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 要】執行力是企業貫徹落實領導決策、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高效執行力體系競爭優勢,需要企業抓好中高層管理者這個關鍵少數,以文化人、提升內驅動力、創新工作方法,最終實現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論文就如何打造高效執行力體系進行了探討。
【Abstract】Execution is the ability of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leadership decisions and solve problems in a timely and effective manner. To establish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fficient execution system, it is necessary for enterprises to grasp the vital few of middle and senior managers. Enterprises should use culture to educate others, enhanc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and innovate working methods,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 an efficient execution system.
【關鍵詞】高效執行力;關鍵少數;企業文化
【Keywords】efficient execution; vital few; corporate culture
【中圖分類號】F272.92?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9-0030-02
1 引言
在華為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個國外客戶原本前往深圳與中興洽談,最后卻與華為簽了合同。原來華為事先得知了消息,便直接前往機場將客戶接回華為深圳總部。而此時,中興接待處的員工還在辦公室喝茶。這個故事中,中興錯失良機,華為卻搶抓機遇,一失一得間,執行力一決高下。若一個企業沒有執行力,就如同一盤散沙;若一個團隊沒有執行力,就無法實現1+1>2的管理模式;若一個企業失去執行力,也就失去了長遠發展的基礎。執行力如此重要,是因為員工的完成度、執行力成果直接決定著各項工作的最終效果,是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任何一個蓬勃發展的企業的內部環節都不是孤立的,需要各部分有機協調融合,而高效執行力無疑促成了企業力量的快速集聚融合。那執行力是什么呢?執行力就是企業貫徹落實領導決策、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它的產生既來自動力、能力、制度力,又來自企業文化。
時下,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潮流,正為眾多企業催生出更為強盛的競爭能力和更多樣的發展機遇,我們不能簡單地判斷人力資本發展高峰已過。確實,人工智能是經濟發展的一個趨勢,但并非是對人力資本的排擠和背離,而是對執行力的支持和再提升。那么,如何建立高效執行力體系競爭優勢,源源不斷地催生企業年輕的生命活力呢?本文提出可以聚焦三方面全力推進。
2 抓住關鍵少數者,標桿引領
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作為企業管理過程中的“脊梁”,是企業的“關鍵少數”,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實現企業高效運轉,“脊梁”就要更硬一點,做到獨當一面,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中高層管理者與普通員工相比,不是能力更強,而是責任感更強。中高層管理者決定了執行力的成敗。沒有強大的中高層管理者,就不可能有強大的團隊和強大的公司。中高層管理者不執行高層管理者的決策或者執行不力會帶來戰略不落實、公司不賺錢、團隊不成長等三大危害。每一項危害都直擊企業要害。所以說,中高層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需要發揮四個作用:一是做放大鏡,預見和發現潛藏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二是當好司機,看方向、顧乘客,加強溝通交流,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做到“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促進團隊成長;三是做商人,對外實現客戶價值,對內促進員工成長,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四是當冠軍,永爭第一,有競爭意識,將每一次完成任務都看成在進行一場激烈的比賽,全身心投入。
因此,中高層管理者在執行過程中就需要做到“兩講三做”。也就是講清結果:執行行為對組織的好壞;講清后果:執行行為對員工自己的好壞;做監督:執行過程中員工是否偷懶,是否敷衍;做獎罰:執行過程中及執行完畢后,強化好行為、警示壞行為;做機制:形成如同紅燈停綠燈行的執行自動自發行為。中高層管理者是戰略的第一執行人,執行情況決定部門工作結果,部門結果決定公司命運;中高層管理者管理的核心是檢查,沒有檢查,就沒有公司的正常運行,而檢查就需要強烈的責任心。這就需要中高層管理者在對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政策進行系統整理的基礎上,溫故而知新;同時,在管理過程中擺脫對人的依賴,提高管理體系的繼承性,而繼承是為了更好的創新。
3 激發員工精氣神,凝心聚力
一流的企業源于一流的員工;一流的員工來自其一流的精神狀態。企業需要員工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為企業開拓、推動、奉獻。而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員工理想信念堅定、工作作風踏實、責任意識強的集中體現。它決定了工作的標準,展現敬業精神、牽引能力素質;它激發員工自身潛能和渴望干好工作的強大動力。
企業的市場發展在某方面猶如兩軍對峙,講究勢均力敵,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勝枚舉。例如,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北京保衛戰,由將領于謙指揮的二十二萬軍隊,以頑強的斗志、高效的執行力擊敗了來犯的八十萬蒙古軍隊,保住了明朝的北部領土,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從一盤散沙、行將崩潰到眾志成城、堅如磐石,北京保衛戰創造了一個力挽狂瀾的奇跡。而這個奇跡的締造正是源于執行力的力量。執行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轉化為一種敢為人先、不畏艱險的精神。正如《亮劍》一劇中所說,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于亮劍,我們敢于戰斗到最后一人。狹路相逢勇者勝,劍風所指,所向披靡。
4 提升員工內驅力,以文化人
做到極致,不是考核,高于考核。這是文化的力量,是強文化塑造的績效力。百度是“best of the best”,海爾是“第一競爭力”,華為是“九犬出一獒”,強大的公司自有強大的文化和一流的追求,也自有強大的績效力。任正非說,“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就不算餃子,好干部如果干不出好業績,還算什么好干部”。超越執行力的不是考核辦法,而是深入人心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職業標準。文化是企業的精神內核,企業是員工文化的展現園地,文化之功如滴水穿石,只有企業文化活起來,員工的精神才能富起來,執行力才能強起來。企業文化與高效執行力比翼齊飛,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發展。這就需要培育員工“愛企如家”的意識,融入企業文化。
4.1 營造人事相宜的關懷氛圍
把員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企業奮斗的目標。一方面積極推進公司環境綠化,改善員工的生產、生活、住宿環境,提高職工的幸福感。一方面開展全覆蓋的大病救助、金秋助學、困難幫扶等活動,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困難。另一方面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豐富員工文化生活,提升員工精神追求和生活品位,以品牌標桿增強提升公司企業文化的整體軟實力和企業美譽度,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
4.2 鍛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德國企業家們常常說的“就算做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的精神,就是瑞士鐘表匠們在他們行銷世界的機械表中洋溢著的一絲不茍、如癡如醉的專業素養和藝術氣質,就是荷蘭安東尼·列文虎克數年致力于磨制透鏡,磨
出了微觀世界的精神。微利時代,最為寶貴、最當珍惜的就是這種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才能穩得住根基。“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在爐火純青的技藝錘煉中,員工不僅可以實現自我價值,更為奔騰向前的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4.3 激活承諾踐諾的內生動力
模式化的自動行為在大部分人的活動中是相當普遍的,因為很多時候它是最有效的行為方式,人的行動不可避免地要受保持一致的強大力量所指引,是什么東西按下了播放鍵,激活了難以抵擋的一致性磁帶呢?社會心理學家認為答案是承諾。美國的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經過研究后指出,承諾,即選擇立場,公開表明觀點,就相當于鋪墊好了舞臺,可以促使人不假思索地自動照著先前的承諾去做。哪怕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傾向,它也會讓人在這之后偏愛與其一致的選擇。因此,根據這一理論成果,可以在企業管理執行過程中借助自動影響力的效力,通過承諾一致性的影響,促使員工采取某種行動或做出某種表態,在明確角色定位,在明晰崗位責、權、利的同時,作出書面承諾,實現行為上與企業發展高度一致,并通過數量化的組織指標建立績效管理體系進行有效約束制約。以績效為核心,以文化為引領,做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不一樣,依靠結果和文化凝聚人。有效形成高績效執行力,做到企業全體員工認同文化,統一觀念,明確目標,實現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
“固本培元、返璞歸真、不忘初心”是存在的根本;“與時俱進、登高望遠、不斷前行”是持續創新發展的動力。創新工作方法,持續提升團隊執行力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某種意義上說,抓好中高層管理者這關鍵的少數、激發員工精氣神、以文化人,提升內驅動力這些舉措實際上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方法論,它的核心要義在于,即使是從高起點開始,但只要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做到執行力高效,就能逐步實現企業從“0”到“1”的跨越,進入領跑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