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
【摘 要】 近年來,我國金融產品、業務以及金融服務業的效率、監管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區塊鏈技術——一種在金融科技層面的底層技術,開始變得越來越有活力,逐漸輻射到了跨境貿易、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等等多個方面,并且成為投資行業進行投資的重要參照物。因此,本文將圍繞區塊鏈技術分析其對金融領域發展的應用及作用。
【關鍵詞】 金融業 比特幣 算法 區塊鏈技術 數字
伴隨著比特幣價格從低谷重新走到高峰,以及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對數字化資產監管的頻頻發聲,作為其底層技術的區塊鏈技術再次成為了市場熱議的話題。近年來,在各種創新技術的驅動下,金融產品及服務的效率和安全性得以極大的提升。金融科技作為一種業態,被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稱之為“未來全球的金融增長點和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點”。其中,區塊鏈作為金融科技的一項底層技術,已經深入到了跨境貿易、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等各個領域,并且吸引到越來越多投資機構的青睞。
筆者認為,在金融領域中,區塊鏈技術有“鑒證、成本、速度、風險管理、價值創新”五大優勢,同時,區塊鏈技術也有著“價值驗證,價值轉移,價值儲存,價值交換,貸款,融資與投資,保險及風險管理,核算與審計”這八個核心功能,毫無疑問,區塊鏈技術這五大優勢對其八個核心功能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未來,證券業務、零售銀行業務、會計核算業務、供應鏈金融業務以及保險業務將在區塊鏈技術的影響下產生較大的變化。
一、區塊鏈簡介
(一)概念引入。區塊鏈是借由密碼學串接并保護內容的串聯交易記錄,使得交易信息具有難以篡改、去中心化、永久存在的特性。簡單來說,就是以一定的串聯狀態的邏輯順序進行一次次的交易并進行記錄。作為當前社會環境下各行各業的研究重點,區塊鏈已然成為2019年學術領域以及金融領域等各行業的寵兒。
(二)區塊鏈的分類。區塊鏈共分為三類,分別可以按照網絡范圍劃分;按照部署環境劃分以及按照對接類型劃分。按照網絡范圍劃分,可分為公有鏈和私有鏈;按照部署環境劃分,可分為主鏈和測試鏈;按照對接類型劃分則可分為單鏈和多鏈。
二、區塊鏈發展歷程
隨著比特幣進入人們的視野,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受到投資機構的青睞。2017年,全球區塊鏈公司得到的天使投資以及風投資金綜合達到了6.4億美元,筆數達到了188筆,同時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也深入到了各個行業。現如今,區塊鏈技術現有的實際應用領域已經涉及到物流、跨境貿易、供應鏈管理、3D打印產業、用戶管理、跨境電商、健康管理、保險、能源管理與貿易、投票選舉、農業、城市治理等等多個方面且有發展擴大化的趨勢。
區塊鏈技術發展至今,受到了全球的廣泛關注,其中一項核心技術——分布式記賬技術,是各個國家及機構最青睞的技術之一,也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之一。全球有超過24個國家政府投入并建設分布式記賬系統,在美國,超過80%的銀行已經在2017年末開始引入分布式記賬系統,超過14億美金的資金投入到區塊鏈技術中心,超過90個跨國企業加入到不同的區塊鏈聯盟鏈中;超過90所銀行參與到分布式記賬制度討論;在過去三年,有超過2500的區塊鏈專利技術注冊。
三、區塊鏈技術的金融領域應用現狀
自2014年區塊鏈技術逐漸成熟以來,直至現在,有超過70個具有較高聲譽和聲望的金融機構率先引入并采用了區塊鏈技術。從當前技術發展進程看,目前情況下的區塊鏈技術可以以一種比較低的成本來提升在金融活動中的信任感,進而降低信用風險。其中,比特幣便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區塊鏈革新技術標志。
當前,在中國范圍內,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票據,資產證券化和公益捐贈等方面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區塊鏈技術,并且有了較大的進展和發展。
(一)區塊鏈金融為企業賦能。在經歷了2018年熱炒數字貨幣概念的狂潮后,區塊鏈產業的發展已逐步回歸理性和規范。2019年3月底,國家網信辦正式發布了第一批共197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與京東(JD)等國內互聯網頭部企業均入圍。據了解,已備案的這197個區塊鏈信息服務平臺,主要是利用區塊鏈提供防偽溯源、確權存證、供應鏈金融和開放平臺等類型的服務。我們可以看到,區塊鏈已經進入了合規化發展的階段,而區塊鏈技術的賦能,也從金融領域擴展到了其它領域,即“3C”。
“第一個C是Compliance合規”,我們主要研究數據科學、AI與決策智能、區塊鏈技術和隱私計算在科技金融和監管領域的應用,但Compliance是我們做研究的前提要素,合規產品設計也是我們特色服務。“第二個C是Conduct”,以行踐研。我們比較少對外,主要對內服務主業多家金融科技關聯企業,做概念驗證和商業落地,踐行我們的研究。“第三個C是Company”,我們在區塊鏈金融研究上,著重于區塊鏈技術和加密經濟在行業和公司級的應用場景怎么落地。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區塊鏈金融正在合規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咨詢和實踐結合,以面向企業的方式正在不斷地落地。換言之,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底層技術,真正的開始在產業之中開始發揮它的作用了。
(二)數字的錢包:打開數字世界的大門。眾所周知,區塊鏈技術關系到數字資產行業的發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數字錢包。
2018年5月31日,全球最大的以太坊錢包imToken宣布已獲得IDA的1000萬美元A輪投資。IMToken是數字錢包中具有相對代表性的公司,現在它已贏得StarCapitalIDG的投資。這條路在洶涌。對于數字資產市場,當交易所受到攻擊時,第一損失是用戶,一旦數字貨幣丟失,基本上就找不到它。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應該就是信任風險了,一門技術、一項業務如何能夠獲得比較廣泛的客戶群體,給予用戶安全感、讓用戶放心信任非常重要,因此,這應該是技術方和運營方所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的成熟,用戶對資產屬性的意識不斷增強,資產之間進行交易,用戶的私人交易頻繁,而在交易所的資產交易中,效率低下。接下來,錢包的使用率將會很高。作為中國最有經驗和用戶擁有的錢包之一,Bittpa對這個行業有深刻的了解。錢包在技術上是有較高門檻的,比特派從2013年開始做錢包,在世界范圍內,比特派的鏈可能不是最多的,但是在多鏈錢包里面,比特派一定是numberone。數字錢包有以下幾個方面比較重要,一方面是安全,是指一個團隊對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理解。如果對于一些算法理解不到位,你也能做出一個能用的錢包,但是這里面可能會藏著很多坑,錢包是不安全的。對于密碼學、隨機算法這些理解的高度,決定了一個錢包安全的天花板,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的錢包做得非常安全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錢包目前的商業模式是不收服務費,所以純粹的錢包真的是一分錢都不掙。但是當你的用戶基數做的足夠大的時候,你可以去做一些擴展服務,這樣可以有一些收入,當然這個收入比起行業里面現金流很大的企業來說還是很小的。不過錢包其實是根據行業變化去進化的,大家會慢慢發現錢包其實是不只是一個技術工具,各種各樣的擴展場景也開始去揉了進來。
四、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趨勢
筆者看來,對于整個區塊鏈金融發展的趨勢而言,總體來說都是謹慎樂觀的態度,區塊鏈技術將推動新的數字金融世界的加速到來。
在對區塊鏈發展的應用及監管方面,我們一直在講去中心化,其實不可能有絕對理想化的、絕對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不具備所謂的貨幣創造能力,所以它對于鑄幣權這個事情沒有形成直接的挑戰。其次,區塊鏈對于金融基礎設施的改變,你可以反過來看它的價值,它應該是一個自下而上的改變,它先是服務金字塔底層的人,這些人能夠獲得真正的金融服務,對于普惠金融意義非凡。
此外,我認為在區塊鏈世界,未來肯定會迸發出一些我們現在可能根本想象不到的形態的東西。根據現有的這些信息和邏輯,我能想到它現在有點像是處于1995年的互聯網時期,上網門檻高、體驗差,但是慢慢的這些會被設備、網絡協議的進化去解決。現在無論是做錢包或是用錢包管理資產,門檻相對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未來我相信這些門檻會慢慢變得越來越低,會有各種各樣的方案,能夠既兼顧區塊鏈特性和安全,又能夠把這些并不那么利于它普及的東西克服掉,慢慢它會真正融入到這個群體當中。
五、區塊鏈現有的監管情況
(一)國外監管現狀。對于區塊鏈技術,各國的監管現狀不一。總體趨勢是對區塊鏈技術包容,對加密貨幣監管趨嚴。筆者通過資料收集整理,對幾個代表性區塊鏈國家監管現狀進行盤點,包括以下三種國家:區塊鏈發達國家(新加坡&瑞士)、虛擬貨幣合法國家(日本&阿根廷)以及美國和中國。美國對于區塊鏈的態度并不明確,但由于虛擬貨幣在美元區發展迅猛,同時跟美元沖突比較大,對比特幣交易的濫管相對嚴格。目前一些州在努力立法,爭取區塊鏈能獲取更寬容的發展環境。
(二)中國監管現狀。在中國范圍內,我國對于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非常注重標準的統一,總的來說是大方向與世界標準契合并從中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規范標準,當前已有一定程度的嘗試和進展,未來發展比較明朗。
六、總結
總體而言,區塊鏈金融的發展不僅要克服很多技術層面的挑戰,還要在現有機制的監管下完成合規性的工作。我們正處于整個區塊鏈金融領域發展的關鍵節點,希望有識之士與我們共同參與推動區塊鏈金融行業的發展,區塊鏈技術在企業和金融機構賦能上做出更有價值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陸岷峰,徐陽洋.區塊鏈技術在普惠金融風險控制中的運用研究——以供應鏈中的小微企業為例[J].農村金融研究,2019(08):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