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升學生文化自信、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應用情趣教學法,可進一步提升詩歌教學趣味性、開放性、探究性,為學生快樂學習與健康成長提供空間?;诖耍疚木颓槿そ虒W法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情趣教學法;小學語文;詩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在學習與思考過程中,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熱切的情緒時,會對面對的事物感到驚奇,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習與思考更具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性。而情趣教學法則是以學生興趣為起點和終點,在多樣化教學手段應用下,使學習情趣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以下是筆者對情趣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應用的幾點心得體會,意在拋磚引玉。
一、立足文本,注重詩歌本身情趣的探尋與挖掘
小學語文詩歌題材豐富,內容多樣,語言優美,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創新思維的激發、鑒賞能力的提升,存在積極影響。對此,任課教師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應善于立足文本,進行詩歌本身趣味的探尋與挖掘,以詩歌作品所具有的魅力,調動小學生學習興趣,使小學生在詩歌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在快樂中獲得發展。例如,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特別是一些現代兒童詩學習、鑒賞中,如《小小的船》《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等,詩歌的語言、詩歌描繪的場景皆蘊含著童真與童趣,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有效將作品中的情趣進行具體呈現,以激發小學生詩歌學習興趣,提升語文詩歌課堂教學質量。就《小小的船》而言,詩歌中運用了眾多疊詞進行景物特征的描繪,如“小小的船”“藍藍的天”“彎彎的月兒”等,在朗讀過程中富有節奏感。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出詩歌的韻味,體會詩歌朗讀的趣味。與此同時,詩歌描繪的場景具有較強的形象性,任課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時,讓學生進行聯想與想象:夜色下一彎明月掛在天邊,星星環繞,“我”來到月亮之上,坐在月船中與星星低語……在此過程中學生思維得到拓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有效調動。
二、聯系生活,加強詩歌趣味性教學情境的創設
意境美是詩歌共有的特征。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種媒介或方法,將詩歌中蘊含的意境美進行具體呈現,為學生創造教學情境,為學生學習提供體驗平臺,使其在體驗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獲得情感與思維的啟發,從而實現詩歌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古詩《望廬山瀑布》時,任課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瀑布飛流直下的真實場景。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夸張手法在故事中的運用,理解其運用的作用與效果;另一方面,讓學生獲得視覺體驗,感受自然力量,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并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又如,在學習古詩《詠柳》時,教師可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體驗中,感受古詩詞的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即,帶學生到自然中去,讓學生仔細觀察春日中的柳樹,在觀察中,獲取“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認同感,了解詩與生活的關系。
三、利用游戲,激活學生參與詩歌教學活動動機
由小學生成長特性可知,小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較重,對游戲、故事等具有天生的喜愛。因此,在趣味性語文詩歌教學活動設計中,游戲、故事等的運用必不可少。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明確認知小學語文詩歌教學內容與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踐,保證游戲、故事等在情趣化教學中的科學運用。例如,在《小小的船》新課導入階段,配置“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猜謎游戲,以謎語所具有的魅力,激活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注意力,實現學生課堂教學活動參與積極性、主動性的有效培養。又如,在《小池》古詩教學中,開展“詩中畫”競技游戲,要求學生根據古詩內容以及對古詩的理解,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為故事配畫。通過詩歌與繪畫的有機結合,加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激活學生想象力。與此同時,在競技中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提升學生參與古詩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此外,小學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針對中高年級學生,可以開展拓展性娛樂型活動。如創設“故事對對碰”游戲,即將同一風格或同一主題的故事歸類,用時最少且最準確的小組獲勝。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知道《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屬于思鄉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別董大》等為送別詩,從而在游戲中進行知識的鞏固,加強學生詩歌積累。
四、善于設疑,注重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與拓展
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可通過設疑來實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趣味性問題、啟發性問題、探究性問題、實踐性問題等的科學設置,調動學生求知欲,使其能夠自主進行問題求解,并在求解中培養與拓展思維。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問題設置過程中,問題應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并且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知識探索欲望,以保證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詠柳》時,教師在課前提出引導性問題,如:“同學們認識柳樹嗎?它長什么樣子?”將學生引入新課學習中,提升學生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從古詩藝術手法入手,提出探索性問題:“詩中哪一句運用了擬人句?”“擬人手法運用有哪些好處?”加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深化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教師在課后練習過程中可以設置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與想象,即讓學生以花、月、草、樹等具體事物為載體,編寫描寫事物形狀的擬人句,或者是根據古詩內容創編“春與柳”“我是詩人”等的故事,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五、運用技術,推動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方法創新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面對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發展,教師應善于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小學語文詩歌情趣教學,拓展情趣教學法應用路徑,提升情趣教學法應用的效率。例如,根據詩歌“詩”與“歌”有機結合的特征,教師可根據詩歌內容,利用多媒體進行詩歌朗讀配樂,通過音樂的應用為學生營造輕松、舒適、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詩歌朗誦中體會詩歌所具有的韻律美、形式美。與此同時,教師可根據詩歌描寫的畫面,利用多媒體創設相應的視頻與動畫,將文本文字以“聲音+影像+圖片”的形式進行具體體現,增強學生感官體驗,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記憶與理解。此外,教師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根據詩歌內容,進行相關資料,如創作背景、作者生平、詩歌主題相關生活事件等的下載、整理與利用,實現詩歌教育、美育教育、德育教育等的有機結合,加強學生對詩歌表達情感的理解。
六、結論
情趣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也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對提升小學語文詩歌教學質量與效率存在積極影響。對此,任課教師在明確認知情趣教學法應用重要性的基礎上,應立足情趣教學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為學生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語文教學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光新.形象直觀? 畫龍點睛——也談教學媒體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
[2]張紅心.情趣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14).
作者簡介:林雪,女,江蘇省常州市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畢業于吉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詩意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