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在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還能為學生實驗的正確操作起示范作用。
【關鍵詞】物理;演示實驗教學;觀察能力;正確操作
一、物理演示實驗的教學意義
物理演示實驗是通過對具體物理現象的展示以及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幫助學生觀察物理現象,增加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和物理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是把物理現象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的過程。廣義地說,物理演示實驗除了通常用實驗儀器和事物進行的實驗演示之外,還包括教師出示的模型、事物;用投影教具、模擬教具進行的操作演示;放映物理錄像片、電影片、幻燈片等聲像教學以及利用微機進行的模擬實驗等。
唐一鳴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形成了“以物講理,見物思理”的教學特色,他對物理演示實驗的教學價值做了形象、細致的描述:“實驗演示不僅是一種技術,可以使學生非常直觀形象地了解物理變化的過程與結果,也可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物理演示實驗教育價值的充分開發正是三維教學目標切實達成的重要途徑。
二、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現狀
綜合來說,以往的物理演示實驗教學存在三大誤區:
誤區一:物理演示實驗主要以教師操作,學生觀察的方式進行,教師處于主動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
誤區二:教師對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及其重要性認識不夠,把物理實驗僅當成可有可無的教學內容;
誤區三:忽略了物理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探究方法和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由于考試壓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教師認為“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加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許多教師過分迷戀、追求運用多媒體的虛擬實驗,以至于學生很少看到真實的物理情景。
三、實際教學中的策略
1.照規程操作起示范作用
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一方面靠分組實驗時的實際操作,另一方面則有賴于演示時教師的示范,因此做演示實驗時,必須一絲不茍地按規程操作,不能有一點大意。演示實驗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要事先對儀器檢查、校正,并加以清潔。提前預演,一定要教師親自動手。必須指出,即使最簡單的實驗,也應該認真準備,力求學生掌握全部關鍵和細節。
2.方法正確 科學性強
方法正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實驗原理和操作都符合客觀實際,沒有科學性的錯誤,二是指使用的組織安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能使學生認識所觀察到的現象,獲得正確的概念,學會分析推理的方法。如用電流計來判斷電流方向,應該先將已知方向的電流通過電流計,使學生了解指針偏轉方向和電流方向的關系,然后再做實驗。
3.緊扣教學 目的明確
演示不是變魔術,只要熱鬧有趣就好,而是要緊扣教學內容,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因此,每個演示實驗首先要目的明確:為什么要做這個演示?要解決什么問題?怎樣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問題?演示目的不僅需要教師明確,要學生也明確。演示時要說明讓學生觀察什么現象,注意什么變化,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集中思想理解問題,不被“副現象”所吸引。
4.重點突出 主題鮮明
做演示是為了解決教材中某一問題或為了某一物理現象得到重視而使學生形成明確深刻的印象,因此一個演示不應該內容繁瑣,主次不清,必須重點突出,主題鮮明。做到內容精煉,突出最主要的現象說明主要問題,撇開副現象的影響,并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5.效果顯著 有說服力
演示是學生在課堂上實地觀察物理現象建立概念或得出規律的基礎,因此必須效果顯著,說服力強。使學生看得見,信得過,在具有定量性的實驗里更為重要。
6.簡單明了 形象直觀 富有啟發性
演示是為了直觀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只要能說明問題,演示裝置越簡單明了越好,不要單純追求儀器的復雜。如為了說明在研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可把地球抽象為質點的問題,以及說明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關系時,可利用1mm與10m的比例關系,教師只要走到教室的墻角,將1mm的長度與教室的長度(約10m)比劃比劃,學生一下子就非常清楚了。
一切演示都必須使全班學生看清楚,否則等于沒有演示。為了實現這一要求,必須有足夠大的可見度,特別是刻度和靈敏度。目前有些儀器與教學要求差距很遠,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對現有儀器進行改裝或自制。演示實驗應盡量做到富有啟發性,通過觀察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
7.演示與講授緊密配合
演示要做好,但更要和講授配合好。講到什么地方做演示?是先講后做,邊講邊做,還是先做后講?怎樣引出問題,通過什么過程說明問題得出結論?哪些地方要向學生交待,哪些地方要提醒學生注意,哪些儀器的裝置要仔細地講解,而另一些部件的作用卻可以不講?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課前結合教材內容的特點仔細考慮好,課堂上才能層次清楚,主次分明地講好做好,才能發揮演示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講課和演示有機配合的效果。
演示實驗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物理現象的變化規律,形成物理概念。教師要把握演示實驗這個主陣地,著力培養對學生儀器的使用與操作、數據的分析與總結、誤差的分析與評估、間接測量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探究能力與協作意識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和概括問題等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宓子宏.物理教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105
[2]唐一鳴.物理教學藝術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10):97
[3]王軍暉.新課程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自主探究模式的構想與實施[J].物理實驗,2007(1):29
【作者簡介】
李福明,二級教師;任教于昆明市呈貢區第一中學;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