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決策,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推動農村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是當前學術界研究的熱門話題,本文通過對當前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四川省夾江縣發展“宣紙”產業為研究個例,力求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子,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夾江宣紙
一、引言
自中央出臺鄉村振興戰略計劃以來,國內外專家學者就農村文化產業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東就“農村文化產業”這一基本概念,進行了科學的界定:“農村概念基礎之上的農村文化產業是指‘在農業區域、以農民為創作和生產主體,多采用作坊式生產模式 [1],與農業不可完全分離,文化產品的提供者或者消費者任意一方與農業有著密切聯系,具有農村文化環境的文化產業[2]。這一概念的提出厘清了“農村文化產業”和“鄉村文化產業”的區別和聯系,為今后學者研究農村文化產業問題提供了基本思路和理論指導。
二、我國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問題
文化產業是伴隨著文化體制改革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發端于2003年的文化體制改革區分了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為文化產業發展掃清了認識障礙和體制障礙,2009年國務院發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把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0年中央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為文化產業確定了發展目標。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文化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局部到全局,在人類產業發展史上都屬罕見[3]。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農村文化生產力得到解放,農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蓬勃發展,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新一輪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
(一)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對于精神文化消費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國農村文化消費形式日益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農村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文化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文化市場比較繁榮。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3號〕,截至2016年末,全國96.8%的鄉鎮有圖書館、文化站,11.9%的鄉鎮有劇場、影劇院,16.6%的鄉鎮有體育場館,70.6%的鄉鎮有公園及休閑健身廣場,59.2%的村有體育健身場所,41.3%的村有農民業余文化組織。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取得了歷史性進展。
(二)農村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
1、農村文化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從整體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的區域布局非均衡現象十分突出[4]。由于資源開發的不平衡性與政策的缺失,導致農村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資金供給具有傾向性或不足、投融資渠道不暢、政府引導不力等問題[5]。從全國情況來看,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農村文化產業比較發達,文化產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較大,農村從事第二、三產業人員較多,對農村文化產業投入支持力度也比較大,而西部偏遠落后地區,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有限,文化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
2、農村特色文化品牌建設意識薄弱。特色文化品牌是指一個或少數地方所獨有的,而其他地方沒有的一種“稀缺”文化資源。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產業是一種朝陽產業,特色文化品牌是這一朝陽產業中的精品。作為一種資源,它有特定的物質形態,又有無形的精神遺產,具有文化性、傳承性、共享性等多種文化特質,既具有文化生產與文化服務的功能屬性,又可以作為文化財富代代相傳,如果得不到有效保護,又容易斷代消失[6]。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這些稀缺資源,不僅是傳承和保護特色文化品牌的需要,也是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7],實現特色文化品牌資源價值最大化的客觀要求。
3、農村文化建設人才資源匱乏。農村文化建設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培養特別是離不開本土化人才的培養。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得到解放,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導致農村人才流失。人才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地方文化產業發展要建設本土文化產業人才隊伍[8]。鄉村振興戰略下實現農村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大力培養鄉村文化建設人才,依靠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四川省夾江縣發展“宣紙”產業的經驗啟示
四川省夾江縣竹紙制作技藝于2006年成功申報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載體,夾江手工紙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對文化傳播起著重要作用,其本身具有巨大的文化價值[9]。夾江縣通過政府、企業、商會等多方面的力量,加強對傳統原料配制的保護和制作手段的創新,申請并通過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制定了《夾江書畫紙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采取必要的防偽技術,規范使用夾江書畫紙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防止與品種名稱雷同;制定了夾江書畫紙地方標準,解決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流程的問題,促使各造紙企業嚴格執行標準化生產,推動產品上檔升級,為打造夾江書畫紙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成立夾江書畫同業商會,動員社會力量共同致力于夾江書畫紙業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截止到2018年,夾江書畫紙、機制書畫紙及深加工銷售企業達到400多家,年綜合收入達50億元,超過3萬人從事書畫生產、銷售及相關產業,成為夾江的一大支柱性產業[10]。
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文化產業升級路徑分析
鄉村振興戰略為當前農村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與智力支持,但是農村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必須始終遵循文化自身發展的規律,培育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村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深入挖掘農村文化資源,培育特色品牌。文化資源或給人以美的享受和體驗,或給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啟迪,在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更加追求精神享受的今天,農村文化資源具有極大的開發意義與價值[11]。只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才能做大做強農村文化產業。當農村文化資源挖掘到一定程度還要注重培育文化品牌,提高文化知名度,農村文化資源與特色品牌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二)優化農村文化產業空間布局結構。我國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由于歷史和現實發展原因,文化資源地域空間分布存在不均衡現象。鄉村振興戰略下需要統籌整合文化資源,優化農村文化產業布局,促進農村文化產業均衡發展。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廣大農村文化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雄厚,需要加強引導,面向國際市場,加強文化創新,走文化精品路線。西部地區文化產業基礎薄弱但是發展前景廣闊,需要加強農村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農民文化消費需求,縮小與中東部地區文化發展的差距。
(三)加強農村文化產業人才建設。加強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文化人才是基礎,文化隊伍是保障。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加強農村文化軟實力建設就要加強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12]。由于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導致本土化專業人才流失。為此必須加強文化產業引導,加大文化產業職業培訓力度,鼓勵大學生返鄉和農民就業創業,培養一批高素質、懂農村、愛農村的專業化人才隊伍。
五、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推動農村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是當前和今后研究的長效熱點話題,盡管從目前來看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但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以及國家對于三農問題的持續關注,農村文化產業必將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支柱,農村文化產業也必然會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而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 潘魯生,趙屹.重視發展農村文化產業[N].經濟日報(理論周刊) ,2008-10-27.
[2] 趙東.鄉村振興戰略下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個基本概念[J].學術交流,2019(02):130-137.
[3] 高書生.關于文化產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編輯研究,2014(00):24-34.
[4] 祁述裕.主編.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5] 楊瑩.我國農村文化產業發展路徑探析[J].農村經濟,2017(08):91-94.
[6] 魯浩.淺談文化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J].新探索,2011,(01).
[7] 張彩鳳.論我國文化資源的產業化開發[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1,(01):7.
[8] 郭敏慧.產業融合背景下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6(14):102-103.
[9] 姚金金. 夾江手工造紙技藝及其品牌形象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10] 王衛東.中國夾江書畫紙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樂山市夾江縣隆重召開[OL].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11] 王悅洲.對我國農村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襄樊學院學報,2008(03):5-9.
[12] 孫閃閃.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 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 2018, 20(04):46-51.
項目基金: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91074202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