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紅
(廣東省四會市四會中學 廣東 四會 526200)
“導學案”既是學生的學案,又是教師的教案。它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預案。“導學案”的使用,有助于學生自主梳理知識,深入探究問題,有效診斷自測和反思提升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教師隨時檢查、指導、調控教學,從而使教師由學生學習的牽引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進而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高三生物備考中,如何有效運用導學案開展復習,下面結合實際,略談幾點體會。
要提高備考的效率和質量,老師編制出符合學生學情的“導學案”是前提基礎。為此,老師首先要全面、細致、準確地研讀《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一是研讀《考綱》和《考試說明》有關學科考查的內容,這既包括考查的學科能力要求,也包括考查的學科知識內容及其變化;二是研究學科知識、技能和能力的考查形式和要求,明確怎樣考;三是要結合以往高考考題,分析考點的分布、賦分、難度以及考查的方式。只有對以上三方面做足功夫,才能使備考方向明確,有的放矢。其實,要加強學情研究,全面掌握所教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能力,甚至可結合往屆學生在復習備考中常常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為編制實用的“導學案”提供堅實可靠的依據。因此,導學案的設計、編制至關重要,其質量的高低決定學生的復習效果。備課組要充分發揮科任老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聚智協力完成設計、編制任務。在生物復習導學案的編制時,首先要進行頂層設計,經過所有老師集體醞釀,商定“導學案”的結構模塊、功能定位和呈現方式。如,我們設計的“導學案”由5部分組成:(1)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調控功能,因此,目標內容應明確具體,且可操作、能達成。對學生自學中涉及的重、難點以及易錯、易混、易漏等內容要作出標注,以便引起學生高度重視。(2)導學內容。導學內容是“導學案”的核心,要體現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編寫“導學案”必須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3)知識結構整理歸納。按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歸納出知識線索,具體的知識點要盡可能留出空由學生來填。本節知識結構要體現與其他章節知識的聯系。(4)達標檢測。達標檢測題的編寫,一定要瞄準考綱,與高考題保持一致,同時要求題型多樣,題量適中,難度適中,選題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差異。(5)課后反思。這部分的作用是留給學生在學習完相關內容后,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總結,以幫助自己總結學習得失,提高學習效率。其次要遵循一定的編制流程,做到每節一案。先由主要備課人進行個人備課,然后再與備課組全體成員進行集體討論,最后主備課人再根據討論結果對個人備課進行修改、定稿,然后發給其他任課教師。任課教師針對自己所任教班的學生的學情進行二次備課修改,這樣,集大家智慧的導學案才能更具有適用性和實效性。
復習備考中,我們經過反復論證和實踐,一致認為,要充分利用“導學案”引領復習,通過不斷優化“導學案”的教學環節,提高復習效率和質量。我們自主建構的“導學案” 教學模式設定為“六環節”教學:分別是預習自學一合作探究—疑難收集—教師釋疑—達標檢測—課后反思。實踐中,我們既要依案而行,環環相扣,助力課堂教學,同時也要因情而變,保持師生同步而行,相向而行,這樣才能保證“導學案”的使用效果。
第一環節:預習自學。課前,先把“導學案”發到學生手中,學生利用“導學案”進行預習,預習時,一是要自主學習, 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不帶到小組內討論,二是努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對經過自己鉆研后仍不能解決的問題, 在“導學案”上做好標記,待小組合作學習時解決。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要求放在課前完成,一般是安排在學生自由活動時進行,把全班分成8個組,每個小組6-7個同學。合作學習的任務,一是預習中學生獨立思考不能解決的問題,設法通過組內合作互助解決,二是討論結束后,小組長收集組內沒有解決的疑難點交給生物科代表。
第三環節:疑難收集。科代表把從各小組的小組長中收集到的反饋信息進行整理,把各小組沒有解決的疑難點匯總,當天晚上交給生物老師,方便老師備課用。
第四環節:教師釋疑。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進行疑難點分析、解答,在分析、釋疑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中來,通過思路點撥、方法指導,幫助學生消化吸收知識,提升思維能力。
第五環節:達標檢測。瞄準高考考綱,精心編選試題, 并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自測后, 學生通過小組互批,前后位互批等形式發現問題,教師及時反饋學情,據情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并予以矯正。
第六環節:課后反思。在“導學案”后面留有記錄課后反思的區域。學生復習完考點內容后,一定要對學習的情況作一個深刻的反思總結。總結的內容不僅是知識、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重要的要總結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做題的心路歷程。
首先要指出的是“導學案”只是助學案,教材才是學習的根本。“導學案”不能取代教材。教師在使用過程中不能讓學生過分依賴“導學案”而忽視教材。如果這樣,那無異于緣木求魚,舍本逐末。其次,作為老師,我們也要深刻反思,全面總結使用“導學案”的心得體會,不斷優化“導學案”。對于“導學案”的編制,我們要有企業做產品一樣的信念: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教育永遠是一個常做常新的產品和服務。不但我們的學生是時代和環境變化中的個體,我們的老師也是具有不同思想性格,不同專業水平背景的個體。因此“導學案”的編寫,一定要培育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 充分發揮本備課組成員的集體智慧,集思廣益,齊心協力去完成,去優化。只有我們老師能夠靜下心來共同研究、討論每一個教學問題和教學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