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品德與社會在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和社會常識的重要課程,在對這門課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將其與現實生活互相融合,構建起生活化課堂,已經成為新時期的一個教育研究熱點。本文首先針對品德與社會教學融合生活的積極意義與基本原則做出分析,然后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希望可以給有關人士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融合
在新課標中提出,兒童的品德與社會性,是從其生活認知、體驗和感悟中產生的,教育教學務必要貼近生活,給予兒童最為真實的體驗,才能使其在品德素質和社會性方面實現素養提升。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將課程教學和現實生活融合起來,讓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可以在新時期呈現出全新的教育面貌。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融入生活的積極意義和基本原則
(一)積極意義
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其中很多知識都和社會實際存在關聯,講述的都是社會生活中經常遭遇或是可能遭遇的情況。因此,將現實生活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就能在多個方面產生積極作用。第一,能夠豐富課堂內容,讓教學活動更加充實。從實際來講,書本教材對于知識的承載是有限的,品德與社會課程也是如此,書本上的知識有限。通過與現實生活的融入,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素材資源,從而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第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堂的關系,深化學生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品德與社會的學習中,很多知識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存在差異,如果局限于書本,會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距離感。通過現實生活的融入,在課堂上以生活承載教學內容,那么就會讓學生感到熟悉親切,從而更加容易參與到學習中。第三,開拓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據實來講,小學生的見識較為淺薄,眼界也不開闊,這會限制學生的思想觀念發展。通過與現實生活的融入,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空間,就能讓學生在其中通過生活素材增加見識,開闊眼界。
(二)基本原則
現實生活融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雖然具備多方面的積極作用,但是也并非直接引入就能起到效果,還需要在一些原則基礎上合理融入生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第一,形式多樣化。生活除了各種案例素材,還有生活工具、生活理念等,這往往容易被忽視,在與教學活動融合時需要引起重視。第二,符合學生認知。小學生畢竟認知水平有限,不論是引入生活案例還是生活理念,都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符合。第三,理論聯系實踐。生活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融入,還需要關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原則,要將二者統一起來展開教學,確保能夠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品德與社會教學與生活融合的具體策略
(一)通過生活素材輔助教學活動
生活素材是生活中最為廣泛的一類資源,對于品德與社會課程也能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利用生活素材來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比如在教學《做個聰明的消費者》這一單元的時候,針對課前導入環節,就可以設計一個“買零食”的生活情境,通過視頻的形式展現一個買零食的片段,讓學生觀看視頻,引導學生思考視頻中買了哪些零食?一共花了多少錢?這樣的一個生活素材,就能激發學生興趣,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出“價格”這一概念,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的零食,價格不一樣呢?由此步步深入,引導學生探討影響價格的相關因素,對課本知識形成有效掌握。在教學其他內容的時候,也可以像這樣引入生活素材導入教學,并且立足生活素材,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探討,設置實踐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基于生活理念重構課堂模式
除了運用生活素材輔助教學之外,還可以對生活理念進行應用,立足具體的理念重構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模式,使其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呈現出新模樣。比如,目前社會生活節奏快,人們的壓力很大,因此就出現了“輕生活”的理念,講究卸下生活中不必要的人情世故和瑣事,讓生活更加輕松簡約?;谶@一理念,就可以構建簡約課堂,讓品德與社會課程在簡約而不簡單的環境中展開教學。具體來講,一是要簡化教學流程,在課堂上應該以導入、講解和拓展三個環節為主,盡量減少其他不必要環節。二是要對教學內容精細化設計,從不同角度切入,對一個素材多樣化重復利用,從而讓課堂變得簡潔。
(三)借助生活工具開展課堂教學
與生活的融合,還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引入到課堂中,借助這些生活工具的便利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比如,目前生活中,智能設備已經成為了常規工具,在很多方面都發揮著作用。因此,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就可以引入智能設備工具,構建起智慧化的教學課堂。例如可以通過平板電腦輔助教學,在平板電腦上預裝智慧課堂軟件,將一些數字化教學資源儲存到軟件中,在課堂上借助平板電腦展開教學。此外,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工具,這些都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進行運用。
三、結束語
針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而言,與現實生活相互融合,是新時期的一個教育發展趨勢。在具體實踐中,可以從生活素材、生活理念和生活工具這些方面出發,合理個性品德與社會教學,使其在新時期取得切實進步。
參考文獻:
[1]張萍.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勢及不足[J].中國校外教育,2019,667(11):143+145.
[2]熊希素.淺談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質量的手段[J].新課程(小學),2017(9).
[3]陳海陽.淺談生活化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