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貞
(青海西寧市十一中學 青海 西寧 810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升,這種提升不但是在數量方面,而且也在質量方面,培養綜合性人才也是當代教育發展的重要需求。語文教學是一個十分重視綜合教育的學科,而且語文知識也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性。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好語文知識,而且還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為社會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
首先,發揮語文的人文性作用。通過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文化知識。在語文學科中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我國文化知識的精華。通過語文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人交際的能力,實現對我國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另外,還可以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生的心理更加積極健康。通過語文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良好的人文性作用。其次,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語文學科有著較強的實用性,在與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要結合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話題以及不同的對象,對個人的語言進行組織,從而將個人的想法準確地表達出來,進而達到順暢溝通與交流的目的。為了可以更好地實現社會交際,順利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那么就必須要充分重視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才可以使得學生形成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與良好的語言思維。
2.1 提高學生的表達思維能力。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清晰的思維邏輯是非常重要的。表達能力也就是指人們運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的情感與思想充分表達出來,也是自身綜合能力的展現。邏輯思維是表達能力的基礎,只有清晰的邏輯思維才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也是在實際的學習與生活中培養出來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要加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才能使得學生的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2.2 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也是有效途徑之一。第一,利用口語課程。在新課改中對語文教學提出了培養學生口語訓練這一課程。所以,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設計好課程的方案,對于課程的細節要仔細設計,這一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運用口語交流來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二,強化閱讀教學。通過學生的朗讀進行教學,學生的預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出來,而且也有助于通過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幫助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比如,教師可適當舉辦朗讀比賽,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3 優化設計教學內容。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學的重點,教師應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具有針對性、合理的教學內容,而且還要不斷創新與優化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是聽取學生的意見與想法,采用創新的教學模式,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其次,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調動能夠使得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這樣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組織語言回答問題,進而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三,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鍛煉自己表達能力的平臺,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4 組織多樣化的課外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上的學習是比較片面、比較單一的,教師應要選擇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做一些實際訓練,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得到全面地提升。通過在活動過程中的實踐,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根據突發的實際情況隨機應變、靈活應答。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以真正地提升。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因為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具有一個比較復雜的關系圈,社會上的人際關系千變萬化、比較復雜,學生從社會中能夠更好地提升自身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如果學生擁有了健康的身心就會毫無掩飾地敞開心扉,主動與外界的人與事物進行接觸,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大膽地表達出來,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語言的表達能力是人的思想與行為的主要體現,語言也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流與溝通的基本工具,也是不可缺少的社交技能,表達能力不只是簡單的說話,其中蘊藏著許多表達的技巧。語文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但是語文教師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對于初中生表達能力的訓練不夠重視。因此,上文對于語文教學中的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措施進行了探討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