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方掌握話語霸權,社會思潮侵略意識形態,網絡信息擠占話語空間。習近平提出推進黨的意識形態建設,使黨牢固掌握對意識形態的話語權、領導權、管理權。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宣傳途徑,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關鍵詞:新時代;意識形態;凝聚力
馬克思指出:“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一定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币庾R形態安全事關國家的前途命運,蘇聯解體、“阿拉伯之春”與伊朗騷亂等都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遭到解構有關。新時代條件下,習近平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力和凝聚力,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筑思想堡壘。
一、偉大斗爭: 意識形態工作有阻力
(一)西方意識形態的沖擊
與所周知,把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就搶占了提升國際地位的先機,在爭奪意識形態話語權時,各階級都會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的形式,以期獲得世界人民的認同。二戰后,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有大幅提升,引得西方國家的側目。美國向世界各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兜售所謂的“普世價值”,將自身利益等同全球利益,企圖以和平演變的方式制造顏色革命,抨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散布中國威脅論,將“一帶一路”視為新殖民主義。尼克松認為,“意識形態是我們爭奪的根源”,“如果在意識形態斗爭中打了敗仗,所有的武器、條約、貿易、外援和文化關系都將毫無意義。”美國通過電影等藝術形式進行意識形態輸出,以電影《2012》制造地球毀滅的恐慌,后通過《美國隊長》將美國定義為世界人民的“救世主”,對世界人民的思想進行整合,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埋下依賴美國的種子,從思想上贏得民心,為政治權力的合理性與權威性提供道義支撐。
(二)多元社會思潮的侵蝕
部分社會思潮妄圖利用熱點事件反對四項基本原則,否定改革開放。這些社會思潮披著學術外衣,用嚴密的邏輯與系統的話語論證自身地位的合理性,以反思為名,抓住我國政策實施中不盡完善之處,否定我國建國以來取得的成就,大肆宣揚西方制度科學合理,煽動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制度不滿,妄圖使我國改旗易幟。其中,新自由主義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造成的威脅與破壞較為嚴重。新自由主義自上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在一些人的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新自由主義以“自由”“平等”“多元”等話語主題拉攏民心,否定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與共產主義的價值理念,爭奪意識形態領導權,極具蠱惑性與煽動性。歷史虛無主義歪曲歷史,詆毀革命先烈,放大歷史細節挑戰正統歷史,制造相關負面輿論,企圖達到全盤西化的目的。民主社會主義否認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取締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妄圖使社會主義改旗易幟。
(三)嘈雜網絡信息的擠占
互聯網成為各階層進行意識形態斗爭的新戰場。首先,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的普及加快了網絡信息的傳播,每個人都成為信息生產者和傳播者,互聯網呈現去中心化的特征,復雜的網絡信息淹沒了主流意識形態聲音,弱化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控制力度與權威性。其次,網絡信息管理難度較高,敵對勢力趁機散布反馬克思主義思想,毀滅中國道德偶像,樹立西方精神標桿,粉碎人民的文化自信心,為顛覆我國政權做思想建設。再次,部分網站為迎合用戶喜好賺取點擊率,頻繁推送娛樂性消息,使網絡信息庸俗化、功利化,擠占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空間,今日頭條網站向用戶推薦淫穢色情視頻,網絡綜藝惡搞英雄人物等事件都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最后,網絡信息非實名制,致使有害思想滋生和蔓延,虛假信息遍布。我國公民的決策意識雖然覺醒,但判斷力不足,不法分子收買意見領袖造謠生事,將公民思想引向背離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道路上。
二、偉大工程:黨的意識形態建設有動力
(一)把握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
馬克思認為,“‘精神從一開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資的‘糾纏,物資在這里表現為振動著的空氣、聲音,簡言之,即語言” ,取得話語權的階級才能掌握相應的政治權力。國際社會場域中,西方國家推廣“普世價值”與我國爭奪陣地、人心?!艾F在輿論格局總體是西強我弱,別人就是信口雌黃,我們也往往有理說不出,或者說了傳不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話語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不少方面還沒有話語權?!?我國建立社會主義話語體系,提升國際話語權是當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堅持問題導向,主張“中國敘事”模式,破除西方國家“元敘事”的話語霸權,“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國內場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創新話語方式,融匯政治話語、生活話語、學術話語、網絡話語、大眾話語,立體化感染受眾,宏觀、中觀、微觀多層次全包圍話語語境,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
(二)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統治階級的權威性是鞏固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首要因素,統治階級牢固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才能強化人民對主流意識形態權威的認同。戈爾巴喬夫推崇“新思維”,放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 導致擁有74年歷史的蘇聯解體。如今,西方敵對勢力采取“非意識形態化”的欺騙戰略,誘使我國放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但推進民主與公開并不意味著放棄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武裝。習近平主張,“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牢固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突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元主導地位,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任何場域都能凝聚人心。意識形態工作不是一勞永逸的,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導權這個總開關,主導文化的發展方向,才能讓一切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思潮蓬勃發展,堅定民族文化自信心,同時批駁負面消極的社會思潮,揭露其本質,幫助人民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有效應對意識形態侵略,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三)掌管意識形態工作管理權
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加強黨對輿論陣地的動態管理。第一,喉舌部門落實政治職責,堅持黨性原則,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做到為黨分憂、盡責。強調黨管宣傳、黨管媒體、黨管文藝,主流媒體在實際工作中“要當戰士、不當紳士,不做‘騎墻派和‘看風派,不能搞‘愛惜羽毛那一套,要以戰斗的姿態、戰士的擔當,積極投身宣傳思想領域斗爭一線” 。第二,意識形態工作要形成全黨上下齊抓共管的新格局。全黨各部門樹立“大宣傳”的理念,共下“一盤棋”,覆蓋宣傳工作并形成聯動效應,提高管理效能,增強控制力與規范力。第三,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各級黨委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耕好自身的“責任田”,“把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及時掌握意識形態形勢和動態,對各種政治性、原則性、導向性問題要敢抓敢管,對各種錯誤思潮必須敢于亮劍,幫助人們明辨是非,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 同時加強落實問責制度并對輿論監管不力的部門給予相應處罰。
三、偉大事業:意識形態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心力
(一)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
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本色。習近平指出: “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總是企圖我們黨改旗易幟、改名換姓,其要害就是企圖讓我們丟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就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元指導地位,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習近平依國情世情形成了治國理政新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重要體現。運用馬克思理論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將馬克思主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其影響力與生命力。表達生澀和泛學術化都不是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目的,用通俗的話語表達馬克思主義,讓理論貼近群眾、生活、實際,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入耳、入腦、入心,加深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認同,讓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成為解決思想問題的根本遵循,外化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中,自覺抵制西方價值觀的侵蝕。
(二)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異質文化有著深厚的社會科學基礎,“意識形態終結論”、“文明沖突論”、“極權主義的起源”等學術話語可信度高,相較之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由于起步晚,邏輯嚴謹程度與話語成熟度都與異質文化存在差距,理論交鋒時常常引用西方理論,削弱了言語信服力,使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邊緣化”,對人民群眾樹立理論自信造成障礙。習近平指出:“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面對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新形勢,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斷進行理論探索,增強話語原創性,擴大話語范圍,用中國話語引領社會思潮,牢固樹立思想防線,將全國人民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緊密團結在一起,在面對異質文化的價值輸出時堅守思想陣地,以中國特色社會科學理論進行有力回擊,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打好“理論仗”。
(三)創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途徑
“掌控網絡意識形態主導權,就是守護國家的主權和政權。” 宣傳部門順勢而為,探索網絡傳播規律,推動主旋律信息迭代傳播。擴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影響力,必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思想宣傳機器。不僅要創新傳播載體,更要重視傳統媒體建設,形成全媒體宣傳格局,采取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充分開發利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自的傳播優勢,共享宣傳資源,從時、度、效三個層面搶占思想宣傳制高點。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熱點事件一旦被敵對勢力利用,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反映速度滯后,需要通過新興主流媒體搶占先機,迅速獲取事件解釋權,及時打壓負面輿論,將危害降至最低,并通過傳統媒體給出權威解釋,理清事實且鞏固效果;傳統媒體控制宣傳強度在合理范圍,不過度宣傳,新媒體不因傳播話語通俗就忽視信息的準確度、邏輯的嚴密度;通過大數據動態監測宣傳效果,在保持意識形態話語嚴謹性的同時增強信息內容的服務性,創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產品,線上活潑生動,線下嚴肅認真,使思想宣傳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155.
[3] [美]尼克松.1999 年:不戰而勝[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1.
[5]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10.
[6] 毛澤東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9:435.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8]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7.
[9]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02).
基金項目:文章為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路徑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JJKH20181220SZ;文章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實踐體系與長效機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H19365。
作者簡介:潘傳廣,長春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與繼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