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深瑜
【摘 要】為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則成了所有教師的教學目標。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點,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習基礎,在這一前提下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本文主要結合筆者的實踐教學,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教育階段,數學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內容。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源于生活,可見,數學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還可以積累他們的生活經驗。但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成績,在課堂上往往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結果不甚理想。為改善這一現象,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積極創建多元化課堂,引入一些有趣的新型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下面,筆者主要從開展多媒體教學、自制教學工具及創設問題情境三個角度入手,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展開詳細論述。
一、開展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對學習缺乏耐心,學習又比較被動,所以培養學習興趣,是提高他們學習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在意識到這一點后,小學數學教師可積極在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多媒體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數學知識。但要注意的是,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適時適量,切忌過于頻繁,否則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時,為加深學生對這一基礎知識的印象,也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入一些小學生喜歡的卡通因素。在學生認識了整體數字后,教師可為學生展示課件:喜羊羊舉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56”,之后隨機挑選學生回答。此舉巧妙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愛好結合在一起,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自制教學工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為了提升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實踐教學愈發重要。然而,在教學中還是有部分教師過分偏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忽略了實踐活動的開展。所以,在意識到這一點后,數學教師可積極組織學生在自行制作教具。他們在制作教具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解了相關知識點,也提高動手能力。
在學習“時、分、秒”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時間,教師可組織學生制作一個鐘表。首先讓學生準備一張紙,然后裁出一個圓,在圓上標出相應的時間點,然后組織學生分別準備三個不同大小與長度的紙條。教師每說出一個時間,學生就要在自己制作的表盤上標出相應的時間。最后教師公布答案,教師可對回答對的學生獎勵一朵小紅花。
三、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由于年齡限制,小學生所接觸的事物相對較的,對未知事物難免充滿好奇。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便可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在課堂中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還可適當引入一些生活因素,增加數學課堂的親切感,以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組織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小明幫媽媽去超市買醬油,同時他又買了兩顆糖果,所花的錢連續減去5個3后,還剩4,如果用這個數除以3,商是多少,余數是多少。讓學生思考,并鼓勵學生討論,以得出答案。這樣的教學案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可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汪祝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05:63
[2]付文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6,01:248-249
(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彈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