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姿
【摘要】小學教育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學語文更是學生開展其他方面學習的基礎。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進行了研討,并由此指出朗讀教學的有效性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在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應引起有關人員的重視。文章首先對現階段朗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而后對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進行了講解,以期為有關人員提供資料方面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研討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他科目的工具科,很大一部分學生其他科目學習成績較差就是因為對文字理解程度不夠,因此為提高小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則一定要加強對小學語文的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朗讀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重復朗讀也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關注程度有待提升,學生無法進行充分的朗讀學習,而且由于傳統教學方法通常是利用講授的方法,學生參與性較低,進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加入朗讀教學后,不但能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
一、朗讀教學在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朗讀教學重視程度有待提升
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會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學習,但是通常卻僅是將其作為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記憶程度的一種方法,而且此種教學方法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所占比例相當小。這樣一來學生在此過程中對于自身語言能力及閱讀能力的鍛煉機會較少,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同時由于教師對朗讀的重視程度不足,也導致其不能真正引導學生體會到朗讀的重要性及其內在意義,因此此種教學也無法發揮其真正的效果。
(二)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導程度有待提升
現階段的朗讀教學大部分教師并不能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指導教育,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時也僅是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而由于課堂教學內容較多,一些教師甚至會將朗讀教學安排在課后,讓學生自行朗讀。這樣一來不但教師不能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有效的教導,而且甚至不能保證學生確實進行了朗讀學習。長此以往,小學生在語文朗讀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升,不但影響著朗讀的教學效率,而且對于學生朗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得不到正確的指導,既不利于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理解寫作方面能力的發展,進而影響語文的整體學習。
(三)教師的教學模式有待更新教學方法有待改革
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在對小學語文進行教導的過程中對于朗讀方面的教學就僅是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模式過于老套方法過于單一,無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在現階段教師對于朗讀教學的方法稍有改進,對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也較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仍無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仍有待進一步改革更新。
二、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分層次朗讀,提升教學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時要重點關注文章的層次感,指導學生根據文章的層次來朗讀。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文章的內容對朗讀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規劃,要組織學生由少到多地進行朗讀安排,一層一層地增加朗讀內容,由此來確保學生能慢慢適應朗讀的節奏。同時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要深刻地體會文章要表達的內在含義,進而能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進行文章《少年閏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時就可以利用分層次的朗讀方法來提高閱讀的有效性。這要求教師首先對文章內容進行層次劃分,再組織學生進行分層次、分部分的朗讀,每朗讀完一部分就要對其進行一次小結,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文章所描述的內容表達出來。這種方法不但提高了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的認真程度,而且也增加了學生對文章含義的了解,同時鍛煉了學生的總結能力,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有著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
(二)分角色朗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的文章內容有一部分是具備較多角色的,對于這種文章,在開展朗讀教學時可充分利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進行。這種方法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每個學生分飾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朗讀的方法也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有利于學生對不同角色人物情感的深入體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進行《為人民服務》一文的朗讀教學時,即可利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使多名學生合作完成對文章的閱讀。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組織好學生的分組情況,可將班級學生分為幾個大的小組,每組成員再進行角色的分飾朗讀,同時選出每組朗讀效果最佳的學生進行示范,這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機會,促進學生的共同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增加朗讀種類,提高學生感情把控能力
小學語文課堂中所涉及的文章種類已經有很多了,包括敘事文章、詩詞文章、說明文章、童話文章等,對于不同種類的文章朗讀方法及感情運用都是不同的。所以在進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時要想取得最佳的效果,則要有意識地增加朗讀的種類,以此來鍛煉學生對不同類型文章朗讀方法的掌握,同時對其內在感情的把控也能有著較大程度的提升。而在增加朗讀種類后,也有利于學生對語文成績的進一步提高,能保證教學取得更高的成效。比如在組織學生對文章《一件小事》進行朗讀時,要運用敘事類文章的朗讀方法開展教學;而在組織學生對文章《女媧補天》進行朗讀時,則要利用童話類文章的朗讀方法開展教學。這樣針對不同的文章類型而制定的特定朗讀方法不但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掌握,而且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情感走向,進而更加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四)從整體上增加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感知
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對文章進行層次劃分,組織學生分部朗讀,還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文章內容進行把控,教導學生從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礎上對每一部分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一來,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入地感知到作者的情感態度,由此能進一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這種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語文的學習效率。比如在進行《祖父的園子》一文朗讀教學時,教師可先將文章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為學生講解清楚,然后再組織學生在這一前提下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而后組織學生在朗讀過后對文章要表達的內容情感進行總結并討論,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及記憶程度,進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最終目的。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其重視程度。在進行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首先對文章內容進行類型區分,然后根據其所屬范疇引導學生利用適合的教學方法進行朗讀,在此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增加對文章感情方面的表達。此種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同時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都有較大提升,可在適當的時期進行一定范圍的推廣。
參考文獻
[1]董玉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討[J].新校園(中旬),2017(1).
[2]楊紅月.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
[3]孫海玉.關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課外語文,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