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榮翠 饒凌 周曉芳
【摘 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只有讓農民富裕起來,才能有效推動當地區域經濟發展。如何推動我國農村全局,探究未來農業經濟發展方向是我國予以重視的問題。為此,農業產業的良好實現,不但有效解決廣大農民就業問題,還能帶動農村消費水平,提升農民綜合素質。由此可見加快農業產業發展,對我國農村經濟建設極為重要。本文將圍繞農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尋找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經濟發展;有效措施
最近幾年,我國農民收入普遍有所增加,但是缺乏一定的穩定性,而且農民平均收入水平距離我國實現小康社會相差甚遠。在新農村建設開發過程中,建立農業產業化可以大幅度降低農民生產經營成本,增加農產品產業鏈,促使農產品能夠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農民經濟收益,從而令農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當前我國農村龍頭企業缺乏帶動力,且農民素質較低,沒有建立健全農業產業機制,缺乏當地政府的經濟支持,本文將針對以上問題展開探討。
一、農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龍頭企業缺乏帶動力,農民素質較低
在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我國許多農村地區都有一定規模的個體產業化經營體,但都是一些規模小,經濟實力較為有效的個體化企業,缺乏具有較強實力且影響力較大的企業。由于我國農村缺乏擁有帶動力的龍頭企業,致使這些規模較小的個體化企業,始終都是產品加工生產的小作坊,使其一直處于水平低,價值小的發展層面,無法帶動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穩定增長。
根據我國現有國情展開分析,許多文化水平較高的農村青壯年都背井離鄉外出謀生,同時將二三產業當做自身可以脫貧致富的思想理念。目前,我國廣大農村在大多都是中老年勞動力實施生產勞作。然而這些中老年農民普遍文化水平比較低,甚至毫無科技素養可言。整日除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之外,就只能從事一些規模小、水平低的小型農業產業化經濟需求,無法參與大規模、高水準的農業產業化經濟模式,這也是造成我國廣大農村一直落后不前的主要原因,致使我國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1]。
(二)農業產業機制不健全,缺乏經濟支持
由于我國農業產業化內在機制與其他機制存在較大差別,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予以管理約束,大多都是一種彼此利益之間達成的聯合性的機制。當前,許多個體化企業并沒有同農民建立長久穩定的合作關系,致使在分配利益過程中,農民缺乏技術支持的同時,價格上也經常不能予以公平對待。在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向農業產業化轉變過程中,許多農業企業只是同農民構建一種買與賣的合作關系,并不是長久穩定的合同關系。為此,這種關系模式不但打擊農民參與的積極性,還嚴重阻礙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致使我國大多數農民依舊處于自給自足的分散經營模式。
由于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都屬于較為落后的偏遠山區,當地沒有較多的出口創匯企業,且當地生產的農業產品缺乏科技含量,沒有較好的地理位置,由于生產工業技術落后未能打開市場銷路等諸多問題,致使農民組織水平與農業經濟規模化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為了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問題,就需要尋找一個媒介予以維持平衡,并且該媒介不但有先進的科學技術,還有大量的資金予以支持,同時還能對市場經濟具有一定調控能力及組織能力。此種媒介可以將當地農民聚集在一起,從而加快經營規模化。但是我國目前大多數農民都屬于抗風險能力的較低的,無法做大做強的分散經營[2]。
二、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龍頭企業帶動力,提高農民素質
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來說,當地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是任何小型作坊無可比擬的,因為當地龍頭企業能夠推陳出新,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想要更好的推動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就需要當地政府對龍頭企業予以政策上的扶持,促使龍頭企業能夠快速發展壯大,從而使其形成一條適合當地產業發展的產業鏈,具有較高附加值的產業產品,使之成為具有帶頭作用的重點企業。當地政府還要大力支持龍頭企業與國內外大型企業予以合作,幫助其招商引資,并以總體出售、參股以及資產轉讓等形式為龍頭企業注入更多新鮮活力,繼而在擴大龍頭企業規模的同時,還能提高當地生產水平[3]。
農民是我國農業產業化的主要主導者,也就是說要想農業產業化有所進步,就要提高農民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加強掌握農業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由此可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好壞與農民自身素質的高低有著極為重要的聯系。因此,我國農業產業化的首要條件,就是對我國廣大農村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并在各個鄉鎮縣設置學習場所,調動農民學習熱情,激發農民對新文化、新技術以及新知識的求知欲,使其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擺脫貧困落后思想,轉型成為新時代農民,從而為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動力[4]。
(二)完善農業產業機制,大力扶持產業項目
為了推動農業產業化長久穩定的發展,農民與個體化企業之間不能采用傳統的買賣合作形式,而是要建立健全兩者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將農業訂單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大力宣傳倡導農戶、產業基地以及重點企業一共構建持久穩定的合作關系,并且三者之間還要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合同,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農民利益不受任何侵害,同時也有利于重點企業增加創。另外,當地相關政府部門還要積極倡導重點企業收購農業產品時,應以比市場行情還低的收購保護價予以收購,并在制作以及銷售環節上給農民予以讓利,以此增加農民收入[5]。對于當地龍頭企業而言,龍頭企業應與農民之間制定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合作機制,如股份合同制以及股份制等合作樣式,這樣既能保證農民收入,又能強化企業與農民之間的關聯性,以此推動當地經濟良好發展,同時也實現整個農業的快速發展。
當地各個政府部門除了要注重龍頭企業的帶動力,還要逐漸完善當地農村專業合作社的評價機制,使得該項評價機制不但科學規范,還能調動農村合作社參與積極性。與此同時,當地政府部門還要加大對先進合作社的獎賞力度,并對當地農業產業化生產予以技術資金的大力支持,改變當地龍頭企業的被動融資境況,促使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服務體系變得多種多樣。通過招商引資以及資源整合等形式,努力提高當地龍頭企業的知名度,擴大當地企業的影響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進當地農業產業化長久穩定發展[6]。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產業化不僅可以增加農民收入,還能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實際推行過程中,當地政府一定要依照自身發展情況實施農業產業化,尋找阻礙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的具體因素,并根據這些因素采取相關措施,使其得到有效解決。另外,當地政府還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引進最新產業技術,積極鼓勵農民參與其中,使其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提高自身經濟收益,繼而推動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我國全面小康進程。
【參考文獻】
[1]呂雪美.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J].農家參謀,2019(15):25.
[2]劉德強.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05):48-49.
[3]唐興尚.加快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05):238.
[4]鄧麗婷. 農業產業化在我國的有效實現形式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5]陳瑞萍.低碳經濟視閾下我國農業低碳化路徑探究[J].中國市場,2019(27):58-60.
[6]徐靜靜.淺析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南方農機,2019,50(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