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海
[摘 要]江西省在農家樂旅游項目開發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形成了多種形式并存的農家樂旅游項目。但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時,也給鄉村的生態環境帶來破壞。通過調研,我們依據經營范圍和管理模式兩個維度對目前江西省農家樂進行梳理歸類,分析當前江西省農家樂旅游項目的總體特點。從農家樂旅游對鄉村物理生態環境、生化生態環境和服務生態環境等方面帶來的負面影響著手研究,試圖探析生態問題存在的內在原因。并從構建生態友好型農家樂旅游項目出發,在政府引導、監督等多方面提出了開發與經營管理農家樂項目的對策建議,為農家樂旅游項目開發與經營管理者以及農家樂旅游研究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家樂;旅游;模式;生態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1 前言
農家樂旅游是鄉村旅游的重要環節,是以“吃農家飯菜、住農家房屋、做農家事情、享農家快樂”的體驗農村生活的旅游形式。發展農家樂旅游項目,有利于帶動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活條件。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不要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說“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層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別是古村落要保護好。國家農業部于2013年啟動了“美麗鄉村”創建活動。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農家樂。農家樂旅游成為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的重點。2015年,國家旅游局開展創建“金牌農家樂”,評選出10000家“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各地積極響應,并以次為契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的環境治理工作,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作為中部地區的農業大省,江西省擁有獨特的民風民俗,豐富的紅色、綠色、古色、彩色旅游資源,逐漸成為沿海城市的后花園,尤其是農村資源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江西的農家樂旅游業起步較晚,雖然總體來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不嚴重,但是局部地區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初步暴露出來,在服務上也體現出諸多不足,影響了江西旅游業的整體形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江西要發揮后起優勢,規范現有農家樂經營項目對生態的負面影響,高起點謀劃走好農家樂生態旅游之路。
2 江西農家樂旅游的模式
2.1 基于經營范圍類型分類
2.1.1 “純餐飲”型的農家樂。這類農家樂通常只提供游客的就餐服務,以農家菜、土雞、土鴨、土豬肉和農家土灶等原生態綠色餐飲服務為賣點,基本家庭經營模式。這類農家樂大多分布在旅游景區景點附近、前往景區的沿途或城市的近郊。
2.1.2 “餐飲+民宿”型的農家樂。這類農家樂以住宿服務為主,融入農家文化和現代時尚元素,主要突出民宿和鄉村生態養生。這類農家樂大多分布在景區附近或風景較好的依山傍水區域,例如婺源的民宿分布最為廣泛,三清山、廬山、井岡山、梅嶺附近區域的民宿也較多。
2.1.3 “純采摘型”或“餐飲+采摘”型的農家樂。提供特色水果或蔬菜采摘服務,例如草莓、橘子、西瓜、蔬菜等,游客可以自己摘菜購買帶回,也可以自己現場烹飪制作,這類農家樂以休閑采摘的體驗與參與為賣點。這類農家樂大多為利用區域種植資源優勢開展的,項目分部也相對集中。例如灣里的葡萄采摘、南豐的蜜橘采摘、柴桑的桑葚采摘,等等。
2.1.4 “農事體驗+觀光+娛樂”型的農莊或綜合產業園。這類農家樂大多為公司制綜合型旅游項目,區域相對獨立閉合,例如景德鎮的向陽公社農家樂、新余的渝水區蘆茅溝山莊、吉安的泰和蜀口人家鄉村生態旅游休閑農莊等都屬于這一類。
2.2 基于經營管理模式分類
2.2.1 “自主、分散”的模式。這種模式門檻相對低,農民利用少量資金來改造自家的房屋和院落,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和就餐服務。在這種模式下,以農戶家庭為單位,分散經營,農家樂所有權和經營權為農戶所有,自負盈虧。這類經營模式在數量上占主體。
2.2.2“農戶聯合經營”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在某一農家樂或政府的帶動下,緊鄰農戶自愿聯合、形成農家樂聯合體。在聯合經營中統一進行宣傳,拓展消費市場,共同分享客源信息,避免惡性競爭,提升本地區農家樂的影響力,提高與周邊市場的競爭力,獲得更多的農家樂旅游客源,促進整體脫貧致富,比較典型的是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
2.2.3 “承包租用”的模式。這種模式是由當地或者是外部資金擁有者通過租用農戶房屋土地或承包集體山地等方式,對農村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形成農家樂旅游項目,農戶通過收租金獲得收益,但不享有對農家樂的經營管理權。這一模式在目前占有一定比例。
2.2.4 “合作社+集體+農戶”的模式。這種模式是由合作社、集體和農戶三方形成的經濟聯合體進行統一管理。通過租用村集體山林、土地等資源開發農家樂項目,利用本地綠色資源、旅游資源、人文資源等鼓勵村級組織成立農村各種股份合作社,以“合作社+集體+農戶”的方式,集體流轉農戶的承包耕地、山地等資源進行土地整理,連片開發,以租賃或股份合作形式給農業企業,在保障農民財產權益的前提下,使村集體在土地租金級差和分紅中獲得集體經濟收益。例如新余仙女湖區歐里鎮的昌坊村。
3 江西農家樂旅游的總體特點
目前,江西全省農家樂旅游項目眾多,已經形成了不少成規模有影響的農家樂品牌,如江西鳳凰山莊、安義綠都生態谷、浮梁向陽公社農家樂、蘆溪縣仙鳳三寶農業休閑觀光園、新余渝水區蘆茅溝山莊、萬年縣稻源生態農莊、鷹潭市金土地莊園、廬山市三石飯店、撫州市東鄉涵溪山莊、吉安市吉州區碩豐柚鄉園等等是都市居民樂于選擇的農家樂旅游去處。但更多的農家樂旅游項目是“自主、分散”模式,且以“純餐飲”型農家樂和“餐飲+采摘”型農家樂為主,絕大多數農家樂開發者為農村居民,依靠宅基地區位優勢模仿農家樂經營模式,缺乏創新,項目凌亂,沒有整體規劃。服務項目和內容照搬復制,大多都是吃農家飯、摘農家菜、喝自家茶,外加下棋、打牌、K歌、釣魚等形式,特色不明顯,追求短期效益,存在低層次競爭,對周邊的生態環境影響也較大,需要進一步規劃引導提升。
4 江西農家樂旅游的生態環境問題
4.1 物理生態環境問題
在農家樂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景區建設和旅游服務設施的建設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往往不經過科學論證,直接進行粗放式開發建設,造成了許多不可挽回的資源毀壞,如對植被的破壞、對樹木亂砍濫伐、地形的改變,等等。在發展旅游的過程中,違規修建道路、娛樂設施,新建飯店、民宿等住宿設施時隨意開挖,或者盲目擴大旅游區域范圍,修建過多的人造景觀。我們在考察中發現不少農家樂住宿設施未依山就勢,直接推平斜坡、直接砍掉大型樹木的隨處可見,對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建設性破壞,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有些農家樂由于是獨立經營,缺乏長期投入和經營理念,新建的建筑在風格和色彩上與周邊的建筑、自然、人文景觀不協調。還有一些經營者對名勝古跡隨意修葺翻新,甚至在古建筑上安置空調機柜等電器設備,內部鋪設人造大理石、地磚,人工修整痕跡明顯,導致景觀的不協調,破壞了景觀的完整統一,大大降低了美學功能。
4.2 生化生態環境問題
4.2.1 土壤環境的污染。農家樂的發展對當地土壤的破壞主要表現在:車輛和人員的來往導致表土流失,土壤被侵蝕的幾率大大增加,破壞了植被的生長環境,造成植被枯萎死亡;部分游客在旅游途中隨意丟棄垃圾,任意搭建帳篷,亂挖亂采現象嚴重,破壞了活動區域的土壤;農家樂經營者為了節約成本,沒有建設垃圾清理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垃圾隨意堆放、直接將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排放到土地中,導致土壤污染。
4.2.2 大氣環境的污染。許多農家樂在經營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選擇便宜的燃料,如柴火、煤炭等,而且用量大缺乏廢氣處理設施設備,導致大量的廢氣污染。有不少農家樂標榜以農家“土鍋土灶”為特色,有些還給游客提供野外燒烤服務,產生大量的濃煙污染大氣。因為要砍燒大量樹木,破壞了當地的植被,大大降低了對二氧化碳等廢氣的凈化能力,游客生活產生的垃圾選擇就地焚燒,對空氣的污染十分嚴重。
4.2.3 水體環境的污染。大部分農家樂沒有科學的排水、排污處理系統,在經營過程中將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和土地中,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而當地居民尤其是山區居民大多是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容易造成飲水安全。在旅游旺季,游客量大,生活垃圾及污水排放過多,破壞更為明顯。另外,有些不文明的游客直接將垃圾扔向水中,也會導致沿河的水體遭受污染。
4.2.4 生物物種環境的污染。當前農家樂旅游的經營過程中,由于缺乏相應的規劃和法制約束,游客不文明行為和經營者砍伐及捕獵活動頻繁,導致農家樂區域內及附近的植物和動物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植物來說,要面臨踩踏及游客不文明行為帶來的影響。有些野外用火使地表植物被焚燒,還常常引發火災,造成更大范圍的生物遭受到危害。對動物而言,有些農家樂經營者為迎合游客需求,捕獵野生動物,導致物種減少,生物鏈受到影響。
4.3 服務生態環境問題
農家樂旅游管理人才欠缺,經營者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管理水平不高,服務理念缺失。大多數農家樂都是家庭式夫妻店,從事農家樂旅游活動的經營人員的文化層次偏低,農民本身既是管理員又是服務員,旅游旺季時也基本是從鄉村聘請留守的大姐和阿姨做臨時幫工。限于農家樂經營主體文化水平和服務意識,整體服務水平不高,服務意識薄弱。有些缺乏長遠意識和規范經營理念的農家樂經營者甚至通過宰客等違法行為來獲取經營收益,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農家樂旅游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游客對提升服務與管理水平的需求迫切。
5 建設生態友好型農家樂的對策
5.1 加強政府引導,注重整體規劃
目前,不少農民開辦農家樂依然緊盯短期經濟效益,缺少遠期規劃的意識和能力,亂砍亂伐現象嚴重,服務品質也不穩定。要培養農家樂經營主體的環保意識,著眼長遠,讓他們認識到農家樂的吸引力源自于保護完好的生態環境,離開了綠水青山,農家樂就失去了長久的發展后勁。尤其是對一些農家樂旅游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鄉村,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農家樂的發展制定科學的規劃,以“生態優先、結構合理、特色突出”作為農家樂項目開發的基本要求,做好區域規劃。引導各地區根據自身特色合理布局,做好旅游發展規劃,保持農家樂旅游項目與所在區域的整體性和可持續發展。
5.2 做好宣傳,加強環保教育
環境保護要從環保意識著手,使包括農家樂旅游經營者、農家樂從業人員、農家樂的游客以及農家樂區域所在地的居民在內的相關人員能夠自覺維護生態環境。印制發放免費的宣傳冊倡導綠色生態旅游開發,通過生態保護宣傳與教育使農家樂旅游參與者能夠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針對破壞生態的行為定期進行曝光,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地方政府要指導農家樂項目經營者設立宣傳牌和標語等倡導低碳環保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引導游客的旅游行為。對農家樂區域居民展開教育與宣傳工作,綜合提高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規劃發展一批農家樂生態保護示范項目,做好宣傳,突出生態友好的導向。從生態文明的高度出發,引導農家樂項目堅持走生態友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5.3 規范建設,加強生態監測
農家樂旅游項目中各種建筑、住宿設施要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體現地方原本特色。建筑使用的材料要符合環保要求,充分利用可再生的生態能源,如光能、水能、風能、沼氣能等資源及雨水循環再利用等,最大限度地降低農家樂經營活動對環境的污染破壞。
加強農家樂環境污染防治執法力度,確保執法到位,落實責任追究制度。采用隨機抽查的方式對執法人員監督不力給予嚴懲,保證執法質量,包括對農家樂經營前后和經營過程中的監督。對影響生態的項目和行為堅決叫停,明確責任范圍,保證規劃的有效落實。利用先進的環境監測儀器對農家樂旅游區進行環境監測,定時通報監測結果,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審計,把握環境承載容量。包括水、土、空氣等環境的質量狀況,資源回收利用情況,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數量,環境衛生容器如垃圾箱、廢物箱的保有量和使用情況,廁所種類及數量、位置、檔次及使用與管理等信息,收集并形成環評的資料和環境質量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