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草 潘進軍 孔濤
摘 要:近幾年來,我國的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國家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提倡二胎政策,這一政策的落實雖然說能夠實質性的改善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狀況,但是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意味著對于耕地、糧食資源的需求也在增加。面對這一壓力,農業增產與農業發展成為了當前最為關鍵的兩個內容。
關鍵詞:精準扶貧;農業技術;推廣;政府作用
農業技術推廣與擴散是促進我國農業發展的有效路徑,通過農業技術推廣能夠在極大的程度上提升我國農業產業的生產效率,而且從資源供需的角度上看,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擴散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資源短缺這一問題。
一、農業技術推廣
1.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概念。農業技術推廣擴散主要指的是農業新技術、新發明從開始創新、傳播到應用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涉及到農戶、合作社、農業企業對其的接納和使用,農業技術推廣擴散屬于農業技術創新的一個后續環節。而要想實現農業技術推廣擴散的有效,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結合農業生產與發展的需求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擴散機制是基礎條件。
2.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首先從微觀的角度上看,農業技術推廣擴散所描述的內容就是“個體”采納一項或者多項創新、技術以及決策行為的全過程;從宏觀的角度上看農業技術推廣擴散所凸顯的則是,接納“個體”的總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個發生變化的一個過程。那么其中的“個體”所指的是農戶、合作社,而農戶與農業合作社在農業技術中的身份為接納主體,對主體供需情況的全面了解是提高技術退狂擴散效果的直接途徑。
3.農業技術推廣需求機制。從主體角度上看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能夠涉及到理論創新、技術研發主體、技術傳遞主體以及技術應用主體;從農業技術轉移的角度上看主要包含技術創新、推廣以及應用三個環節;從農業技術自身價值的角度上看主要包含價值創造、轉移以及實現三個環節。農業主體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往往是為了利用技術創新與應用來彌補“資源”方面的不足,這種“資源”方面的不足在某種程度上為農業技術的創新提供了內在依據,所以如果將農業技術推廣作為一個完整的發展鏈條,那么資源需求、技術創新與傳播、技術的推廣則是發展鏈條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4.農業技術推廣模式以及作用機理。結合農業技術信息的傳播形式將農業技術推廣擴散模式分為鏈式、樹形式、波浪式以及跳躍式,鏈式模式屬于一種技術推廣擴散接力,通過“媒介”的直傳擴散到技術采納主體;樹形模式來源于我國古代的世襲制,而擴散源一般情況下為農業科技中心同樣是利用各種“媒介”將其傳播擴散到技術采納主體,雖然這種傳播形式初期階段擴散時間較慢,但是在三級、四級之后推廣擴散的數量和速度都會急速提高;波浪式推廣模式所采取的原理為輻射,同樣將農業技術中心作為擴散源向四周的技術采納主體擴散,這種推廣擴散模式的優勢為集中化,但是隨著擴散面積的逐漸增加擴散效果會隨之逐步降低;最后就是跳躍式推廣擴散模式該模式是基于波浪模式基礎上而演變的一種新模式,在該模式中擴散的方式較為多樣且擴散源也是多方面的農業技術引進點與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是最為主要的擴散源,該擴散模式的作用機理為四周擴散是當前我國最為常用的農業技術推廣擴散模式。
5.改進措施與建議。首先應加強實用性、適用性農業技術的創新與研發,為農技推廣與擴散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促進農技成果的深度轉化。應結合不同區域的農作物種類、土壤情況以及生產技術的應用情況,基于農業技術需求為主要導向提高農技參與和農技指導的覆蓋性。其次就是在提高政策支持力度的基礎上擴大農技推廣與擴散的主體,主體必須具備一定的示范效應和帶領作用。
二、政府作用的特點
1.延續性。由于社會公眾事物是政府職能部門的客觀主體,因此政府部門會通過自身的職能劃分,對公共事物的處理產生一定的約束力。與此同時政府部門處理一定的公眾事物之后,還應該保留一定的時間,用作善后處理。
2.一致性。政府部門的行政權力是國家法律統一賦予的,因此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在行使權利的時候必須保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明確法律要求高于一切的基本原則。
3.強制性。政府的職能行使客觀上反映課國家機關對公眾事物的態度,因此政府的職能行駛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法律的支持,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政府部門對于公眾事物監督管理的工作也就變得難以開展。
4.服務性。政府職能工作的開展應該追求一個服務型政府的目標,除了必要的職能監管,更多的應該是服務社會,服務民眾的工作。
三、農業技術推廣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1.政府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資金保障。資金是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順利有效開展的有力支持,因此我國政府的財政預算為我國的農業科技推廣提供了綠燈,推廣技術的順利發展得益于政府充足的資金補充。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其基礎物質得到保障的有利因素就是資金,為了幫助農業科技推廣的工作可以順利有序的實施,政府必須擔負起自己作為保障公共產品的主體的責任。
2.政府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完善的和公益性的農技推廣體系。農業科技推廣的工作有專門的部門進行管理和組織,管理和組織的工作由政府全權負責,為我國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提供了高效發展的有力保障;政府推廣機構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組織和安排公益類的農業技術推廣的大力發展。只有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只有這樣新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工作才能更加高效的進行。
3.政府可以協調和監督其他的農技推廣組織。其他的農業技術推廣組織的協調和監督工作是由政府來進行的,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的工作離不開其他農業技術推廣組織的幫助,作為農業技術推廣的中堅力量,政府應該鼓勵非政府組織、教育部門、私人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等其他農業科技推廣組織積極的參與到我國的農業科技推廣的工作中。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科技更快速的發展,一切有利于農業科技推廣工作有效進行的因素都應該利用起來,政府應該做好引導工作,發揮自身協調與監督功能。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技術的推廣應基于需求,以精準整改、增產增收為基本目的,在提高農技推廣效果轉化率的基礎上,促進農業合作社、農業站工作效率的優化,同時政府應全面發揮政府對于農業推廣、精準扶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助力精準扶貧 聚力鄉村振興——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開展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工作總結[A]. .走進鄉土鄉村助力精準扶貧 2016——2018年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特色工作成果集[C].:中國作物學會,2018:2.
[2]余佩遙. 淺析精準扶貧視角下農業技術推廣中的政府作用[A]. .勞動保障研究(2018年第1輯)[C].:四川勞動保障雜志出版有限公司,2018:3.
[3]虎文華.我國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精準扶貧路徑探討——以青海省互助縣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8(01):35-43+93-94.
[4]楊景茂.精準扶貧視域下農業技術的創新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8(01):171.