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闡述強化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對實踐環節的學習興趣、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等方面的重要意義,提出漸進式是構建信息安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必然選擇,從實驗、實訓、實習和社會實踐等環節論述信息安全專業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構建,以形成“認知與基礎—體驗與綜合—研究與創新”的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信息安全專業 ?漸進式 ?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C-0057-02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相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它在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方面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每一個高等院校的安身立命之本和特色所在。但是,高校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管理系統,如何為實踐教學單獨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體系,并真正貫徹實施,從而不斷提高專業實踐教育教學水平,是各個高校真正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實施內涵式發展的關鍵。
一、強化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學生對實踐環節的學習興趣
強化實踐教學不僅是增加實踐教學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要整合多種實踐模式,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徹底改變傳統的以實驗教學為主體的實踐模式,遵循人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整合實驗、實習、實訓和社會實踐等形式,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校外實踐與科技活動,增強學生對實踐活動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多種實踐模式的有效結合,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層次、形式多樣的實踐內容,鼓勵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和個人興趣來選擇相應的實踐形式和實踐內容,培養學生對實踐課程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不斷強化自己的自信心。
(二)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傳統的高等教育,無論是課程體系,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強調理論教學的系統性和嚴謹性。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理論教學始終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實踐教學則處于相對的從屬地位。傳統的教學始終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教師并不注重利用實踐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只能被動學習,缺乏必要的主觀能動性。
應用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基礎,制定課程體系。按照有針對性、應用性和實踐性的原則,優化課程體系,重構課程邏輯,更新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變更教學手段,注重理論應用和實際操作的有機配合,按照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多層次、全方位地開展實踐教學,可以使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呈現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將具有實踐教學特征的案例和內容植入課程和教材中,使實踐教育的理念和活動融入每一個教學環節,可以建立起一個能真正體現實用性的教學體系。
(三)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個人的綜合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得以逐步提高和完善。在如此大量的長期或短期,直接或間接,感性或理性的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被引導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積累創造能力等。而在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學生個性的培養,學生潛能的發揮,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等方面,實踐教學都能起到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都特別強調應用性。畢業生必須具備適當的操作和實踐技能,才能滿足社會機構的要求。因此,各個學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時,都特別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加強實踐教學將有助于各個高校達成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有助于實現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有機統一,重視學生個性與興趣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信息知識與技術的獲取能力、對新技術新知識新事物的探究與認識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不斷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二、漸進式是構建信息安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必然選擇
信息安全學科是由數學、計算機、電子學、通信、數學、生物學、物理學、法律、管理和教育學的發展形成的跨領域綜合性學科,它具有內容廣泛,知識點復雜,知識體系龐大的特點。因此,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信息安全學科往往更多地著眼于抽象的理論層面或技術保護層面,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同時由于其學科的特殊性,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容易分散、抽象和重復,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更無法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
除了要有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外,信息安全學科對其實踐能力的要求更為重要?;谛畔踩珜W科的綜合性、應用性、專業性、實踐性和工程性特點,從完善學科體系建設、豐富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方法入手,實踐教學體系應包括原理驗證、實踐應用和綜合分析等,所有模塊的內容設計應遵循從理論到實踐、分析和綜合的漸進發展邏輯,才能更好地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也符合人的學習規律。因此,必須深入研究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更新教學的理念、內容和模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每個實踐環節,讓學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基礎到專業、從實驗到實訓、從實訓到實習的循序漸進的發展,構建起更加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更多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三、信息安全專業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構建
信息安全專業特色鮮明,具有跨學科、突出應用、強調技術、著眼實戰和操作的特點。因此,有必要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徹底貫徹實踐教育的理念,并將實驗、實訓、實習和社會實踐作為系統工程來分析,以人為本,遵循人的認知和教育規律,明確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重點,相互融合,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形成“認知與基礎—體驗與綜合—研究與創新”的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其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圖1所示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四個環節:實驗、實訓、實習和社會實踐。每個環節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各不相同,但它們有機融合,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實驗環節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本專業學習和將來從事信息安全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的書本理論知識。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實驗、專業基礎課實驗、專業主干課實驗和選修課實驗,這些實驗主要通過校內的實驗平臺完成,是整個實踐教學最基礎的環節。
實訓環節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綜合課程的技能培訓,逐步增強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感悟和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形成信息安全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初步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相應能力。主要包括課程實訓、綜合實訓和擴展實訓,其中課堂實訓包括專業基礎實訓和專業能力實訓;綜合實訓包括軍事訓練、學期實訓和畢業設計;擴展實訓包括認證實訓、社團活動、第二課堂、科技競賽和創新項目研究等。這些實訓活動主要通過校內的實訓基地和校外的實訓基地開展,它是實驗環節的提升,是全面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判斷實踐教學活動是否成功的關鍵環節。
實習環節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主要包括課程見習、專業見習、假期實習和畢業實習,主要通過校外實習基地和社會單位開展。通過實習,使學生接受實戰訓練,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提高其專業意識和專業技能,具有從事信息安全實際工作的業務能力,縮短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的適應期。
社會實踐環節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社會,開闊眼界。主要包括課程調查、專業調查、實踐調查周和假期社會實踐。將社會實踐作為單列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以社會調查和社會服務的形式進行開展,其目的是讓學生更充分地了解這個社會,更深刻地了解學生生活和職場生活的差距,更好地了解信息安全技術的現狀,掌握信息安全行業相關崗位的技能和人才需求,并初步體驗職場生活,提升社會實踐能力。
信息安全專業漸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涉及知識廣泛,課程聯系緊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漸進式的,符合人的認知規律和教育規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尊重個性差異的科學理念,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信息安全專業是IT領域的熱門專業,文章對其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技術更新換代很快,相應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尚未終止,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和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李琳,陳東方,李濤,等.信息安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35)
[2]曹建慶,邵正喜,陳劍鶴.實踐教學多元化的思考[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7)
[3]陸雪良.淺談電子電工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J].中國新通信,2018(2)
[4]張炯,陳韶飛,劉麗華.試論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J].赤子,2018(14)
[5]王忠斌,祿樹暉,楊小林.實踐教學多元化初探[J].新校園(中旬刊),2014(4)
[6]鐘更進.基于項目導向的開放式實訓場所建設探討[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
【作者簡介】李振汕(1972— ),男,廣西天等人,廣西警察學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信息安全。
(責編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