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華
摘要:上海合作組織自2001年成立以來,建立了元首、首腦、部長級等多個協調機制,成為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極大地促進了成員國在貿易、投資、海關、金融、稅收、交通、能源、農業、科技、電信、環保、衛生、教育等領域合作。上合組織經濟合作采取會議驅動模式,主要有元首、首腦及部長會議,在成員國經濟合作中發揮不同作用。
關鍵詞:上合組織;經濟合作;模式
中圖分類號:D8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9)10-0122-02
2001年上合組織成立以來,成員國從安全合作到經濟合作取得了矚目的成就,而經濟合作作為上合組織的重要基礎和發展方向,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的指導下,經濟合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7年成員國實現GDP12.63萬億美元,是2001年的7.56倍;實現貿易4.90萬億美元,是2001年的7.29倍;實現投資1787.71億美元,是2003年的2.8倍。
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是上合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決定其框架下安全、邊界、經濟、人文等領域合作的重要問題:上合組織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討論其框架下重點解決成員國經濟雙邊、多邊合作和優先合作領域的戰略。確定成員國之間在經濟發展和其他領域發展中的基本原則,決定成員國之間在經濟發展和其他領域發展中的重大事項。不定期召開上合組織成員國經貿部長會議、交通部長會議、銀行行長會議、財政部長會議等,討論解決貿易投資、海關、金融、稅收、交通、能源、農業、科技、電信、環保、衛生、教育等領域具體合作問題。
一、上合組織元首級會議——主導經濟合作方向
自2001年6月上合組織成立以來,于每年的6~9月定期召開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峰會。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峰會作為上合組織最高級別的會議。通過成員國元首會議形成成員國在安全、經濟等方面合作的重大決議。確定上合組織在安全、經濟等方面合作的具體發展目標和規劃。18年來,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在安全、經濟、人文、教育等領域合作以發表宣言、通過決議等形式簽署的經濟合作基礎文件有10多項,包括:《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2001年6月上海峰會)、《上海合作組織五周年宣言》(2006年6月上海峰會)、《上海合作組織十周年宣言》(2011年6月阿斯塔納峰會)、《上海合作組織中期發展戰略規劃》(2012年6月北京峰會)、《上海合作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2015年7月烏法峰會)、《(上海合作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2016~2020年落實行動計劃》(2016年6月塔什干峰會)、《上合組織成員國旅游合作發展綱要》《上海合作組織十五周年宣言》(2016年6月塔什干峰會)、《上合組織成員國旅游合作綱要聯合行動計劃》(2017年6月9日阿斯塔納峰會),《(上合組織成員國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2018—2022年)》(2018年6月青島峰會),2018年6月青島峰會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關于貿易便利化的聯合聲明》為其成員國開展經濟合作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法律基礎。與此同時,其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多次提出建立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建議,審議、簽署由成員國總理理事會會議形成的關于區域經貿合作綱要、經貿綱要落實措施及項目清單、能源、交通、旅游、科技、中小企業發展等多項文件。
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的每一次會議都是推動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發展的巨大動力,成員國18次元首理事會見證了上合組織框架下成員國經濟合作在范圍上的不斷增加、目標定位上的準確和機制更加成熟的過程。
二、上合組織首腦(總理)會議——形成經濟合作實施方案
上合組織自2001年6月成立至今,于每年的9-12月定期召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會議。17次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會議的召開,促成了50多項合作綱要、計劃等文件的簽署,這些基礎性經濟合作文件涉及經貿、交通、海關、銀行業和實業家委員會、農業、科技、環保及中小企業等領域的合作。上合組織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在經濟貿易合作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并不斷加以改善和深化。
上合組織首腦(總理)第一次會議(2001年9月阿拉木圖)簽訂《“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關于區域經濟合作的基本目標和方向及啟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進程的備忘錄》,此后多次會議不斷完善和推進了一系列關于經貿合作、交通領域以及發展戰略方面的制度和文件。主要有《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落實措施計劃》《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關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實施情況報告》《上合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上合組織至2025年發展戰略)2016-2020年行動計劃》《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加強多邊經濟合作、應對全球金融經濟危機、保障經濟持續發展的共同倡議》《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關于區域經濟合作的聲明》《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關于貿易便利化的聯合聲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上海合作組織信息高速公路》示范項目、《“上海合作組織信息高速公路”項目方案(草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關于進一步開展交通領域合作的聯合聲明》《上合組織公路協調發展規劃》草案、《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建立和運行交通運輸一體化管理系統協定》《上合組織鐵路合作構想》草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關于海關合作與互助協定》等。
上合組織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是推動其成員國經濟合作的重要機構,是制定成員國經濟合作領域、項目、措施并敦促切實落實的會議機制,是一個不斷完善成員國經濟貿易、交通運輸、海關、銀行業、農業、科技、環保、中小企業等重要領域的制度制定和具體措施計劃執行的合作機制。上合組織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的每一次會議都會確定其成員國經濟貿易、能源、交通運輸、海關等具體的發展目標和優先合作領域,并出臺切實可行的合作規劃和方案。2001年9月,第一次會議正式啟動上合組織框架內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2003年9月,第二次會議重點討論上合組織深化經貿等各領域合作問題,確定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是其經濟合作的首要任務,確定完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協調成員國之間的過境運輸便利化政策、建立成員國之間的國際運輸大通道是上合組織長期以來經濟合作的重點領域。此后一直到2016年11月第十五次會議,將提高上合組織成員國人民福祉和生活水平,將不斷提高成員國之間在進出口貿易、產能、道路互聯互通、能源開發、財政金融、直接投資、農業生產、海關通關、電信通信等領域的合作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向《上海合作組織憲章》所規定的商品進出口、資本流動、服務和技術的自由流動目標靠近。加強成員國之間雙邊、多邊的交通領域深度合作,加快成員國之間雙邊、多邊國際運輸走廊建設,逐步打通亞洲和歐洲交通樞紐建設。共同促進聯合基礎設施項目的有效實施。2017年11月第十六次會議。積極落實上合組織2030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加強進出口貿易合作、產能合作、能源開發合作、交通運輸合作、鐵路建設合作、投資金融合作、農業生產合作、海關通關合作、電信通信合作。促進成員國之間的多邊交通運輸領域的深度合作。特別是對已有的國際公路和鐵路運輸走廊進行升級,并在此基礎上繼續新的國際公路和新的鐵路運輸走廊建設,對成員國之間的高速公路干線進行合理規劃、加快區域內多功能物流中心建設。開展成員國之間其他的基礎設施項目合作,建立統一高效的過境運輸系統。繼續推動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網絡化布局,加強金融監管交流。擴大農產品貿易和農業投資領域合作。2018年10月,第十七次會議提出繼續深化政治互信、安全保衛、進出口貿易等領域的合作,大力促進建立新型的國際關系——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成員國關系,第一次明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成員國之間經濟貿易合作、金融投資合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在此基礎上,還要以發展成員國高科技產業作為發展動力,不斷促進成員國的工業產業現代化建設,促進實施成員國過境通關和交通物流、能源開發、農業生產、信息通信及其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升成員國的國際經濟競爭力??s小成員國生產技術水平的差距。通過成員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深度合作,促進成員國經濟貿易的深度合作,不斷挖掘成員國經濟增長潛力,共同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動各項合作措施與項目落到實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上合組織部長級會議及其他工作機翻——具體落實合作項目
自2001年6月上合組織成立以來,成員國部長會議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形成了經貿、交通、財政、央行、農業、科技等30多個部長級會議機制。在經貿部長會議機制下分設海關專業工作組、電子商務專業工作組、投資促進專業工作組、發展過境潛力專業工作組、現代信息和電信技術專業工作組和貿易便利化專業工作組,同時設立上合組織實業家委員會和上合組織銀行間聯合體,形成了推動上合組織框架下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
上合組織成員國經貿部長會議的目的在于積極貫徹落實成員國元首、總理領導人峰會達成的經濟貿易合作共識,啟動成員國之間區域經濟發展的監測機制。建立成員國之間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建立成員國之間的專門交易賬戶,落實成員國之間的具體合作投資項目。上合組織成員國交通部長會議的主要目的在于確定成員國之間雙邊或多邊交通運輸合作的主要方向、消除成員國之間雙邊或多邊各種交通運輸壁壘、建立完善成員國雙邊或多邊國際交通運輸走廊、多式聯運物流等過境運輸通道。上合組織成員國農業部長會議落實糧食生產、農業灌溉、科技運用、食品衛生安全等問題。上合組織成員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目的在于加強成員國之間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為區域經濟合作提供投資融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