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貴州省遵義市第十四中學 貴州 遵義 563127)
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從語言輸入輸出假設理論我們知道:閱讀是語言輸入的有效途徑,而寫作則是語言輸出。有效的語言輸入,方能實現有效的語言輸出。因此,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有效地輸入,實現有效的產出。然而,在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相互脫離的現象普遍存在,教師機械的、單一的閱讀與寫作訓練模式,影響了學生語言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立足高中英語的教學,探索讀寫結合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對策。
1.1 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讀寫能力低下。閱讀與寫作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難點,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水平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寫作能力。但是,目前絕大部分學生的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不高,這嚴重影響了整體英語教學效率。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課外閱讀量較少,在閱讀過程中并未從語篇結構分析內容,只是為了閱讀而閱讀,最終無法實現對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寫作水平的提升。此外,學生英語詞匯量積累較少、對語法掌握不扎實,寫作時缺乏素材,即使有一定的寫作思路,也很難用流利的語言表達出來。
1.2 教師重語言輸入,輕語言輸出。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是語言的輸入,而寫作則是語言輸出的表現。就目前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來看,重閱讀、輕寫作的現象比比皆是。很多教師并未講授寫作的具體方法,而是過度地將教學時間用到對語法知識的講解上,忽視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寫作能力較差。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后續英語學習能力的發展。此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很少有教師對寫作教學提出針對性意見和目標,大多是讓學生參照教材上的任務去完成,缺乏專門的寫作訓練。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偏低,未能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寫作水平難以提升。
1.3 閱讀與寫作相互分離。一直以來,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把閱讀與寫作分割開來,獨立地進行講授,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閱讀和寫作列為兩個板塊,缺乏將閱讀素材應用于寫作的意識,寫作時很難將自己內心真實情感表達出來,這不僅影響閱讀的效率,還影響寫作能力的提升。
2.1 制定明確的讀寫結合目標。讀寫結合模式的關鍵在于如何巧妙的通過閱讀教學促進寫作教學。閱讀活動的設計必須為寫作活動作鋪墊,二者的目標要保持一致性。在設計讀寫活動時,教師要關注輸入和輸出的目標,使閱讀活動更好地促進寫作活動的進行。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Unit1Friendship時,教師可以將讀寫活動目標設定為:首先,帶領學生熟悉閱讀部分,了解作者的敘述方式和寫作特色;其次,讓學生結合閱讀完成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明確英語散文的寫作手法,增強學生對英語語言句式的運用能力;第三,引發學生對友情的深度認識,促使其理解友情對于生活與學習的重要性。有了讀寫目標的引導,教師在讀寫教學過程中就有目的性和針對性,不再將閱讀與寫作分割開,而是有意識地從閱讀教學中尋找寫作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靈活運用重點句式;學生會跟隨教師的引導識記重難點,學習效果會大大提高。
2.2 精心設計讀寫結合活動的話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選擇的閱讀素材要為寫作話題服務,讀和寫的文本結構、主題內容及語言風格要盡量保持一致。如果學生閱讀完某一素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詞匯和句型,掌握了其中相應的文體體裁和框架結構,那么在寫作相對應的文體時便能夠大大提升語言的準確性及對語言結構的組織規劃能力。例如,在教學高中《英語》必修2 Unit5 Music時,教師可以根據閱讀部分設計寫作話題。在寫作前,先讓學生從寫作主題、寫作素材和寫作文體三個方面展開小組討論。就寫作素材來看,這一話題涉及的內容比較寬泛,如音樂的歷史演變、著名的音樂家、當前最流行的音樂、流行音樂與經典音樂的碰撞等。就寫作文體來看,學生可以寫一篇議論文,從流行音樂與經典音樂的價值性展開討論,在確定好觀點后,再去搜集相關素材加以論證;或者可以寫一篇說明文,具體說明自己喜愛的某種音樂的演變歷程;還可以寫一篇記敘文,以自己對某種類型音樂的結緣,記敘這種音樂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改變。讀寫素材話題的一致性能夠保證知識的輸入與輸出的順利進行,從而加深學生對詞匯、語法的印象,避免在表達過程中出現諸如詞匯空洞、內容結構混亂的局面。
2.3 強化學生主體地位,重視讀寫活動教學反思。在傳統的高中英語讀寫課上,通常是教師為學生命題,學生則圍繞命題展開寫作,接著是教師批改作文、講評作文,學生在完成初稿后才能得到反饋。然而,由于不能夠及時得到教師的反饋和指導,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好。因此,在高中英語讀寫教學中,教師要在寫作前和寫作后注意師生之間的合作互動,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從中仔細觀察學生的反應,及時反思、總結,調整教學計劃,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在每一次讀寫活動完成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本次活動進行反思,如“從閱讀中,我積累了哪些寫作素材;在實際運用時,又是怎樣變換形式將其加入其中的;閱讀和寫作兩者之間的關系該如何變得更緊密;自己在寫作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關,是如何克服的。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能否立即解決。”反思過后,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交流,將自己的反思與同伴分享。最后,鼓勵學生主動發言,提出有效的讀寫教學意見,實現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