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彩玲
(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湯坑鎮第一中小學 廣東 梅州 514300)
為了讓小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會數學生活化,老師就應該幫助小學生從目前所處的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中發現存在的數學想象,進一步引導小學生將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聯系到科學上,再通過科學的數學方法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因此,老師在制定數學教學策略的時候,應該秉持著切實可行的原則,讓小學數學與生活更加貼近,讓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出現交融與碰撞。讓學生在生活中來學習數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會生活[1]。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指通過對生活情境的營造,增強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加強生活體驗,讓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更具有開放性與實踐性,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實踐,并且能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所接觸的生活環境,提出新的教學要求與目標。教師在設置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注意能夠體現出教學整體的目標,不僅要包括認知與情感的目標,還要包括學生意志、行為習慣、創新能力發展等。此外,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還應該加強學生的參與感,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提高課堂的互動效果與體驗[2]。生活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對數學產生一個更深刻的認知與理解,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小學數學老師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將課堂的教學內容與生活背景更好的結合,幫助學生發現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采用生活化的語言,幫助學生對數學有一個更好的理解。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知識儲備也比較少,對一些抽象的知識比較難理解,這時,老師就應該找尋方法,將抽象知識轉換成小學生容易理解的具體知識,讓看似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但如果老師在講授的時候缺乏一定的語言藝術,是無法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深入理解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學的語言生活化,是帶領學生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的重要方式。例如:老師在進行圓柱體認知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到圓柱體的特征,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找一下生活中的圓柱形物體,再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有的學生可能會說摸到的是一個平面,有的同學還可能會說摸到是一個圓形,老師可以根據同學自己的理解做一個總結性的發言,兩個光滑的平面是圓柱體的體面,一個曲面則是圓柱體的側面,這種引導方式,不僅肯定了學生對圓柱體的認知,還可以幫助學生盡快的掌握新的知識。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創設情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的抽象思維,化抽象為具象,從數學情境到數學模型,老師都可以加以利用,采取生活化、現實性、開放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生活情境出發,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來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進行加減法的教學時,老師也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學校的運動會上,每場比賽會有多少人參加?優勝者的獎品有幾種?為參加運動會的同學準備多少水與運動號牌?等等問題,讓學生通過這樣的具體的生活情境,來發現存在的數學問題,鼓勵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創新意識,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開動腦筋來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讓學生有解題之后的成就感,逐漸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個性。
目前的小學教材中存在著題材老化、題材偏離生活實際的情況,缺乏現實意義,遠離了學生的現實生活,無法適應當前數學教學的需求。所以,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也應該進行適當的改革,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的結合,例如:在講解百分比的時候,教材中可以適當的添加出勤率與考試優秀率等與生活緊密結合的素材。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根本目的是要服務社會、回歸生活的,所以,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充分的運用學生生活中現有的經驗,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起到一個正確的引導作用,積極的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深切的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感受生活與數學之間的練習模,從實際出發,做到真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既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數學的實用價值與實際意義應該加以重視,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