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歡
摘? 要:中華名族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武術作為中華名族文化的一部分已經傳承千年。“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是流傳在民間的眾多傳統武術之一,充滿了神奇色彩并以其剛勁勇猛等特點在武術屆獲得重要地位。本文通過查閱各種資料、文獻,獲得八極拳的相關資料,以及訪談八極拳相關研究者和練習者,從練習者的角度分析八極拳的特點和技法特點,練習八極拳后的身體狀態變化。通過研究八極拳起源,對八極拳的特點、功能和發展現狀做出綜述性研究,從而讓八極拳以及中國武術廣泛傳播。
關鍵詞:武術? 八極拳? 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c)-0179-02
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和人們生活方式發生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的同時,文化傳播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人們從小從紙質書本中看武俠小說了解各門各派的武術,如今電影和電視劇的以影像的方式給予觀眾直接視覺上的展示,讓人們更加直觀地去了解中國武術。與此同時,在這些影視作品中又夾雜著高科技特效的使用,使得中國的傳統武術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八極拳就是具有神話色彩的武術項目之一,隨著八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傳統武術拳種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成功,八極拳也越來越多的為世人重視起來。八極拳的流傳甚廣,起源地也眾說紛紜,本文針對八極拳的起源、發展、流派及其功能做出綜述性的研究。
1? 八極拳的起源
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功法、格斗為主要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華名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武術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產生并逐步發展起來的。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們在滿足了生存的基本條件之后,開始在精神層面有了更高的需求,而武術在當時除了御敵自衛之外的同時,也被人當成了一種健身和娛樂的手段。中華武術在華夏土地上流傳數千年,他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實踐、軍事、宗教、等社會活動,“武術”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武帝長子蕭統所編的《文選》中,泛指軍事武力,和當今的武術含義不同。直至清末,武術一詞才與現代含義相近。中國武術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豐富多彩的內容、深刻的靈魂精神,具有修身、養性、防身、競技等功能,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并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這句話在武術界廣為流傳,八極拳以其動作的剛勁猛烈、樸實簡潔而聞名于世間。八極拳的“八極”一詞原為古地理概念,源于漢《淮南子·墜形訓》“天地之間,九州八極”。八極二字用于武術,其意為“八方極遠”之地。八極拳的起源眾說紛紜,古人要求格物致知,因此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第一種說法是起源于明代,戚繼光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在吳丕清的《回族武術八極拳考述》中描述:“‘八極拳起源于河北孟村,由回族吳氏所創,由吳鐘先生創立”。馬明達曾描述呂紅武藝的“呂紅八下”與現今八極拳的八大招、動作剛猛、六大開相合,兩者也有相近之處。盡管對八極拳的起源評判不一,但是吳鐘先生對八極拳和六合大槍的技術體系構成和傳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被后世尊稱為八極始相。
2? 八極拳的特點和門派
2.1 八極拳的特點
八極拳又稱為“開門八極拳”,從其名稱中就體現八極拳動作剛勁兇猛的特點,強調直接強攻對手正門,撕裂對方的防守門戶。劉云樵先生也曾談到八極如虎之威猛。同時八極拳又是注重內外兼修,調息修身等要點。八極拳是我國武術界中的中流砥柱,是具有傳統武術中有明顯特征的拳種之一。八極拳的剛猛強勁正如歌中所言:“瘋牛驚象龍虎行,開步打拳一團風。行如風,穩如釘,四面八方任我行。”
八極拳有“慢拉架子,快打拳,疾打招”之說。“慢拉架子”是指練習者需要調整身體姿態和招式動作,調整身型和動作在準備好的姿態;“快打拳”是在“慢拉架子”的基礎上保證動作準確后快速發力,利用自身的感發放勁力;而“疾打招”屬于八極拳中的最高境界,它指習練習者在慢拉架子、快打拳之后,迅速地打出八極拳的技法,達到“發不及覺”的程度。
2.2 八極拳的門派地域
八極拳在歷經數百余年的變化中,技法愈發的成熟完善,逐漸形成獨特的演練體系和技巧風格,早已通過滄州流傳中華各地。其拳法主要傳習地目前有滄州地區、津京地區、東北和西北地域 。
滄州是八極拳的核心發祥地,主要有孟村、羅疃、自來屯、狼兒口4個重要地域。孟村八極拳基本上還具有吳鐘八極拳的特點,同時又融合了當地劈掛拳等技擊功法特點,表現為兼顧近身靠打和長擊遠打特點。津京地域是滄州各支八極拳重要延伸地域,八極拳因其簡單易學,較強的實戰性,深受這倆地的練習者喜愛,成為各社會階層強身健體和生活娛樂的重要形式。東北地域的八極拳古樸、莊重,由長春為中心向東三省傳播。西北八極拳彪悍粗狂,由武術大師馬鳳圖、馬英圖先生傳入。兄弟二人倡導戚繼光“各家拳法兼而習之”的觀點,創立了以“通神達化,備萬貫一,理象匯通,體用兼備”為宗旨的通備武學體系 。
3? 八極拳的功能
武術作為中華名族的文明瑰寶,凝聚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文化資源,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極大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實踐。八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堅實根基,其理論深奧,技術精湛蘊含著博大的中華武術精神,并給練習者帶來眾多的益處。
3.1 健身功能
人食五谷,必然會有生老病死,而人們的健康與身體素質相互關聯,八極拳注重內外兼修,其動作招式兇猛剛烈,練習八極拳時身體各部分肌肉力量得到極大的提高,幫助其骨骼強化,外可提高機體抗損傷能力,內可預防骨骼疾病的發生。在練習八極拳時,外練皮骨,內練精氣神,內臟與身軀兼修。許多本患有的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通過經過八極拳內功的修煉,都可得到治愈。不僅如此,長期堅持八極拳練習,可有效地鍛煉到全身肌肉、關節、韌帶,內可理臟腑、通經脈、養氣血、調精神,從而達到修身補氣的作用,改善人體內在各系統和器官的功能,對增強體質是十分有益的,起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壽的作用。
3.2 防身功能
八極拳是的動作樸實直接,其技擊性極強,具有極高的實戰技術,其套路中的動作,幾乎每一項都有鮮明的技擊能力。長期練習八極拳的人,不僅可修身,亦能防身,在遭遇危險時,不僅可以起到防身的作用還可以幫助他人。當今世界格局,雖然大局穩定,但是有些敵方勢力依然蠢蠢欲動,在某些地區和地域制造沖突和摩擦,企圖侵犯我國領土和主權,若中華男兒均能認真習武,必將對各方造成威懾。八極拳的一個動作就是一個技擊招法,如通天掌、兩儀頂肘、一字頂肘這些動作都保持極強的技擊性,沒有被“藝術”化或“表演”化,都可以直接用于技擊,是十分兇狠的招式。
3.3 修身功能
中華名族五千年來自古尚武,“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各位習武者的精神追求。習武者均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嚴于律己,不斷地改造武術,使習武者日益表現出高雅的品質,呈現出俠者精神。在當今的新時代社會中,快節奏的生活節奏使人們更加焦躁、壓抑,練習八極拳可以幫助我們發散多余的精力,提高生活能力和質量,幫助人們抵御和消除學習和工作的壓力,靜心寧神。武術的練習過程伴隨大量的雙人的對練和實戰,具有危險性和挑戰性,習武者通過不斷的練習,養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優秀武德 。
參考文獻
[1] 邱丕相,蔡仲林總.中國武術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吳丕清.回族武術八極拳考述[J].回族研究,2004(3):83-86.
[3] 常雪.我國八極拳地域傳播發展歷程與流派差異性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7.
[4] 常玉剛,常子健.我所認識的幾種風格的八極拳[J].中華武術,2008(5):48.
[5] 王敏婷.一代八極拳宗師吳秀峰[J].蘭臺世界,2014(4): 122-123.
[6] 賈麗.流傳于西北的八極小架挖掘整理及多媒體視頻教材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