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第六實驗小學 福建 泉州 362300)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提升學生語文口語表達能力,作為“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之一,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健康成長。小學語文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1.1 教師專業素養不高。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很多城區語文教師可以規范使用普通話,但是在很多偏遠地區的農村學校,依然有一些老師還在使用方言教學,語文教學中,文字發音語言表達必須首先規范用語,方言教學對學生的標準發音造成不利影響,老師也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到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技能教學的重要性,甚至對教學目標不明確。我國小學口語教學由于起步晚,尚且沒有形成規范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工教師參考,導致教師教學理論缺乏,綜合素養不高,給小學語文口語的教育帶來困難。
1.2 學生參與程度不高。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高低的重要因素,也與學生的性格有關系。在實踐教學中可以發現,性格比較活潑的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相對較強,而性格內斂的學生不善于表達,也缺乏聯系的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表達能力會越來越大。老師在教學中,一般不注重日常教學中學生性格的問題,并且會將更多的精力和目光放在性格活躍學生的身上,造成表達能力不強的學生不能得到發揮和表現的機會,并不能對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引導和針對性輔導。
1.3 教材單一,情境設置缺乏。在當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教材設計過于單一,在口語交際中缺乏創新教學和情境設計,往往只注重課程以外的延伸。小學生的口語學習需要老師富有激情及思維敏捷的主治語言能力,但是教材設計中卻沒有重視這方面的呈現。導致老師在口語交際設計時缺乏連貫性和整體性的效果,有時候老師的口語交際情境過于單一,對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小。
2.1 創造情境供學生自然表達。在現有的體制改革下,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積極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語言訓練,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實際環境有很大的關聯,因此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以及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及時創造良好的鍛煉情境。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育逐漸深入人心,在這種背景下,小學的語文老師應該要積極轉變教育觀念,通過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訓練。由于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自制能力較弱的情況,因此老師應該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積極研發趣味教學,為學生提供相對舒適的環境供學生進行口語交流。
2.2 通過布置任務、組織討論,提升學生對口語鍛煉的重視程度。目前,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教材時,遇到的很多內容都是日常生活中沒有用到過的,因此在老師的講解下大部分學生會停留在自己硬背的層面,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理解和運用。針對這種情況,為提高口語課堂情境的真實性,老師在現有的教材基礎上,還應該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通過任務的驅動作用,不斷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具體可以設計做家務問題、春游問題、過年壓歲錢問題,通過設置問題,比如多長時間做一次家務,做家務的時候父母的反應是什么樣的,又會和學生展開什么樣的對話,從而讓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答案。通過設計這種討論會,不僅可以增強老師對學生的理解程度,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3 設置主題,通過提問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進行語文口語交際訓練時,需要具備一定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在開展各類活動時,應該通過對學生口語情況的掌握情況,針對性的設計主題,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培養學生自信的同時,還能提高教學效果。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需要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的表達契合主體。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口語交流本身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通過對各種教學方式的綜合使用,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利用合理的課堂模式實現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根據學生的口語水平,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層次:語文口語基礎薄弱的學生為基礎層,口語基礎比較扎實的學生為穩定層,口語流利且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為實驗層,然后把他們平均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設計不同層次的口語問題或活動,積極鼓勵學生使用相應水平的語文語句回答相應的問題。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言,將自己的想法完整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與核心素養要求,需要教師打破常規教學模式的限制,活躍課堂氛圍,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