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珍 梁富一 馥俊 阮梓怡

【摘 要】本文對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的學業情緒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女生在各類學業情緒上的體驗強度各不相同,不同年級的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在學業情緒中存在著積極的情緒(高興)和消極的情緒(厭倦、沮喪和心煩—疲乏)因子,它們之間存在著顯著性差異,提出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學業情緒的策略:優化學前教育課程體系,開設女性特色校本課程;創設學前教育專業訓練時間,推行在“教中學、學中練”;發揮第二課堂的效能,重視專業培養過程和質量。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女生 ?學業情緒 ?提升策略 ?女性特色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C-0028-03
幼兒教育的主要從業人員為學前教育專業女生,該群體的學業情緒與她們的就業興趣和從業熱情緊密聯系,關系著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質量。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將來所面對的對象是3~6歲幼兒,這份工作責任大,因此給她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學業情緒是一種體現在教學、學習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的認知方式、學習態度和身心健康。Pekrun等人在第一次界定了學業情緒的概念,他們認為與學生的學習學業、課堂教學等有直接密切聯系的情緒,都統稱為學生的學業情緒。在國外學業情緒研究的基礎上,我國學者黃先偉在研究大學生自我學業情緒中認為應對方式包含有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感、考試焦慮、成就感等,大學生應對方式不當易引發心理問題,進而危及大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個人發展。孫芳萍、陳傳鋒的研究發現學業情緒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成績,還可以預測學業成績的變化。韓穎、畢景剛等人對普通大學生學業情緒的調查表明,改善大學生不良的學業情緒,讓他們體驗到積極向上的學業情緒,有益于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和促進他們身心健康。而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女生這個特殊群體學業情緒的研究很少,但是她們的學業情緒會影響祖國未來花朵的茁壯成長。因為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的學業情緒與她們身心健康的發展、師生關系的構建、職業生涯的規劃等息息相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這些因素采取積極措施,有利于改善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的不良學業情緒,激發她們良好的學業情緒,進而促進學業成績的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女生既是幼兒教育事業的主要構成人員,也是保障幼兒教育事業穩步前進的基石。因此,需要關注學前教育女生學業情緒,以幫助她們在幼師院校里迅速地成長起來。
一、研究方法、研究對象、測量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等三種主要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學校中隨機抽取600名學前教育專業女生作為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75份,回收率達到95.83%,其中有效問卷557份,有效率高達96.87%。大一年級186人,大二年級187人,大三年級184人。
在本研究,測量量表是《青少年學業情緒問卷》。《青少年學業情緒問卷》由俞國良、董妍編制,這份量表共72個題目,其中包括4個分量表:積極高喚醒(自豪、高興、希望因子)量表、積極低喚醒(滿足、平靜、放松因子)量表、消極高喚醒(焦慮、羞愧、生氣因子)量表和消極低喚醒(厭倦、無助、沮喪和心煩—疲乏因子)量表。該量表采用5級記分方式,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記1~5分。學業情緒的4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分別達到0.785、0.815、0.833和0.915,說明該量表在本研究當中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采用數據分析軟件SPSS For Windows19.0,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統計。
二、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學業情緒的狀況
(一)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學業情緒的總體特征。如表1所示,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的學業情緒各因子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學業情緒的各因子的值由高到低排列為:希望因子、高興因子、沮喪因子、平靜因子、焦慮因子、生氣因子、自豪因子、放松因子、羞愧因子、滿足因子、心煩—疲乏因子、無助因子、厭倦因子。由此可見,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在學業情緒希望及高興因子的得分較高,大部分同學對待自己專業的學業情緒還是積極樂觀的,但是消極的因子也較突出,如沮喪、焦慮、生氣等。因此,需要關注學前教育女生的學業情緒。
(二)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學業情緒的年級差異。如表2所示,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在積極情緒(高興因子)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其中大一女生的情緒狀態較好。而消極情緒(厭倦、沮喪和心煩—疲乏因子)在學生年級分布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大三學生的消極情緒最為嚴重。
由表3可見,學前教育專業大一女生在高興因子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學前教育專業大二女生和學前教育專業大三女生,學前教育專業大三女生在厭倦、沮喪和心煩—疲乏因子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學前教育專業大一女生。
三、討論
(一)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學業情緒的總體特征。通過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在學業情緒各因子上的得分各不相同。這反映出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學業情緒的不穩定性。分析原因發現: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的心理發育速度較生理發育更為緩慢,心理成熟水平嚴重滯后,因此往往導致她們的情緒轉變過快,來不及進行深入的情緒體驗。在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培養學業情緒方面,應增強她們的情緒調控能力,塑造她們積極樂觀情緒。
(二)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學業情緒的年級差異。本研究結果表明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在學業情緒中的高興、厭倦、沮喪和心煩—疲乏4個因子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在高興因子上,學前教育專業大一女生顯著高于學前教育專業大二女生和學前教育專業大三女生。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學前教育專業大一女生剛入學時對全新的校園環境充滿好奇心和喜悅感。因此,她們會對自己的新專業還是充滿興趣和信心的。第二,學前教育專業大一女生還未真正進入大學專業學習,對自己將來所學專業還是有點迷惘,在迷惘階段她們的升學壓力還是相對較小的。而在厭倦、沮喪和心煩—疲乏的因子上,學前教育專業大三女生顯著高于學前教育專業大一女生,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大三階段學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物質與精神壓力俱存),容易觸發出較多的負面情緒,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沮喪心理,整日無所事事并伴隨心煩意亂和疲憊不堪。
四、研究結論
(一)各類學業情緒上的體驗強度各不相同。不同年級的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在學業情緒中的積極情緒(高興)、消極情緒(厭倦、沮喪和心煩—疲乏)存在顯著性差異,當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學生處于積極的情緒狀態時,她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也會上升,渴望獲得知識來提高自身專業水準。這是因為良好的學業情緒能夠促進學生更加自覺主動地追求學業成就,建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專業素質水平。可以說,良好的學業情緒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學習主動性的“中介變量”,而不良的學業情緒則是阻礙她們實現專業提升的“瓶頸”。現代心理學認為,主體參與性及積極性是促進學生學習發展的原始性動力。建構主義也表明,“填鴨式”教學法企圖從外部對學生灌輸知識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有價值、有意義的教育應該是尊重學生,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建構起知識體系。因此,只有讓學前教育專業女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才能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中體驗到樂趣,從而承擔自己專業的責任感。
(二)良好的學業情緒能激發學生專業技能成熟。2014年,Kim等人的研究表明,學生的職業技能的掌握、成熟度與他們的學習興趣、意愿呈顯著性正相關,與學習壓力呈顯著性負相關。因此,在指導學前教育專業女生時,應該在專業技能成熟度與學業壓力之間進行調節,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的積極學業情緒越充分,專業技能就越容易成熟。如果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存在較多的積極學業情緒,就能夠積極地應對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認真投入專業技能的訓練中,激發她們良好的學習動機,提高自我效能感,從而增強他們對專業的認同感和職業的自豪感,進而更加熱愛幼教事業。因此,關注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的學業情緒對提高其專業技能的成熟度水平、穩定幼兒教師隊伍、保證幼兒師資至關重要。
(三)良好的學業情緒能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良好的學業情緒是衡量學前教育專業女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女生良好的學業情緒情感,不僅能夠對她們的專業成長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對她們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健全的心理都具有重要意義。在全國高度重視幼教事業的基礎上,如果給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營造一個寬松平等的學習環境,那么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學業情緒,減輕學習的壓力,獲取專業文化知識來提升學習成績,進而幫助她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而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將來走向幼教崗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提升策略
基于以上結論,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在提升學業情緒方面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優化學前教育課程體系,開設女性特色校本課程。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結構設置方面,要根據學前教育的特色,結合學前教育女生身心發展特點及幼兒園對教師崗位的需求,建立一個以專業知識技能培養為核心的幼教教學體系,體現幼兒教育特色。比如,學前教育女生普遍都存在文化基礎差、教育理論基礎薄弱的問題,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專業理論課和通識文化課的訓練。同時,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如幼兒教育學原理、幼兒心理健康、幼兒園活動設計原理等課程加以拓展、延伸和深入。在課程設置上開發出具有女性特色及內涵的校本課程,如杰出女性講座、女性禮儀、書法繪畫、茶藝品嘗、插花刺繡、音樂欣賞、影視賞析等課程,同時開設樂器演奏、化妝美容、手工編織、空間設計等具有女性氣息的校本課程。
(二)創設學前教育專業訓練時間,推行在“教中學、學中練”。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的學業任務繁重,在短短的三年內要完成教育理論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及見習實習等多門課程,各項技能又比較分散,因為幼師崗位對幼教教師的要求是能夠具備說、彈、唱、畫、跳等多樣技能以滿足幼兒園多種課程的需要。充分利用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個人藝術素養卓越的優點,開設定向的培訓課程,專門用以對學前教育專業女生進行藝術素養的拓展訓練,提升她們的專業技能。同時推行“教中學、學中練”,做到“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深入開展實踐學習、體驗學習、模仿學習、情境學習、模擬課堂,多渠道全方位地優化教育教學過程。踏實、勤奮、刻苦、鉆研不僅是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在學習中應該堅持的可貴品質,而且是在任何行業都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的職業訓練,培養她們踏實、勤奮、刻苦、鉆研的拼搏精神,不僅有助于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學業的順利完成,也對她們踏入社會、順利開展工作大有裨益。
(三)發揮第二課堂的效能,重視專業培養過程和質量。幼教事業的特殊性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女生興趣愛好廣泛,特長鮮明。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在完成學校基本培訓計劃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申報選修課程。學校應鼓勵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積極參加課外藝術活動來提高實踐能力,提升技能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為職業工作奠定基礎。學習一定階段后作為第二課堂進行考核并記入成績,舉辦各種匯報演出等活動。學院可以通過展示優秀的繪畫、手工等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參與度,同時有益于強化學校的文化環境建設,營造良好文化藝術氛圍。幼師院校既要注重知識積累的過程,又要加強實踐能力的提升。開設第二課堂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學前教育專業女生都會得到良好的訓練。
綜上所述,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學生個體發展的必要條件,鑒于學業情緒在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她們是呵護祖國未來花朵的棟梁之材,本文認為應該在學前教育專業女生中積極開展學業情緒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以更好地促進她們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中華,彭美.西南欠發達地區省直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女生就業期望初步調查——以貴州師范學院為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11)
[2]Pekrun R.Thomas G,Wolfram T.et al.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research.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2(2)
[3]黃先偉.大學生自我學業情緒訓練的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7)
[4]孫芳萍,陳傳鋒.學業情緒與學業成績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10(1)
[5]韓穎,畢景剛,董玉琦.學業情緒研究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8(4)
[6]Kim,Hyun -Ah,Lee,et al.Effects of Cyber UniversitiesCareer Maturity on Academic Stress:Mediator Effects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J].JKCA,2014,14(11)
[7]張世晶,黎嘉焮,張旭東.大學生學業情緒現狀及其與積極心理品質的關系[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
[8]王志云.淺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女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職業,2015(14)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中高職銜接的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GXZZYJG2016B187)
【作者簡介】何 珍(1986— ),女,瑤族,廣西恭城人,碩士,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心理專職教師,講師。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