,還是氣象圖的識別都離不開地圖,地圖更是地理考試中出題的主要形式之一,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考試能力。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僅依靠抽象的地圖很難掌握地理知識。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手中可以借助實踐教學法法構建生活地理課堂,培養學生的地圖技能。例如:在《地圖》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學生地圖知識的基礎之上,讓學生結合學校的地理構局繪制一份簡易的地圖,從而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培養學生的地圖技能。
2.2 多媒體教學法構建立體地理課堂——空間視角。空間視角是指具備立體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借助空間視角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地理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往往會將圖片知識或相關地理知識以理論方式進行教學,增加了學生空間想象的難度。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法構建立體地理課堂,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畫面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視角素養。例如:在《走近國家》這一章的課前預習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各個國家在地圖上的位置,并借助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各個國家的位置,培養學生的空間視角能力。
2.3 問題導教學法營造深度地理課堂——綜合思維。問題導教學法是以問題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方法,更是教師與學生課堂交流的主要形式,不僅能夠核查學生的初中地理知識掌握情況,還能夠啟發學生的地理思維[7]。初中地理教師在利用問題導教學法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時,應該注意設置問題之間的邏輯性與教育性,從而最大化的發揮其思維啟發作用。例如:在《農業》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什么是農業”、“農業的發展需要什么”、“如何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讓學生在逐步的思考中逐漸的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2.4 小組教學法創造趣味性地理課堂——人地觀念。人地觀念是一種重要的思維,不僅是針對于學生當下能力的提高,對于其長遠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樹立長遠的教育觀念,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與能力的提升,借助小組教學法,深挖教材中的教學因素,全面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我國自然源總量豐富體現在哪幾個方面”與“為什么我國的人均資源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學生通過探討認識到我國人口基數大所以造成人均資源不足,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從節約資源的角度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人地觀念。
總之,初中地理核心素養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地理教師在構建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構建多樣化的地理課堂,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