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清
【摘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學習與工作的質量。在小學教育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老師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本文對信息技術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階段屬于學生學習生涯的起步階段,對于學生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語文學科又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所以小學語文老師要在課堂的教學中積極地運用信息技術,改善課堂的教學氣氛、提高教學質量,讓小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學好語文這門學科。
一、運用信息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課文都是經過專家們在古今中外的各個名著、經典中,進行篩選、審核之后編輯而成,所以小學語文的教材不僅內容豐富而且生動有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老師就要運用好語文教材,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學生才會認真開展學習活動,積極地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這都是興趣的直接動力產生的效果。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在課堂中占據了主要的教學地位,向學生教授課本中的知識,并且帶領學生學習生字、詞組等基礎知識,但是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會感到語文學科的枯燥。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特別大,并且對新鮮的事情會有很強的求知欲,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就要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點,積極地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信息技術的優勢就是擁有豐富的網絡資源,那么語文老師就可以運用這豐富的資源,把語文教材中抽象的文字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深刻地感受到語文學科的樂趣。
教學《香港有棵老榕樹》這一課時,為了能夠滿足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網絡資源中搜集了關于香港的這棵老榕樹的視頻和相關資料,讓學生結合視頻認真學習課文的內容。在課堂中我先帶領學生去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港、灣、榕、筑、商、挪、簽、噸、扭、贏”,把這些生字掌握之后,我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去體會香港人對老榕樹的愛護之情和贊美之情。等學生都讀完課文之后,我問學生:“你們喜歡這課老榕樹嗎?想不想進一步去了解這老榕樹?”同學們都紛紛表示很喜歡老榕樹,也很感興趣這棵樹發生的故事,然后我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觀看了這棵老榕樹的視頻,以及太古大廈落成之后,現代文明和自然景色和諧共處的獨特景觀讓所有人都為之震撼。這棵大榕樹直徑18米,很多學生對這個數字想象不出來榕樹到底有多大,但是通過對視頻的觀看,清晰地理解了榕樹的珍貴和對香港人的意義。所以小學語文老師運用信息技術于課堂的教學中,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更能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內容結合,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語文是一門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的語言類學科,掌握了語文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小學生年齡比較小,理解能力還比較薄弱,所以語文教材中有一定的文字也有一些插圖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但是畢竟插圖是靜態的,不僅插圖的數量有限,在表達課文的內容上也不夠清晰、生動。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就要積極地使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把課堂的教學內容不斷豐富起來,讓學生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新型教學模式,通過直接的視覺、聽覺上感動的刺激,深入地理解課本中知識點和重點。
教學《甲午海戰》這一課時,由于學生距離這段歷史時間久遠,對于課文中的“2艘戰艦和4艘魚雷艇”“北洋海軍提督” “艦首艦尾大炮輪番射擊”“海面上硝煙彌漫,烈火熊熊,炮彈激起的水柱沖天而起”等這些場面學生無法理解,更體會不到鄧世昌和200多名官兵為國捐軀的英勇精神。于是我就運用信息技術搜集了關于“甲午戰爭”的視頻,讓學生通過對視頻的觀看,去感受課文中鄧世昌帶領眾將士反擊敵軍的壯烈場面,并且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去仔細觀察鄧世昌與眾將領的神態、動作以及語言,只有觀察了每一個細節,才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將士們的愛國之情。這一課對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把信息技術與教材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把教材和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學習,不僅豐富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又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三、通過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語文課程在小學教學階段,是三大主科之一,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與質量非常關注,學校與家長也格外重視語文學科的學習。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語文老師會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與重點為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小學生年齡小學習能力薄弱,面對老師這樣的教學模式會感到壓力比較大,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會慢慢降低,學生在課堂中掌握知識的程度也達不到語文老師的預期標準。所以語文老師要積極地學習、運用信息技術新型的教學模式,把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和內容與信息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這樣才能培養好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力。而且當前社會發展迅速,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老師對于學生的培養就不能停留在成績上的提高,而是深入地研究學生的性格、特點,發掘學生優勢與弱點,全面地培養出具有優秀的綜合素質的學生,所以語文老師要把信息技術模式靈活地運用,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老師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文學科素養。
教學《江山如此多嬌》這一課時,課文的標題就是毛澤東同志詩詞中的一句,整篇文章主要是圍繞著人民大會堂中一幅大型國畫創作的故事。我先讓學生去通讀全文,感受一下這篇課文所講的內容,去體會一下兩位畫家完成這項神圣的任務時的心路歷程。學生都認真地進行著閱讀,然后我問學生:“你們有沒有讀過毛澤東同志的詩歌?‘江山如此多嬌出自哪一首詩呢?”學生們都搖搖頭,于是我打開視頻,讓學生欣賞毛澤東同志的《沁園春·雪》的朗誦,學生很快就被這詩歌的內容所吸引,并且從詩歌中感受到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革命家的偉大抱負。然后我又運用信息技術把人民大會堂中這幅“江山如此多嬌”的大型國畫展示給學生,視頻中不僅有畫作的全景,還有近鏡頭的作品局部欣賞,讓學生從遠到近地好好觀察、欣賞了一下這幅神圣的作品。于是我問學生:“那你們說說看,人民大會堂這幅國畫,哪部分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有的學生表示這幅畫的尺寸讓他很震撼,還有的學生說畫中的冉冉東升的紅日讓他印象深刻,有的學生說白雪皚皚的雪山讓他感慨,也有的學生喜歡東海的氣勢磅礴,這幅國畫作品把主題“江山如此多嬌”表達得淋漓盡致,讓人一看到這幅國畫就能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并激起對祖國的熱愛。
四、結語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借助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改變課堂的教學氛圍,積極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讓小學生學好、掌握語文這門課程,為他們以后的學習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瑞喜.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消除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倦怠的有效途徑研究[J].學周刊,2019(13).
[2]郝偉云.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微課教學的建議[J].學周刊,2019(9).
[3]竇陳娟.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研究——基于六安市五所小學的調研[J].小學教學參考,2018(30).
[4]戚玲,王偉山.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