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治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第三中心小學 福建 安溪 362400)
當代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占據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而現在很多學校仍采用這陳舊的教學模式,機械化的灌輸學生知識,讓學生被動的學習,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大大削弱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且語文識字學習效率低下。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與素質教育的推行,教師可以通過截然不同的教學方式,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在不斷的積累中提高識字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這種趣味識字教學,鼓勵學生的學習漢字,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更有興趣,對漢字與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從而幫助語文教學工作順利展開,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發展,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生動有趣,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1.1 語文教學模式單一。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而當下,仍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仍采用著陳舊的教學模式,而此種教學模式,往往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地點固定,導致學生缺乏語文學習興趣,對語文的定義也僅僅停留在學會“說話”,能夠識讀漢字,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誤導,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不僅會打擊到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更可能直接影響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狀態。陳舊的語文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缺乏文字解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識字能力等,會讓學生開始排斥學習語文,逃避語文中的識字、讀寫、背誦,給以后的學習帶來了消極影響,從而降低了語文教學有效性。
1.2 對語文教學不夠重視。為人師表,作為教師對學生有著引導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對生活、對工作的態度。而我國仍有很多小學教師工作態度不端正,對小學與語文教學不夠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常常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或者是讓學生反復的讀書,讓學生自行領悟文章的含義,師生時間缺乏應有的交流,課堂氛圍也不夠活躍,課程內容枯燥,導致學生時常會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等問題,教師對的備課不夠晚上,教學方式及內容不合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求知欲等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學進程,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小學語文是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而識字教學更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教學組成部分。識字教學作為語文啟蒙教學的教育階段之一,通過對學生識字教學讓學生識別漢字,讀寫漢字,并能夠掌握漢字的寫法等。漢字是信息的傳達方式之一,同時自身就包含了一定的信息,是文化的一種載體與表現形式。語文是是分重要的一門學習課程,而漢字更是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漢字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與掌握運用能力。而趣味識字教學方法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趣味識字通過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讓學生在具有游戲性、趣味性的教學過程中快樂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學習能力,掌握更多的漢字,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3.1 創新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模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天性,學生在此學習階段,心智仍然不成熟,仍喜愛這游戲、娛樂、卡通動畫等簡單性、趣味性的人與事物,他們此時思維仍較為簡單,而強制灌輸給學生知識只會適得其反。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如,在教學中,可設置競答模式,讓學生思考漢字的寫法、讀法、用法等,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競賽,令學生產生競爭心理,從而更急積極主動的思考與答題,并對學生予以鼓勵,讓學生對學習更加有信心。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影視、卡通圖片、文字結合音樂等形式展開教學,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漢字、學習漢字。
3.2 將實際生活與教學活動聯系起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而漢字演變歷史更是十分悠久。但很多漢字往往從實際生活中演變而來,在小學識字教學中,漢字主要分為指意、象形、會意、轉注、假借。而教師可以從象形字的教學入手,通過列舉生活中常見事物,將之與相應的漢字展開分析討論,讓學生對漢字的理解更加深刻。如,通過圖片形式讓學生觀察山體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在寫出山脈對應的漢字“山”,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明白“山”的含義,再如,日、月、水、川等,都可幫助學生的漢字學習。
3.3 充分利用繪本,在閱讀中學習漢字。語文學習離不開閱讀,而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對于漢字了解仍然不多,教師可通過讓學生閱讀繪本,通過繪本中圖片與文字、拼音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在閱讀過程中,觀察學習不同漢字的用法與結構,注意語句之間的漢字書寫順序、語序、含義等,從而讓漢字步入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不僅幫助了學生對漢字的學習,更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與閱讀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