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東
(甘肅省天水市第九中學,甘肅 天水 741020)
所謂意識就是人們頭腦中對客觀存在的現象的反映。體育意識是體育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們對體育的認識和看法,它是人腦特有的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態度控制系。體育意識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的內涵是體育在人腦中的反應,其內容主要包含身體和心理2個方面。身體方面常常把人們在進行體育運動時,參與的動機、次數、時間、運動技能和物質消費等作為重要的衡量依據;心理方面則體現在參與運動的團隊精神、運動家的風范以及對體育遷移價值的理解。
高中學生的年齡一般都在15~20歲,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正處于逐漸確立并開始完善的過程。該年齡段的個體思維活躍、精力充足、好展現自己、感情豐富、可塑性強,但由于生活經驗不足而致使他們不能夠正確的明辨是非,易受外界的干擾,心理變化波動較大,思想情緒不穩定,這個時期的高中生既是體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個性的形成與鞏固的黃金階段。每位高中體育教育者應高度重視,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針對各種實際情況,認真研究和總結高中體育教學中思想教育的規律,使他們建立正確的體育意識,身心健康的發展。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以天水市麥積區部分高中學生為例,對高中學生體育意識現狀及校園進行研究。
2.1.1 高中生體育認知意識調查發現,大多數的高中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了解比較模糊。在他們的認識中體育只是玩而已,體育課就等于自由活動,他們覺得在體育教師的組織下上課不自由,對體育的理論知識的了解更是微乎其微,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認為掌握體育理論知識可以提高自己對體育賽事的觀賞能力和自己的課外閱歷。
2.1.2 高中生體育情感意識據研究表明,如果將學生熱愛體育的感情融入體育教學中去,不但可以提高體育的教學效果,甚至可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因為一旦學生將情感傾注到體育中,他們對體育的需求就會積極而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欲望會非常強烈,于是就會有眾多的體育行為出現。情感是能夠推動他們產生各種行為的一種心理動力,所以,高中生的體育行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因為他們對體育產生了情感,想僅僅依靠淺薄的體育認知是不可能具有終身體育的意識。
2.1.3 高中生體育動機意識高中生的年齡正處于比較特殊的階段,普遍的高生沒有自覺學習理論知識的態度,在教室上理論課他們都認為是很無聊的學習,每周的體育課在他們眼里只是讓他們走出教室去放松,根本沒積極主觀的意識去上體育課,不希望每節體育課都有老師的教授,也不想因為聽老師的講解而占用體育課的自由活動時間,學生的潛意識里缺少了青年人追求健美和奮發向上的特點。經過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高中學生從主觀上忽視體育鍛煉,有意識地參與體育鍛煉的只有少部分。
2.1.4 高中生體育參與意識高中生的體育鍛煉有自己的特點,運動項目具有多樣化。在選取體育項目時,他們常常會在流行的、文娛性強、能展示個性、強身健體有利于人際交往的、和自己興趣相關的、教師教授的內容等這些特征的體育項目中選取體育活動,從而在體育活動中展示自我,發展自我,體現他們的團隊與合作精神。
2.2.1 內因和外因影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部因素有世界價值觀、生理和心理要素、道德修養、學生的素養、文化內涵及體育基礎;而外部環境的影響(家庭、學校和社會)則形成了外因。對于如今的高中生而言,當他們參加的體育項目是自己喜愛的活動時,他們的情緒上是積極向上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學生愿意主動的學習并接受這個體育項目的任何知識技能,愿意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并能保持長久的興趣甚至養成自覺的行為;當學生參加的體育項目是自己沒有感覺的活動時,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情緒低下、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對該項活動的知識傳授具有抵觸性,不能夠長久地參與到這一活動,更不會長久地堅持。
通過調查顯示,有大約50%的高中生有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可仍然有接近一半的高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只是偶爾的,他們每次參加體育活動都是隨心所欲的,沒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甚至有約20%的高中生(主要是女生)沒有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由于大多數高中生對于體育的認識和重視意識低,他們會用各種方式拒絕參加體育鍛煉;同時,因為不喜愛體育,沒有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所以他們的頭腦中不會有太多的體育意識,更不會有體育鍛煉的行為產生。因此,高中生的體育教育在初期必須把轉變學生的錯誤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作為教學的重點。
大多數高中生認為掌握體育鍛煉的知識無關緊要,那些電視、手機新聞和體育賽事等大眾媒介已經給予他們一定的知識了,體育課對于他們而言只是學校給他們的自由活動時間,只要能在體育課上自由活動也就滿足了。以上種種,提示高中學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高中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加大體育基本知識的傳授在體育教學中的占比,多開設體育鍛煉的知識講座,在培養高中生體育興趣和終身體育意識方面多想辦法,培養他們體育鍛煉的終身意識和興趣。
2.2.2 場地器材與管理的影響如今的高中學校,尤其是基層高級中學在體育器材方面仍然存在著缺乏和不均衡的現象。調查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缺乏興趣是因為場地器材的單一、不足。多數學校體育活動場所器材單調,管理模糊,開展體育活動與業余競賽能力不足,限制了多數高中學生尤其是女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動力。
2.2.3 社會與家庭方面的影響在當今社會,終身體育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我國教育部門也極其重視,全面實施了“學生陽光工程”和全民健身計劃,截至現在,受家庭、社會和學校諸多方面的感染,很多中學生開始走出室內、走進室外參加體育活動,各種形式的廣播操和健身操成為大眾的體育活動,提高了高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體育興趣。不過,來自社會、學校、家庭、學生自身的高考壓力,成了制約高中生從事體育活動的最大障礙。
3.1高中體育教學在理論課的課時數上要有所增加,及時更新體育知識,更要注重強身健體和終身體育的內容,在理論教學方面應當有一定的連續性和系統性,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體育理論知識。
3.2高中學校應對本校的體育場地器材加大投資,完善和有效使用場館設施,不斷研發并開展體育新項目,努力提高中專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
3.3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要盡量為學生減輕因高考要求而造成很大的壓力。在體育教學中以培養高生終身體育意識為重要目標,把學生對體育興趣和習慣愛好的培養作為重點內容。對落后的教學內容進行及時的更新,增加學生感興趣的、適合他們身心特點的體育項目,開展并組織各種體育活動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注重體育骨干的培養以及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扶持各種體育組織的發展,通過組織各種體育競賽與他們緊密關系。隨著高中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自覺性會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