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師
(湖北省武漢市財貿學校 湖北 武漢 430013)
1.1 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學習并掌握計算機職業崗位所需的數學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掌握計算技能、計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數據處理技能,提高空間想象能力、數形結合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方法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1.2 課程與專業。計算機學科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理論性強,實踐性強,發展迅速,以計算機技術為主要研究工具,以擴展人類的信息功能為主要目標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所以數學的學習對于計算機專業來說是基礎,是前提;數學的思想,如邏輯推理等能力都是學好和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術的必要保障。
從課程的設置上也可以看出計算機的很多相關課程都需要運用到數學的知識和技能,而數學思維方式則是貫穿了整個計算機科學。
1.3 學情分析。由于現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中職學校的學生表現出:一方面學生積極活躍,樂于溝通,善于表達;另一方面對于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和熱情;計算能力差,計算準確性低;基本方法、公式掌握不牢;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差,不會舉一反三,不善于解決實際問題。
1.4 定位。因此,在注重數學本身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同時,又要適當進行各項重難點內容的知識和能力的強化,適當調整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著重進行思想方法的滲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課程通過與專業的有機結合,使數學技能與專業有效銜接,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專業知識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我們教學實踐中與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職《數學》教材的教學內容對接。針對我們對計算機專業的定位,對于教學內容做了如下安排:
2.1 在集合和充要條件的學習之前,進行十個課時的預備知識學習,使學生盡快適應中職數學的學習要求。
2.2 考慮學習專業知識的需要,增減部分章節的課時數。
2.3 在職業模塊中主要進行坐標變換與參數方程、邏輯代數初步、算法與程序框圖的教學。
3.1 教學思路。通過對數學教學的研究和學習,我總結了兩點思路貫穿我的教學:
(1)數學基礎模塊的教材編寫講求了知識的邏輯順序,每一個章節對于后一個章節的學習都是必要的知識前提和準備。章節層層推進,知識由簡到難。所以對于基礎模塊的教學我是按照教材的順序有序進行的。
(2)把數學這門課比作一串珍珠項鏈,如果每一個章節都是一顆珍珠的話,圖像的理解和運用就是串起這些珍珠的那根線。所以,圖像的理解和運用貫穿了我的教學過程,可以起到由圖像到概念、公式、計算,由直觀到抽象,由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學習過程。
3.2 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除了使用講授法外還采用自主探究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同時采取分層教學,主要體現在課后練習的難易題目分級,針對不同學習需求和知識掌握程度的學生自主選擇。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自主學習的引導為指導原則。
教學案例:
案例一:
對于2.3一元二次不等式這一章節的學習,通過兩節課的學習之后,我將學生分成了四人一個小組,提前布置任務(圖一),讓每一個學生將一元二次不等式這一章節的知識和概念通過圖像的演示和講解,將所學的知識點演講給小組的其他學生聽,然后互相點評和指正。進一步鞏固和掌握相關知識點,通過數形的結合來體會數學思維,循序漸進的進行思維的內化。
案例二:
在7.2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這一章節的內容的學習中,結合計算機專業的特點,設計了計算機操作環節,讓學生來操作計算機,繪制出向量的坐標圖,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對于向量的概念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于專業的知識技能進行了檢驗和強化。
5.1 教學評價。我們對學生采用多元化和綜合化的評價手段。及時反饋和后續反饋相結合,對網絡平臺的在線考核部分設置相關權重。
學生的成績由四部分組成:課前預習任務、課堂互動參與、課后作業以及數學知識測驗。
5.2 教學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進行了以下反思:
(1)需要繼續探討和研究如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認為在以下三個方面可以作嘗試:一是以更靈活的課堂形式,更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輔助,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二是以任務或者小課題小項目的形式讓學生形成小組或者小團隊,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引導他們培養自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以及團隊意識;三是建立以鼓勵為導向、為主,以督促和批評教育為輔的教育模式,讓學生愿意學,有自信能夠學好。
(2)升學班只關注技能高考內容,導致部分學生在升入大學后學習困難,需要補充和優化中學階段的知識結構和儲備,同時培養自學自律的學習能力,以適應繼續深造的專業學習。
(3)數學教師其它專業的知識比較欠缺,需要加強培訓,培養“雙師型”教師。
在教學團隊建設中,我校數學教研組共有教師16人,其中高級教師6人,中級教師8人,組成了一個傳幫帶的充滿戰斗力的團隊。我們年級教研組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每兩周一次教師輪流聽課評課,探討和交流教學過程組織和教學方法。在課余時間,教師經常在網上學習優秀網絡慕課資源,提升教學相關技能。
常用的網絡資源有:
職教慕課平臺http://www.icourse163.org/vemooc/
武漢市職業教育資源云平臺http://zj.wuhaneduyun.cn/
職教高地http://www.velc.cn/login.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